耘田
20世紀80年代,中國涌現(xiàn)第一批“丁克潮”并備受關注甚至非議。時至今日,當結婚、離婚、生娃或丁克等人生選擇已然被社會接納包容時,那些自愿放棄丁克加入“父母軍團”的“白丁”族又進入大家視線……
“丁克”一詞來源于西方,意為家庭中有“double income(兩份收入),no kids(沒有孩子)”,幾個單詞的首字母組合起來為“dink”。20世紀80年代,丁克從國外傳到中國。但到了2018年,“白丁”這個詞又突然進入大眾視線。原本決定丁克的夫妻突然反悔,等于白做了一場丁克夢,故叫“白丁”。
3年過去,“白丁”族都如愿以償做了父母嗎?如此重大的人生選擇背后,到底是因為全面二孩政策放開的感召,還是害怕沒有孩子,晚景凄涼?我們走近了幾個“白丁”家庭……
年過四十,突然就想有個孩子在身邊
馮雪春24歲就結婚了,老公比她大5歲。結婚之初兩人就決定不要孩子,父母不支持也沒反對。但身邊不斷有人勸他們趁年輕、身體好趕緊生。老公是公務員,馮雪春是醫(yī)生。不太喜歡孩子的他們,日子比其他人要自由、滋潤得多。
人生就是這樣,當你堅持某個想法,那就有太多的例子告訴你,你的選擇無比正確。馮雪春說,身邊生兒育女的夫妻,日子過得太心驚肉跳了。
結婚頭7年,馮雪春流產(chǎn)3次。每次不小心懷上后,她都義無反顧地做了手術。父母覺得她冷漠、自私,但有孩子的閨蜜都羨慕她活得自在。
變化從老公47歲那年開始,他突然就對別人家的孩子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在外面看到小孩就挪不動腳。“你看那小丫頭,舞跳得真棒!”“哎呦喂,那小子三輪車騎得不錯!”
“要不我們也生一個?”馮雪春故意探他的口風,老公脫口而出:“好啊!”這一年馮雪春43歲,妥妥的高齡,身為醫(yī)生的她不是不知道懷孕的風險。
一、現(xiàn)在不生,以后想生恐怕也生不了;二、老公想要而她拒絕的話,婚姻可能出現(xiàn)問題;三、如果有年輕女人愿意為老公生孩子,怎么辦?這是馮雪春要生娃的三個理由。
生孩子時大出血,馮雪春真真是拿命換來的孩子。
因為帶娃太累了,兒子不到3歲就上了幼兒園。老公每次去接他時,都被誤以為是爺爺,他自己不以為意,馮雪春心里卻不是個滋味兒。想到兒子18歲時她已60歲,他大學畢業(yè)時老公已是古稀,兩人就忍不住唏噓。
現(xiàn)在看到身邊有年輕夫妻,馮雪春總勸他們:如果想生娃,趁年輕趕緊生。如果一方?jīng)Q定丁克,另一方一定要前思后想是否愿意追隨,若不能從內(nèi)心深處認同,要么想辦法說服,要么放手成全,不然年紀越大越后悔。把所有可能的后果都想好了再下定論,總比到時候后悔要強得多。
妻子過了40歲,如果丈夫單方面后悔丁克其實挺自私的,因為這個年齡懷孕生子對女性來講很殘酷。畢竟女性一旦到了年齡,就會面臨無法生育或較難生育的境地,要么高齡生子九死一生,要么因為生不了而導致婚姻解體。
就像如今48歲的閆紅,她現(xiàn)在就處于因為生不了孩子而面臨和老公離婚的境地。她結婚很早,之后一直忙著創(chuàng)業(yè),多年摸爬滾打讓他們在北京擁有多套房產(chǎn),身家上億?!拔镔|(zhì)上可以說應有盡有,但越來越覺得人生缺了一個角。那個角就是孩子……”過去3年,閆紅一直在做試管嬰兒,但至今仍未如愿。老公勸她放棄,她自己還不死心,說50多歲生娃的女人不是沒有。
閆紅老公私下里會跟朋友傾訴很后悔丁克,擔心老婆的身體,也害怕她生不了。讓閆紅郁悶的是,老公好幾位朋友竟說服她,默認老公去外面找個年輕女人生孩子,說有20多歲的姑娘倒追他要給他生孩子。老公一再保證不會那么做,但閆紅覺得男人的嘴不可信。
其實不管哪種原因,要不要孩子,什么時候要孩子,都應是夫妻雙方在相互尊重和深刻溝通的前提下做的審慎決定。因為生孩子不是一個人的事情,養(yǎng)育孩子需要付出巨大的心力和心血,孩子的到來會令家庭結構發(fā)生巨大變化,會影響夫妻關系、事業(yè)規(guī)劃……夫妻雙方都要將這些考慮周全,但更重要的是夫妻雙方尤其是女方年齡、身體條件是否允許。因為生育這件事,不是只有錢就萬事大吉。
