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杰
“閱讀教學怎么教”一直是一線教師實踐研討的話題。怎么教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地追求考什么教什么,教師的眼界將會越來越窄,學生學起來吃力,素養(yǎng)發(fā)展不全,甚至還會出現(xiàn)后遺癥。因此,語文教學選對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統(tǒng)編版語文教學中,如何選擇恰當、適合的課時目標?筆者淺見,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豐富理論素養(yǎng),拓寬知識背景,轉仰視為俯視
1.提升認識格局,轉仰視為俯視?!白鼋逃斢写蟾窬郑囵B(yǎng)學生應厚其積儲以大效于世!”北京四中原校長劉長銘的這句話振聾發(fā)聵。于漪老師說:“現(xiàn)代教師不缺教學技巧,而缺思想與批判思維?!毙聲r代的教師應以大格局、大視野的姿態(tài)去認識教育,在全面育人的理念下選定教學目標,再以精湛的教學技術組織教學,方可正確育人。語文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學科,對學生的成長影響作用舉足輕重。因此,教師要站在時代要求的制高點,在語文課程育人的背景下選擇科學的教學目標組織課堂教學。
2.豐富理論素養(yǎng),拓寬知識背景。教師的知識背景、理論思想決定著教學理念、方向和目標的定位。在選取教學目標時,教師要不斷豐富自身理論素養(yǎng),更新思想觀念,以大格局、大視野俯視教材、課文等教學資源,不斷積淀經(jīng)驗、練就能力,不斷吸收內(nèi)化形成智慧,筆者認為,以俯視的視角看教學是把準教材目標內(nèi)容的關鍵。
二、學習教學理論,明確教學要素,變模仿為理性
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師和學生的行為主體,通過相應教學活動實現(xiàn)教學的一種預想和規(guī)定。在選擇教學目標時,我們不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強調(diào),要從學生的角度表述教學目標,他認為教學目標就是教學期望達到的結果。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立足課程標準,聚焦學習結果,充分考慮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等要素,取舍、整合課時教學目標,變模仿性選擇內(nèi)容為思考分析的理性選擇,這對于有效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三、內(nèi)化課標理念,整體解讀教材,使教學有的放矢
教學目標是解決“教和學達成什么”的問題,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層次性和具體性。選擇教學目標要以“聚光燈”的思路,廣泛梳理,逐步聚焦,層層取舍。
1.明確課程性質(zhì),把握學段要求,方向會更清晰。做個比喻,課程標準如同偌大的LED燈,其中有若干細小的發(fā)光元件就像一個個課時教學目標,這些元件按一定的規(guī)則分布在相應區(qū)域,若干個目標按一定的序列、梯度構成了具體、層遞、系統(tǒng)的課程目標整體。不同的學科課程具有不同的學科特點、課程性質(zhì),因此教育教學中的側重也應有所不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優(yōu)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yǎng),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因此,我們要精準找到課時目標就要從整體層面去把握,逐步聚焦,明確學段教學方向。只有明白學科整體標準,把握課程特點、內(nèi)化標準要求,理解學段目標教學的“著落點”,才能確保課時目標找得準,教學方向不走偏。
2.理清教材體系,熟知發(fā)展梯度,目標更清晰。教材的知識內(nèi)容、能力目標是依據(jù)人的認知、成長規(guī)律設置編排的,具有一定的連續(xù)性、層次遞進性。統(tǒng)編語文教材目標要求,以語文要素梯度呈現(xiàn),如“復述故事”,依據(jù)兒童語言能力發(fā)展的特點,循序漸進地安排復述能力的訓練目標,二年級安排借助圖片講故事,三年級安排詳細復述,四年級則簡要復述,五年級創(chuàng)造性復述故事。“閱讀策略”編排三年級依據(jù)故事內(nèi)容進行預測,四年級嘗試從不同角度提問,帶著問題閱讀;五年級訓練閱讀有一定的速度;六年級依據(jù)搜索信息需要,有針對性的閱讀。再如“書面語言表達”,一二年級借助情境圖或例子,以口頭練說詞組、句子為主;三四年級由模仿詞、句到圍繞一個意思寫幾句,由一兩句話逐步到幾句話;五六年級對人、事、物、景、場面等,通過細節(jié)、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方式,反映景物特點、表現(xiàn)人物心情,根據(jù)意思分段敘述等。閱讀和表達兩個方面相互融合,若干個語文要素分布各處構成語文課程整體。這些要素以一定的主題層次遞進、螺旋安排,內(nèi)容十分清晰。我們還要注重學生習慣、能力的持續(xù)培養(yǎng)和訓練。教師好比果園的主人,要清楚知道園子里東面是杏樹,西面是梨,南面是桃子,北邊是板栗,而且還要深知各自生長的規(guī)律,以及成熟的時節(jié)……
