佚名
在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頒獎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提到:“身殘志堅的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qū)烏龍鎮(zhèn)坪子村芭蕉箐小組村民張順東說:‘我們雖然殘疾了,但我們精神上不殘,我們還有腦還有手,去想去做。貧困群眾的精神世界在脫貧攻堅中得到充實和升華,信心更堅、腦子更活、心氣更足,發(fā)生了從內而外的深刻改變?!?/p>
總書記提到的夫妻倆,丈夫張順東只有一只手,妻子李國秀只有一雙腳,兩人加起來只有一只手和一雙腳。
就是靠這一只手和一雙腳,夫妻倆走過了20余載的風雨之路,撫養(yǎng)一雙兒女成才,以世人難以想象的堅韌和毅力撐起一個完整、幸福的家。在脫貧攻堅的小康路上,他們不等不靠,不找不要,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不悲觀,不落后,與當?shù)卮迕裢奖夹】?,他們活出了人生價值,活出了人生尊嚴……
今年46歲的張順東,因夫妻二人都有重度殘疾,一對兒女上學,又無安全穩(wěn)固住房等原因,2014年識別為建檔立卡戶貧困戶,現(xiàn)已在政府的幫扶和自己的努力下順利脫貧。
張順東所在的坪子村位于烏龍鎮(zhèn)河谷北部,屬半山區(qū)。距鎮(zhèn)政府駐地6公里,國土面積9.69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下轄9個村民小組,全村有農(nóng)戶807戶,2017年如期完成貧困村脫貧摘帽。張順東只是坪子村眾多脫貧戶中的一戶,夫婦二人加起來只有一只手和一雙腳,他的脫貧之路走得比別人艱難,但也異常堅定。
6歲時,張順東被電擊傷,由于家里貧窮沒錢醫(yī)治,右手和雙腳因為潰爛先后被截肢,只有一只健全的左手。這只手,長滿了厚厚的老繭,他憑著勤勞,憑著毅力,憑著智慧,撐起了一個幸福的家。張順東雖然無腿,卻踏出了一條致富路。
李國秀說:“張順東的雙腿,以前不是這樣的,都是累的!記得他第一次到我家相親時,他穿著一雙白鞋子,人又長得帥,我滿心喜歡,雖然他只有一只手。當時,我哥哥不同意,擔心兩個殘疾人在一起,不能生活,怕我受委屈。張順東堅持不懈追我,1993年,我就嫁給了他?!?/p>
婚后的日子,過得相當艱難。為了這個家,張順東風里來,雨里去,背苞谷、背紅薯,一背要背七八十公斤,比人家好手好腳的還要強。
那些年種水稻,不僅白天要忙,晚上還要去放田水,張順東那被電擊傷的雙腳,經(jīng)常在水里泡,一直發(fā)炎,又沒錢醫(yī),到2013年,右腳已經(jīng)潰爛得不行了,不得不截肢。幸運的是,國家給張順東報了大部分的醫(yī)藥費。手術后,張順東不能行走,爬坡下坎都不方便,更不能背東西了,后來,他籌錢買了一輛農(nóng)用三輪車。
2017年,政府又給了5.1萬元幫助張順東蓋房子,材料全是他一車一車拉的。工期緊張時,張順東白天黑夜不休息,一天運輸20多趟,連續(xù)拉了一個多月。僅運輸一項,就為家里節(jié)省開支近萬元。只用半年時間,房子就蓋好了,張順東脾氣犟,妻子叫他悠著點,可他就是不聽,導致左腳發(fā)炎嚴重,2018年又做了兩次手術。
農(nóng)用三輪車的油門本來在右把手上,加、減油門靠右手完成。但由于張順東沒有右手,無法完成這一操作。于是,張順東就請人把車開到修理店,請修車師傅把油門改在左邊,這樣他就能用左手加、減油門。這輛農(nóng)用三輪車,既是他代步的工具,又是生產(chǎn)工具,糧食和肥料都用它運輸。就是靠著這輛三輪車,夫妻倆下地干活,收割莊稼,丈夫駕駛,妻子乘坐,一起去,一起回……
“家里還欠著一點錢,但我今年養(yǎng)了60多只雞鴨,預計出欄30只左右,能賣3000元;還養(yǎng)了3頭豬,加上其他收入,估計應該有七八千元的收入,再加上女兒和兒子的收入,債務很快就可以還清?!睆堩槚|說。
前不久,張順東參加了東川區(qū)殘疾人電商培訓,他買了一個二手筆記本電腦,他現(xiàn)在還不怎么會用,他要等女兒回來教他。他希望把家鄉(xiāng)的特色家產(chǎn)品放到網(wǎng)上銷售,走一條新的致富路子。
1971年出生的李國秀,出生時就沒有雙手,雖然沒有雙手,她同樣撐起了半邊天。
由于家庭貧窮,李國秀差點被父母遺棄,幸好外婆力勸才保住了幼小的生命。但身體的殘疾并沒有讓她變得自卑,反而激發(fā)了她異于常人的毅力。
李國秀勤學苦練,用雙腳完成了初中學業(yè)。家務活她樣樣都能做,攪拌飼料喂豬、喂雞、喂羊;煮飯、炒菜、洗菜、拖地、洗衣等,動作嫻熟……
地里的農(nóng)活,李國秀樣樣能干,農(nóng)村婦女的針線活,李國秀也樣樣能做,最令人佩服的是她還能用腳繡花。她從屋里熟練地用嘴把針線包叼出,右腳趾夾住花線,左腳趾夾住繡花針,幾秒之內就穿好針,雙腳配合繡鞋墊。她繡的鞋墊結實、精致,花紋精妙,讓人贊嘆。她說:“縫縫補補沒有問題,我做鞋墊20余年了,還把多余的鞋墊拿到街上賣,補貼家用?!?/p>
在東川區(qū)脫貧攻堅展廳,展示著李國秀繡的十字繡,“愛黨、信黨、跟黨走”“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她家里,現(xiàn)在還有一幅未完成的十字繡“永遠跟黨走”,一針一線,整齊細密,針針用心,字字含情。
張順東和李國秀都是殘疾人,在常人眼里并不適合在一起生活,甚至李國秀一開始也是這樣想的,但是,張順東不放棄,他告訴李國秀:“你是我的腳,我是你的手,沒有什么坎過不去的!”
