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人類的體內。
許許多多的細胞勤奮工作的世界。
某日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與紅細胞,遇見了收留迷路乳酸菌的一般細胞。為了將乳酸菌護送至同伴身邊,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與一般細胞向腸道出發(fā)。
然而他們卻與來者不善的最強敵人重逢。
“我和你們到底誰才是正義的一方,趁這次弄個清楚吧!”
再次現身的癌細胞,以及遭到壞菌破壞的腸內環(huán)境。
體內遭遇前所未有的大危機。
“束手就擒吧,癌細胞!”
為了守護這個世界,白細胞們(中性粒細胞)向癌細胞發(fā)起了挑戰(zhàn)。
時隔14 年,中央電視臺再次播放日本動畫作品。消息一出,引來網上熱議。這部片名《工作細胞》的動漫播出后,還帶動了一部動畫電影《工作細胞:細胞大作戰(zhàn)》,于2021年3 月引進中國。
《工作細胞:細胞大作戰(zhàn)》講述了白細胞與紅細胞等為了將乳酸菌護送至同伴所在的地方,與復活的最強對手癌細胞狹路相逢……一場關于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即將在體內世界上演。
《工作細胞》漫畫由清水茜創(chuàng)作,自2015 年起連載于《月刊少年天狼星》,以擬人手法講述了人體內37 兆2 千億個細胞24 小時、365 天不眠不休工作的故事。作者在寓教于樂的講解中融入戰(zhàn)斗、職場、萌系等元素,帶領大家探索人體世界的奧秘。如此腦洞大開又能科普知識的新穎立意,讓這部作品在國際漫壇上獲得了超高人氣和口碑。
《工作細胞》漫畫自連載起便收獲好評無數,動畫版的播出更是大獲成功,斬獲嗶哩嗶哩2018“最熱門動畫”NO.1,“最受歡迎動畫”NO.2,其中“血小板”“紅細胞”“白細胞”等經典角色以討喜的人設、激萌的造型受到眾多網友喜愛。第二季乳酸菌一亮相就戳中了觀眾的萌點,直呼“牛牛戰(zhàn)士”乳酸菌“和血小板一樣卡哇伊”。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細胞》打破了科普動畫“說教式”的刻板印象,用精彩的故事講述生物知識,不止學生群體受益良多,突破了動漫作品受眾的圈層及年齡限制,成為真正老少咸宜的優(yōu)質作品。在保證劇情和畫風的基礎上展現細胞特征和疾病原理,通過生動可愛的角色和熱血沸騰的戰(zhàn)斗,為科普知識的屬性服務,當身體內的細胞擬人化,他們的“工作”更容易引起情感共鳴,讓觀眾在享受娛樂生活的同時審視自我,直觀感受到保持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
作為擁有科普性質的“全優(yōu)”作品,《工作細胞》走進了學生課堂,獲得了醫(yī)學界、教師界的強力推薦,被不少觀眾贊譽為“最治愈的硬核科普番”。它在多個社交平臺上成為熱搜,引發(fā)觀眾關于身體健康的討論,也在潛移默化中提醒觀眾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而由此衍生的電影《工作細胞:細胞大作戰(zhàn)》描繪了身體內細胞工作時的場景,清爽明亮的畫風討喜且具有新鮮感。當新的細胞或病毒出現時,都會附帶上詳細和準確的介紹,讓觀眾在享受電影劇情的同時,也能趁機了解免疫系統(tǒng)在我們身體內的神奇作用。其寓教于樂的形式不僅科普了生物知識,也傳遞出熱愛生活的正能量,起到鼓勵觀眾以更加積極的面貌面對生活與工作的作用。電影也延續(xù)了原作寓教于樂的風格,為觀眾帶來溫暖人心的治愈力量。
人物介紹
紅細胞
借由血液循環(huán)在體內運送氧氣,并從肺部將二氧化碳運出。紅細胞含有大量血紅素,因此呈現紅色。
白細胞(中性粒細胞)
主要工作是清除從外部入侵體內的細菌及病毒等異物,中性粒細胞占血液中白細胞的半數以上。
殺傷性T 細胞/記憶T 細胞
識別并破壞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和癌細胞等異物的殺手。聽從輔助性T 細胞的命令而出動。其中一部分會分化成記憶T細胞,可事先做好攻擊準備,以應對相同的敵人再次出現。
巨噬細胞
捕捉并消滅細菌等異物,負責傳遞抗原和免疫信息。也有著清除衰老或死亡的細胞和細菌的功能。
血小板(隊長)
集結在血管的損傷部位,負責封閉傷口進行止血。體積比一般細胞還小。
乳酸菌
乳酸菌指的并不是特定細菌,而是許多種細菌的總稱。這些細菌為了獲得生長所需的能量會分解糖分,產生大量的乳酸。
一般細胞
進行細胞分裂工作的一般細胞。
癌細胞
由于細胞的遺傳基因發(fā)生異常,而形成的無限增殖的細胞。它能入侵周遭正常細胞的邊界,不斷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