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簡介:魯康紅,曾獲江蘇省張家港市名著教學主題賽課優(yōu)質課獎,現(xiàn)任教于張家港市第二中學。
技法指點
“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情感充沛本是好事,但在實際寫作中,同學們往往容易沒有章法,隨意抒情,導致所抒之情不真不濃。
正確抒情一是要截取典型畫面,凝情聚景。比如《背影》中,朱自清描繪父親給自己買橘子時的動作,就飽含著對父親的深情。二是要恰當選材,小中見大。比如《濟南的冬天》中,老舍把對濟南的贊美之情單單凝聚在冬天這個時節(jié),凝聚于濟南的山與水。三是要根據(jù)表達需要,靈活運用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兩種方式。比如《雨的四季》中的“啊,總是美麗而使人愛戀的雨啊”,作者磅礴的情感直接流淌。而《回憶魯迅先生》中的“魯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樣,工作完了,他休息了”,作者雖然沒有直接抒情,但情意深沉婉轉。
同學們,好的抒情都是將萬千情思攏于一端,收放有度,切不可忸怩作態(tài),如此,文字方能雋永有味。
在我的書桌上,擺放著一本特別顯眼的書——《農聯(lián)村志》,藍皮封面,有《新華字典》那么厚。在我累了的時候,總會拿出來翻上幾頁??粗且粡垙埵煜さ睦险掌宜季w萬千……
記得我7歲之前,我的家鄉(xiāng)還沒有流行拆遷。那會兒,一個村上有幾十戶人家,前后左右錯落有致地挨著。因為靠得近,所以吃飯時,大家都喜歡端著一個盛滿菜和飯的大碗串門,就算沒有大魚大肉,同樣食欲很好。倚著院門,聊著家長里短,不知不覺中,一大碗飯就吃完了。若是碰上誰家有剛腌好的大白菜,順手夾一筷子放進嘴里嚼上幾口,甭提有多酸爽了!挨得近的幾個鄰居,感情更是比親戚還要好。要是誰在外面上班或是在地里沒回,根本不用擔心家里曬的衣服鞋子、外面放養(yǎng)的雞鴨,早就有人幫著照應得妥妥的了。自然,誰家辦個喜事,那便是全村人的大事,不用招呼,村里人都會熱心地前去幫忙:擇菜、洗菜、搬桌、排椅……大伙兒有說有笑,干得熱火朝天。
一年中,大人們總會弄些好吃的。春天時,每家都會做豆瓣醬,從原料到成品,簡直堪稱十八道工藝鑄就。豆瓣醬做好之后,大人們會將它放進缸里,燒肉、炒菜什么的,放進兩勺,那叫一個香啊!到了冬天,炸爆米花的人來了。他把爐子擺在一家人的屋前,然后,村里人一傳十,十傳百,一個個都拎著大米和白糖來排隊了。剛出爐的爆米花真是香極了!要是想吃炒米糖,就得在自家鍋里,溶上之前買的麥芽糖進行熬制。大人們說,這是要等到過年時吃的,可我總是忍不住會偷吃,結果沒到過年,炒米糖就被吃得差不多了。哈哈!
現(xiàn)在拆遷了,放眼望去,想找點大自然的色彩似乎都有點難。小時候呢?春天,麥田猶如一張張巨型綠毯;夏天,向日葵綻放著燦爛的笑臉;秋天,盛開的棉花是那么潔白,摸上去是那么柔軟……
依稀記得我們幾個孩子一起用舊輪胎制作的秋千,我們在那里一蕩就是一下午,天黑了也不愿意回家;我們一起用破網(wǎng)、破籃子在小河邊抓魚摸蝦;我們總喜歡在臟臟的亂草垛里躲貓貓……
故鄉(xiāng)的一切是那么純樸而美好。它就像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已經(jīng)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里。這也許就叫“鄉(xiāng)情”吧!