婚后的日子,夫妻倆相依為命,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硬是把一個看似根本不可能的家庭建立起來。春天,張順東在山溝山洼圍水,李國秀在稻田里用腳插秧;秋天,玉米成熟的時候,張順東用一只手收苞谷,李國秀背著籃子站在地里接著;冬天,張順東劈好柴、暖好爐,李國秀縫好衣服、教孩子讀書……就這樣,他們相依相伴走過了一個個春夏秋冬。
張順東夫婦有兩個孩子。大女兒已經(jīng)參加工作,是一名人民教師;小兒子20歲,在深圳打工?;叵肫饟狃B(yǎng)孩子的艱辛過程,李國秀淚流滿面,她說:“兩個孩子都是自己用雙腳抱大的,好在兩個孩子都有志氣,自己也就有盼頭。”兒女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撫養(yǎng)孩子雖然艱辛,但好在一雙兒女都已成人成才,也給這個家注入了更多的希望。
張順東一直知道美好生活是等不來的,所以夫婦倆從來都不等不靠,憑著自己的努力生活。政府一直沒有忘記他們,不僅幫助張順東一家申請了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女兒和兒子在畢業(yè)工作后已停發(fā)),還幫助其實施了農(nóng)村危房改造項目,把破舊的小屋變成明亮的新房。對于這幾年的變化,張順東感慨道:“沒有政府的幫助,我起碼要再努力10年才會有今天的樣子,我們很感激。”
張順東的感激不是掛在嘴上的,他是以自己的行動去回報社會,他不僅自己活得堅強獨立,不等不靠,還主動參與服務群眾的工作。作為坪子村的殘疾人聯(lián)絡員,張順東盡職盡責工作,為坪子村87戶97名殘疾人提供聯(lián)絡服務。在這97名殘疾人之中,張順東的殘疾程度很高,但他堅持為他人著想,能自己上門的絕不讓其他殘疾人跑路。在村里經(jīng)??吹竭@樣的場景,獨臂的張順東騎著他的小三輪一家一戶到殘疾人家里收材料,每當有人勸他不要這樣奔波時,憨厚的他總愛這樣回答:“他們和我一樣有殘疾,到我這里交材料很不方便,我有車我多跑跑就可以了。”
作為聯(lián)絡員,張順東充分發(fā)揮了紐帶作用,把上級的政策有效地進行宣傳,同時將群眾的需求及時向上反映。也正是因為他的貼心和負責,他在坪子村群眾心中是一個優(yōu)秀的聯(lián)絡員。
其實,張順東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他既能直面自己的殘疾,還能用自己的經(jīng)歷去鼓勵人,他會定期或不定期地走訪殘疾人家庭,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思想動態(tài),引導他們自強自立、樂觀向上。他鼓勵殘疾人:“既然命運注定自己殘疾,我們就不要做無畏的自卑和痛苦;一根草頂一顆露水珠,相信每個人只要自強自立,都會像小草一樣活下來?!?。
村里開展“三講三評”時,張順東也被當成活教材,他總會補一句:“我這樣的家庭都能脫貧,大家也一定能?!彼墓膭钭尯芏嗳硕几行判牧?,也改變了很多人等靠要的思想,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張順東自信地說:“請政府放心,再難再苦我也不會拖脫貧的后腿;別人能奔小康,我家照樣能奔小康!”對于張順東來說,自立自強、不等不靠是本分,是初心,他覺得理所應當,但他的故事卻又是那么的不平凡,那么的催人奮進。正是因為有了無數(shù)個張順東這樣的人,我們才能實現(xiàn)脫貧致富奔小? ? 康。張順東、李國秀是一對殘疾夫妻,在脫貧路上自力更生,不等不靠,艱苦創(chuàng)業(yè),走上了致富路。生活上,他們情同手足、相互關心、相互體貼,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一家人在脫貧路上不掉隊,勤勞致富,過上幸福生活。他們在小康路上奮力前行的感人故事,詮釋了習總書記考察云南扶貧工作時提出的“將扶貧和扶志結合”“全國奔小康,一個都不能少”的殷殷囑托。夫妻倆的事跡,經(jīng)媒體刊發(fā)播出后,全國各地乃至東川全區(qū)為之震撼,豎起“榜樣”力量,瀏覽量達230多萬人次,全國100多家轉載,點擊率突破歷史之最。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睆堩槚|、李國秀夫婦的精神,引領、激發(fā)著東川當?shù)厝罕妰壬鷦恿?,感召著身邊更多山區(qū)群眾奮發(fā)向上,在小康路上,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