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錄人:晨曦媽媽
● 職 業(yè):童話作家(在讀博士)
“保護(hù)孩子的想象力”,看似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很多時候,我仍然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身邊的朋友也常有同感,每當(dāng)孩子問一些與眾不同的問題,說一些不明所以的想法時,大多數(shù)人要么選擇忽略不計,要么不知如何接茬兒。好在隨著教育理念的進(jìn)步,我們這代人對孩子的想象力實行“潑冷水”、暴力打擊的情況已經(jīng)不多見了。
想想我們小時候,萬一哪天想象力爆發(fā),說出一些天馬行空的話,大概率得到的回應(yīng)是:“這孩子魔怔了吧,說什么胡話呢!”所以,等我的孩子漸漸長大,對她表達(dá)出的或稀奇古怪、或妙趣橫生、或亮閃閃、或無厘頭的想法,我從不會妄加評議或干預(yù)。相反,很多時候我會嘗試加入她的想象力游戲,讓想象力多飛一會兒。
比如,晨曦剛上小班時,有一天放學(xué),老師說:“今天老師問小朋友會不會跳,晨曦說她會跳,而且跳得可高了。我們問她能跳多高,她指著二樓的屋頂,說可以跳到屋頂上!”我聽完哭笑不得,很詫異她為什么會說這種“大話”?;丶业穆飞希覇査婺芴敲锤邌??她很自信地說:“可以!”我又問:“跳那么高干什么呀?”她繼續(xù)自信地說:“去追小貓呀,小區(qū)里的貓咪不是天天在屋頂上(實際是車棚)跳來跳去嘛,而且它們還在上面睡大覺!”這個回答倒是有點出人意料,于是我說:“那還挺有意思的。你還能跳多高呢?”她仍然自信地說:“我還能跳到天空上?!边@次我更吃驚了,但還是本著循循善誘的原則說道:“啊,那你太棒了!不過,你跳到天空干啥呢?”她停下來,抬頭看著天空說:“跳到天空上呀,那就給小云朵一個抱抱吧!說不定抱一下,我也能飛起來了,對吧?”哎呀,不得了,這番話讓我這個有著近十年寫作經(jīng)驗的童話作者自慚形穢。
回到家后,我們又以做游戲的形式“比跳”,從而發(fā)散孩子的思維,展開更多的想象。因為游戲口令講究朗朗上口,晨曦越說越押韻。最終,我根據(jù)她的意見簡單提煉了一下,就變成了一首名為《跳》的小詩:
我喜歡跳,
我能跳得很高。
我能跳到屋頂上,
叫醒那只愛睡覺的小貓;
我能跳到天空上,
給小云朵一個抱抱。
再比如,去年秋天,我?guī)С筷厝マr(nóng)科院看稻田、豆田和棉花田,種田的大姐給了晨曦一朵帶籽的棉花,開玩笑地說:“回家種到花盆里就能長棉花了?!钡郊液螅覀儼衙拮逊N在陽臺上的花盆里。一天,晨曦對我說:“媽媽,我覺得是這樣。棉花小種子長呀長,一直長到天上,像云朵那么大。可能等它長大了,就是一片云朵,它本來就是一片云朵。它在天空中飛來飛去,等玩夠了,還會落到我們家的陽臺上。然后呀,她被姥姥看見了,就收進(jìn)來,拍打拍打,做成了小棉被。媽媽,姥姥做的星星被(被罩是星星圖案)一定也是這樣做的。所以等我睡著的時候,小云朵做的棉被就會帶我飛到外面玩啦!”我耐心聽完她長長的一段話,頗覺感慨。六歲的孩子其實已經(jīng)基本分辨出什么是虛構(gòu)、什么是現(xiàn)實了,在不斷增長的社會經(jīng)驗的沖擊下,孩子還能保持這樣的想象力,整體還是超出了我的預(yù)期。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我的態(tài)度自然是鼓勵加引導(dǎo),把它們視為一個個小驚喜。但是,也有很多朋友甚至我的家人都表示過這樣的疑慮:“說這么多,這個想象力到底有什么用呢?”這個問題我也不是沒想過。作為一個在應(yīng)試教育背景下“艱苦”成長起來的普通家長,難免會時常走進(jìn)實用主義的迷霧。每當(dāng)這時,我就會反思:教育的本質(zhì)是什么?孩子究竟應(yīng)該成為什么樣的人?然后,我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晨曦曾經(jīng)在幼兒園這樣對別人說:“我的媽媽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她只比我大一歲,我們經(jīng)常在一起調(diào)皮搗蛋、胡思亂想,還怕爸爸知道了會批評我們,我們可太搞笑了?!边@是一個輕松快樂、充滿童趣的狀態(tài),也是我認(rèn)為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為重要的身心健康狀態(tài)。