綜合點評
小作者能夠截取典型畫面進行抒情,且形式多樣,值得稱許。但是,這篇文章的問題也很明顯:畫面截取過多,處處兼顧,如隔靴搔癢,一鱗半爪,沒有整合選材,導致情感意味被沖淡。
升格指津
1.有效克制,切忌多情。抒情,可以不必知其所起,但必定要“一往而深”。鄉(xiāng)情,因為源于厚重的土地,樸素的人情,有太多可“拿捏”之處,因而容易導致筆墨流連。必須砍掉枝節(jié),寫典型,抒發(fā)主要情感。
2.巧借外物,寄托情感。越寬泛的情感,越需要細膩的情節(jié)展示;越縹緲的情意,越需要物象的證明。故鄉(xiāng)的食物是所有懷鄉(xiāng)人共同的記憶喚醒點,就像汪曾祺在《故鄉(xiāng)的食物》中大寫特寫炒米、鴨蛋、馬齒莧那樣。若能細細地寫,慢慢地喚,情感表達必定水到渠成。
在我的書桌上,擺放著一本特別顯眼的書——《農聯(lián)村志》,藍皮封面,有《新華字典》那么厚。在我累了的時候,總會拿出來翻上幾頁。一張張熟悉的老照片,又帶我回到那方土地,讓我回想起那份情……
那時,我的家鄉(xiāng)還沒有流行拆遷。一個村上有幾十戶人家,前后左右錯落有致地挨著。挨得近的幾個鄰居,感情更是比親戚還要好。要是誰在外面上班或是在地里沒回,根本不用擔心家里曬的衣服鞋子、外面放養(yǎng)的雞鴨,早就有人幫著照應得妥妥的了。
大家挨得那么近,以至于吃飯時,老老少少都喜歡端著一個盛滿菜和飯的大碗串門,就算沒有大魚大肉,同樣食欲很好。倚著院門,聊著家長里短,不知不覺中,一大碗飯就吃完了。若是碰上誰家有剛腌好的大白菜,順手夾一筷子放進嘴里嚼上幾口,甭提有多酸爽了!
一年中,大人們總會閑來弄些好吃的。春天時,家家都做豆瓣醬,從原料到成品,簡直堪稱十八道工藝鑄就。別看農家人,可講究著呢!黃豆必定是細細挑選的。奶奶瞇著眼,跟選美似的,癟的、蛀的都不能要。挑好后,她耐心地將一粒粒飽滿的豆子煮熟。煮熟的豆子香氣撲鼻,我們幾個瘋孩子便會抓一把來當零食吃。豆子出鍋后,用大石杵搗碎,拌上面粉,做成餅子,再把餅子放在拍打干凈的豆莢里發(fā)酵一周左右,揭開豆莢,嚯!一層“黃毛毛”。別急,把發(fā)酵好的餅子挪到太陽底下,日后的醬香就指著這一頓曬呢!曬干的餅子帶著太陽的香氣,再抓一把辣脆脆的姜和紅艷艷的辣椒,一起封進裝著冷鹽水的大缸子里。來,再曬!一個月左右,豆餅又變軟了。這時,重頭戲來了!奶奶抬來不知上誰家借來的石磨,一勺又一勺地把碎豆餅舀進中間的孔里。石磨轉起,醇厚、濃稠、鮮香的醬汁終于淌了下來。我是最先忍不住要伸手蘸點嘗嘗的。那種鮮、香、辣,我至今也忘不了。買一塊豆腐,切上一盤,蘸上醬,呵,給什么也不換哪!
到了冬天,炸爆米花的人來了。他把爐子擺在一家人的屋前,然后,村里人一傳十,十傳百,一個個都拎著大米和白糖來排隊了。剛出爐的爆米花,干吃、泡開水吃都很好吃。要是想吃炒米糖,就得在自家鍋里,溶上之前買的麥芽糖進行熬制,再放到搪瓷盆里壓實。炒米糖冷了之后,切成一個個方塊,吃起來又甜又脆,味道絲毫不比巧克力遜色哩!大人們說,這是要等到過年時吃的,可我總是忍不住會偷吃,結果沒到過年,就吃空了。等我這只饞貓被奶奶發(fā)現(xiàn)時,那粗厚的手掌總是帶著笑意撫在我的小腦袋上。
裊裊的炊煙升起又消失,這方土地這份情啊,我真的忘不了!
綜合點評
升格文以故鄉(xiāng)的食物為情感的生發(fā)點、凝聚點、升華點,借實寫虛,勾起讀者對故鄉(xiāng)滋味的懷念。整篇文章沒有多少直接抒情的成分,而是以典型的場景凝聚情感,以細膩的情節(jié)凸顯深情。最妙的是在情感融合方面,小作者能以對奶奶的感情(?。┍磉_鄉(xiāng)情(大),情感交織,令人印象深刻。
小試牛刀
請從“喜、怒、哀、樂、驚、恐、思”中任選一種情感作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1.找到抒發(fā)這種情感的載體;2.凝情聚景,用典型場面抒發(fā)情感,用細微情節(jié)寄托情感;3.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