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ese
1865年,一位德國畫家在硬卡紙上畫了一幅畫,準(zhǔn)備寄給朋友作為結(jié)婚禮物,但郵局出售的信封沒有一個能將畫片裝下,正為難時,一位郵局職員建議他將收件人地址、姓名等信息寫在畫片背面寄出。就這樣,世界上第一張自制“明信片”悄然誕生了。
一張薄薄的明信片,往往承載著無限的祝福,跨越山川湖海來到你的手中,提醒著遠(yuǎn)方還有一個掛念你的人,希望與你分享TA眼中的世界。
兩年前,一款名為《旅行青蛙》的放置類手機(jī)游戲曾風(fēng)靡一時。游戲的主角是一只小青蛙,獨自居住在石頭小屋里。平時,小青蛙會在木桌邊吃飯、寫信、削木頭,或者在閣樓上的被窩里看書、打盹,但它最大的愛好其實是出門旅行。大部分時間,小青蛙都在外游歷,旅行的時長和地點是隨機(jī)的,玩家通過它寄回來的明信片,看到它一路走過的風(fēng)景、沿途同行的旅伴,猜測旅途中發(fā)生了怎樣精彩的故事。
熱愛旅行的咕咕就曾被朋友們親切地稱為“旅行小青蛙”,因為每次解鎖一個新的旅行地,只要時間來得及,她都會買上幾張具有當(dāng)?shù)靥厣拿餍牌?,找一家安靜的咖啡廳,寫下幾行文字寄給好朋友們,分享自己的旅途見聞。咕咕說,這個習(xí)慣幫她維系著多年的友情,也讓她以另一種方式將旅途中的美好碎片保留下來。
除了寄到朋友們手中的大量明信片,咕咕自己的家里也珍藏著許多主題各異的明信片。問及挑選明信片的標(biāo)準(zhǔn),咕咕笑稱自己并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只要喜歡的都會買下來。比如,她從小看宮崎駿的動畫電影長大,對吉トカ工作室的所有作品都爛熟于心,于是,她收集了很多與《千與干尋》《哈爾的移動城堡》《龍貓》等電影相關(guān)的明信片,只要翻看這些明信片,熟悉的人物和場景就會瞬間將她帶回童年。
咕咕還展示了一張她新入手的明信片,這張明信片并不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長方形,看起來更像是一頁信箋,邊緣焦黃發(fā)黑,仿佛是從一堆燃燒后的灰燼中撿拾出來的殘片。未被火苗舔舐的部分寫著一首俄羅斯情詩——“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個小鎮(zhèn)/共享無盡的黃昏/和綿綿不絕的鐘聲”。
咕咕很喜歡收集這樣充滿想象的明信片,在她眼里,明信片的魅力不僅在于呈現(xiàn)出來的圖片、文字,隱藏在背后的故事也同樣充滿美感。
除了專門收集這種有特色、主題明確的明信片,更多的明信片都是咕咕在旅途中偶遇的。她說,這些明信片不僅可以作為風(fēng)景與記憶的載體,還可以彌補很多旅途中的遺憾。就像她去臺灣旅行的那一次,原本打算在平溪鐵路線上的十分老街放天燈祈愿,沒想到天公不作美,一場大雨打亂了計劃?;氐脚_北后,她在誠品書店買下一套攝影主題的明信片,讓其中天燈緩緩升空的那一張,填補了這段缺失的經(jīng)歷。
不過,咕咕并不準(zhǔn)備讓這些明信片繼續(xù)躺在盒子里吃灰,她打算重新整理“庫存”,以互換的方式來更新自己的收藏。她說,自己最近很關(guān)注一個叫作Postcrossing的全球明信片互換網(wǎng)站。這個網(wǎng)站上聚集了世界各地的明信片愛好者,通過平臺,你可以隨機(jī)向地球另一端的某個人寄送明信片,對方確認(rèn)收到后,你也會獲得來自另一個隨機(jī)地址的明信片。
接受采訪的時候,咕咕已經(jīng)滿懷期待地寄出了第一張互換明信片,并等待著回信,她希望能在新年來臨之際,收到這份充滿未知的小小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