北京某知名醫(yī)院的婦產(chǎn)科主任醫(yī)生說,她幾乎每天都會接待幾對高齡夫婦,他們年輕時選擇丁克,40歲一過卻突然想要孩子了。這個年齡要孩子很不容易,不容易受孕,受孕成功后又容易流產(chǎn)。她說:年輕時因為要愛情義無反顧地選擇丁克,年紀大了,赴湯蹈火也要生娃,拖垮了身體不說,還讓婚姻土崩瓦解。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丁克反悔的代價,真不是一般人承受得起的。
恨自己沒有一直“丁”到底
婚前,邱曉慧就搖旗吶喊:“這輩子決不生孩子?!睘榇怂€特意加入了“豆瓣”上的“不想‘白丁的丁克小組”。
搞笑的是,就在這個小組,邱曉慧遇到了“這輩子最大愿望就是當爸爸”的那個男人。他潛進這個群的目的,竟然是想證明自己的魅力,能讓某位丁克女徹底改變主意。邱曉慧很快就被他降服了,兩人雙雙注銷了“豆瓣”賬號, “重返”人間結婚、懷孕去了。
只是,孩子還沒落地,邱曉慧就后悔不迭。
都說生孩子的痛登峰造極,但她覺得生完孩子后心里的痛要遠比生產(chǎn)的痛更甚。因為孩子,邱曉慧沒少與老公和父母吵架,好幾次,她都想扔下孩子一走了之。
有些丁克也一直聲稱不喜歡孩子,一旦生娃了就徹底改變。邱曉慧不一樣,對自己身上掉下來的那坨肉,怎么也喜歡不起來。
這可能與她很小時就遭遇父母離婚,一直在爺爺和姥姥兩家輪流“討生活”的經(jīng)歷有關。
邱曉慧爸媽也曾是丁克一族。他們是看了一部國外的“丁克”小說而毅然決定的。但邱媽媽30歲那年突然瘋狂想要個孩子,于是,邱曉慧就“不幸”誕生了。她不到一歲,父母離婚。那之后媽媽動不動就說:“如果沒有你,我和你爸不會離?!?/p>
現(xiàn)在,每當媽媽抱怨她對孩子不好,邱曉慧都說是媽媽種下的果,她不喜歡做母親這件事,父母必須背鍋。
單純不喜歡小孩的父母其實很少,邱曉慧之所以這樣,也的確與她原生家庭有關系。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她生孩子的決定過于倉促和沖動,沒傾聽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甚至覺得這個孩子是為了心愛的人生的。
若生娃非自身意愿,而是因為伴侶喜歡、長輩甚至外界壓力,無論是不是丁克,可能都會在孩子落地后痛苦、懊悔甚至抑郁纏身。
很多“80后”“90后”都有主見,對于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都很明晰,他們對被迫做一件事產(chǎn)生的抵觸,往往要大于對這件事本身的抵觸。就像孩子想看一本書,但如果父母再三強調(diào)必須看這本書,看完后還要考試,那么孩子就會本能地拒絕看書。所以,決定生孩子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建設,深思熟慮后再備孕。否則,如果帶著強烈的抵觸情緒懷孕生子,這對產(chǎn)婦和胎兒都沒有好處,對夫妻關系更是隱性炸彈。
丁克生娃后卻后悔、郁悶,這種負面情緒到底源于什么?是對家人不爽、對自己不滿,還是真的不喜歡孩子?清楚地找到原因后再對癥下藥,該跟伴侶溝通的溝通,該找專家咨詢、治療的也不要避諱。畢竟孩子是無辜的,父母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就要負起養(yǎng)育、陪伴和給予愛的責任來。
繞不開的“養(yǎng)老”話題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夫妻對于生不生小孩有著更加獨立的思考和選擇,一個重要理由,就是中國的養(yǎng)老制度越來越完善,未來沒有子女也能夠擁有幸福晚年。
“90后”林子華覺得丁克不丁克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做何選擇,夫妻都應該同步。
老公比她小3歲,當初決定丁克是林子華的主意,老公說一切都聽老婆的。說丁克的是林子華,突然想生娃的也是她。而她之所以突然想生娃,竟然是中國人都繞不開的話題:養(yǎng)老。
林子華的小姨和小姨夫是中國最早的一批丁克族。在她的記憶里,他們的日子過得像偶像劇。不大的院子永遠寬敞整潔,一日三餐的擺盤都像藝術品,兩人即使都去一棟辦公樓上班,出門時也會擁抱、親吻。因為沒有孩子,林子華的小姨和姨夫一放寒暑假就去旅游,真真把日子過成了詩。