因而,選準教學目標,必須熟悉教材結構,理清知識能力和閱讀表達的教學梯度要素。教師要抽絲剝繭式備課,明白某一學段課標要求是什么,某一年級閱讀和表達有什么,教材安排教什么,單元語文要素是什么,聚焦課文、課時練什么等,只有逐步追索、聚焦目標光源,才能使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厘清教材內(nèi)容體系,明確閱讀、表達發(fā)展梯度是選準教學目標的必要條件。
四、理解單元要素,借助各方提示,使教學目標更精準
人文主題、語文要素“雙線”編排是統(tǒng)編教材的一大亮點。就語文要素看,閱讀、表達和習慣螺旋式分布在各學段、各單元模塊中,依據(jù)不同模塊的不同內(nèi)容要求,其教學目標的側重也有所不同。那么,怎樣在大格局、大視野理念下,精準選擇課時教學目標?在熟知課標、通讀教材、明確梯度的基礎上,用好單元要素,挖掘隱藏目標點是關鍵。
1.用好語文要素線。單元語文要素是課文、語文園地等教學內(nèi)容的主線綱領。抓好語文要素這條線,教學就有了明確思路,課堂學習也就有了著力點。但是,過度強調(diào)語文要素而精雕細刻,忽視人文主題、基礎性目標和文本體例等其他適切的學習內(nèi)容,便會跌入重工具輕育人的旋渦,過分強化人文主題、冷落語文要素也是不可行的。所以,李竹平老師在《小學語文在線》中曾發(fā)表文章說:“別把單元語文要素用成了‘雙刃劍?!边@就要求教師讀通、讀懂要素體系的內(nèi)涵,把握好這個度。借助文本樣例,在品析文本中領會人文教育,探索學習文字的組合規(guī)律,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在教學中,我們要從單元整體教學出發(fā)、沿雙線要素層層剝筍,恰當分解、取舍,不斷思考聚焦、錘煉濃縮課時教學目標。
2.讀懂文本知背景。于永正、支玉恒、王崧舟等名師,他們教學豐厚無痕、目標精準,其重要的一個秘訣是對文本樣例深讀細品,不斷地朗讀、誦讀,讀到文本入心,讀出自己的感覺。我們不能稀里糊涂地教課文,僅憑經(jīng)驗感覺人為拔高或降低教學要求。語文教師不僅要通讀教材,更要深入理解單元整體,廣泛閱讀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把準文體特征,靜心讀出文本內(nèi)涵,提取文本教育價值取向,探索適合學生學習的語言表達樣式和組合規(guī)律,積累有新鮮感的詞句,這是選對教學目標,用好課文例子的具體體現(xiàn)。
3.借力習題和提示。課后習題是編者依據(jù)系統(tǒng)教學目標要求,結合單元要素主線、文體特點,從聽說讀寫各個角度提出的教學抓手,是課文樣例在閱讀、表達方面一個個細微的訓練要點,是語文教學的“微光源”。課后習題是課時教學目標的承載形式,是編者為教師選擇目標提供的抓手。為此,教師不僅要解讀文本內(nèi)容,讀懂語言表達的內(nèi)涵,也要讀懂課后習題訓練的指向。這是提取課時教學目標的直接參照。
略讀課文或某些特殊單元、特殊課文編排了閱讀提示語、文中氣泡、批注等,這些提示直接給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內(nèi)容和方法,解讀文本、選準教學目標,讀懂提示語和批注是教師提煉課時目標不容小覷的內(nèi)容。
4.參照園地欄目模塊。統(tǒng)編教材語文園地中“交流平臺”“字詞句段運用”兩欄目,內(nèi)藏語文要素在課時教學中目標的側重點??梢哉f“交流平臺”是對單元要素在課文教學中落實的匯總和梳理,“字詞句段運用”是文中表達句段訓練點的集中體現(xiàn)。教學中教師習慣性按照教材編排順序,教完課文后再教語文園地的內(nèi)容,這樣按部就班使用教材,會使教學目標選擇的思維窄化。因而,建議教師要通讀教材,讀通單元所有模塊的內(nèi)容,尤其是要前置閱讀“交流平臺和字詞句段運用”,這對進一步全面把握單元教學目標,揣摩不同課文應該落實怎樣的目標要點具有指導性作用。
總之,用好統(tǒng)編教材、選準課時目標、教好語文課需要不斷研究教材,長期修煉積淀。人教社統(tǒng)編教材執(zhí)行主編陳先云說:“統(tǒng)編教材好教,但教好不容易?!苯滩闹虚喿x、表達要素編排具體清楚,確實容易操作,但是要教好首先得了解知識系統(tǒng)、目標層階,準確把握教學支點。其次,教師還需不斷學習擴充知識背景,俯視教材內(nèi)容,依據(jù)單元要素、課后習題、閱讀提示、語文園地,結合文本體例特點、學情實際等不斷聚焦圈畫,從中提煉萃取適切的課時目標。再次,統(tǒng)編教材首次全面使用,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是新的范疇,是全新的姿態(tài)和要求。因而,教師要一邊使用一邊研究,在實踐與研究中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修煉教學智慧,以大格局、大視野的大語文教學觀選準課時小目標,逐步落實立德樹人大目標。
作者單位 陜西省寶雞市千陽縣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