受小姨的影響,林子華上高中時就決定丁克。她25歲結婚,結婚4年后都沒生娃,父母也不干涉。
3年前,林子華的小姨夫意外離世。這一年,小姨52歲,她覺得自己的世界全線坍塌了。一直年輕優(yōu)雅的小姨一夜之間老了10歲。不久后她生病住院,林子華和表妹輪流照顧她,但她們再怎么貼心,都好像走不進小姨的心。她哭著說,這輩子最后悔的事是沒要孩子。“有個孩子,我就不會五十出頭就覺得人生凄涼,有個孩子,哪天我要走的時候,也有個溫暖的懷抱可投……”表妹旁敲側(cè)擊打聽,小姨將來走了遺產(chǎn)怎么辦,她脫口而出:“我無兒無女,只能捐給國家。”
那一瞬間,林子華就決定要孩子了。老公很高興,家人很高興,小姨甚至說我替她圓了母親夢。
現(xiàn)在,林子華在網(wǎng)上講述自己從丁克到生娃的故事,隔三岔五就有人罵她褻瀆了“丁克”;她說生孩子就是害怕老無所依,就有人說“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太迂腐。但林子華一點兒都不在乎,因為比起懷里這坨可愛的肉,沒有什么可以擊垮她。
中國人永遠離不開“養(yǎng)老”這個命題。丁克一族也不會全然指望親戚的孩子給自己養(yǎng)老送終,內(nèi)心深處也不愿意把財產(chǎn)留給非親生子女。林子華說:“人老了很無助,很多事無能為力。被騙財是小事,身心遭虐待才最要命?!?/p>
現(xiàn)在很多人做好了老了不用孩子養(yǎng)老的準備,但他們也說,有孩子的人至少在年紀大了、腿腳不靈、思維也退化了的時候,還有個人幫忙把關,防止被騙、被虐待。
的確,很多丁克突然想要孩子,都是因為自己的父母老了需要照顧,在照顧老人的過程中聯(lián)想到“自己老了病了不希望麻煩孩子,但萬一護工糊弄、虐待自己,有沒有孩子肯定不一樣” 。一位44歲的高齡孕婦說她之所以放棄丁克,就是因為看到一位孤寡老人在養(yǎng)老院被護工虐待卻無人撐腰的新聞。
丁克可以很好,但生娃也不壞呀
對不要孩子的人而言,人生處處是巔峰。養(yǎng)兒防老的傳統(tǒng)觀念太落后,現(xiàn)在很多無子女家庭都很幸福美滿。但與此同時,那些生兒育女的家庭,也有著不一樣的幸福、契合。
一位47歲才做父親的男人說:“丁克20年,一朝生娃。原因無非是人人都難逃的‘空虛兩個字?!彼推拮佣际遣┦浚际切袠I(yè)里的佼佼者。他們都有堅持多年的藝術愛好,種花種菜養(yǎng)貓養(yǎng)狗,滿世界地旅行?!暗@些嘗試只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有用,過了那個時間段,一切又會變得索然無味了?!逼拮釉?2歲被診斷為中度抑郁癥。醫(yī)生建議她給自己創(chuàng)造個“念想”, 從自己最缺乏的事物上尋求突破口。
“我目前最缺什么呢?”她和先生苦苦思索,某天突然開竅了。“生個孩子會不會好一點?”如今,孩子已經(jīng)半歲,她說:“懷孕和養(yǎng)育孩子好辛苦,有時候也特迷茫特無助,但更多時候,我跟先生會感嘆:‘丁克很好,但生個娃也不壞呀?!?/p>
如今,我國第一批丁克族已經(jīng)年過六旬,當初信誓旦旦不要孩子的他們,現(xiàn)在怎樣了?記者在采訪中,有好幾位老人都說,夫妻倆都領著不少的退休金,這筆錢足以養(yǎng)老,而年輕時存的錢也可備不時之需。他們中間雖然有不少人也曾后悔過之前的選擇,但是,當他們看到朋友雖然兒孫滿堂,生病住院卻無人陪伴時,又覺得沒孩子就沒孩子吧,省得心寒。
當然也不乏有些人在五六十歲時突然就后悔,那時女方已不可能生育,只好選擇離婚讓男方找更年輕的女人結婚。
其實人生的有趣之處,不就是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選擇、在不同人生階段也可以自由抉擇嗎?在全面二孩政策已實施5年有余,中國也邁進老年社會,甚至有夫妻希望三孩政策早日落地的今天,我們不得不承認,放棄丁克決定生娃的選擇,無論對個人還是社會,或許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