沒錯了,“保護(hù)想象力”本來就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當(dāng)下孩子們的童年被一再壓縮,想象力對他們產(chǎn)生的影響或許不能像知識類教育那樣立竿見影,但是它大概率能避免孩子變成一個老氣橫秋的小大人,而是保持活潑生動、思維靈動地成長起來。與其等到未來某一天絞盡腦汁地求助各大教育培訓(xùn)機(jī)構(gòu)為孩子“培養(yǎng)想象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莫不如趁他的想象力還未消逝的時候做好保駕護(hù)航的工作。
● 記錄人:萌萌媽媽
● 職 業(yè):期刊編輯
——用最大的“不作為”去守護(hù)孩子的“作為”
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最后發(fā)展成什么樣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后天的教育與培養(yǎng)。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父母,所扮演角色的分量之重,可想而知。
那么,如何保護(hù)孩子的想象力呢?其實很簡單,多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們做的事情,時刻保持一顆童心,用最大的“不作為”去守護(hù)他們的“作為”。
認(rèn)真聽孩子說話,你就會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都是語言表達(dá)的天才。他們有著各自與眾不同的表達(dá)風(fēng)格,但都同樣的生動有趣。“媽媽,我知道為什么爸爸不會游泳了,因為爸爸不愛吃魚。童童說他爸爸會游泳,因為他爸爸很愛吃魚。爸爸,你趕緊多吃點魚,然后就會游泳啦?!庇幸惶欤覀冊谟懻摃斡镜男游锏臅r候,萌萌突然開始分析。雖然我們知道她說的與事實不符,但是光聽字面意思好像說得并不是沒有道理。我跟她爸爸哭笑不得的同時,也深深感嘆于孩子的想象力如此豐富。
很多時候,我們總認(rèn)為孩子還小,話還說不清楚,我們需要教他們?nèi)ケ磉_(dá)。其實,孩子的表達(dá)才是最自然、最原生態(tài)的。脫口而出的童言稚語經(jīng)常讓自以為正確的成人語言相形見絀。同時,我們還要明白,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我們的指紋一樣,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指紋,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因此,在保護(hù)孩子想象力方面,我在欣賞和肯定她個性的同時,更多的是參與其中,讓自己也回到童年,重新做一回孩子,和她一起天馬行空,在想象力的加持下,建立一個相對來說比較特別的親密關(guān)系。
孩子的胡思亂想越多,奇思妙想也越多。萌萌經(jīng)常回來跟我分享學(xué)校里的奇聞趣事,我知道很多事情她并不理解,也可能是她編的,但我每次都聽得不亦樂乎,還會追問一些問題,讓她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在我看來,真正的想象力就是孩子天馬行空的原創(chuàng)表達(dá),不管是口頭上的還是書面上的,所以,我一直很反感那些教孩子“依樣畫葫蘆”的行為。萌萌至今沒有上過什么正兒八經(jīng)的繪畫培訓(xùn)班,但對于我們來說,她用拙劣的筆觸畫出來的每一幅圖畫都是驚喜,也足夠與眾不同。我相信,在我陪她聊、看她畫的這些時間里,她的想象力一直都在飛!
最后,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擁有最棒的充滿想象力的原創(chuàng)人生。
● 記錄人:果果媽媽
● 職 業(yè):機(jī)關(guān)職員
——讓滿滿的幸福感為孩子豐富的想象力保駕護(hù)航
想象力其實是一個比較玄的東西,有或者沒有,擁有到何種程度,都很難界定。但是,如果在生活中有所比較的話,你會很直觀地感受到,幸福感更多的孩子想象力更豐富,而想象力足夠的孩子幸福感也更多,這是一個特別好的良性循環(huán)。
我真正意識到這個“良性循環(huán)”,是緣于果果和鄰居家小哥哥辰辰之間的幾次互動。
我們家果果是一個特別熱衷于飼養(yǎng)小動物的孩子,家里養(yǎng)了小兔子、小倉鼠還有一只小鳥。有一天,趁我們都不在家的時候,小鳥自己啄開鳥籠從窗戶飛走了,果果回來發(fā)現(xiàn)后并沒有傷心,而是告訴所有人:“小鳥去找媽媽了!”辰辰聽到后卻不遺余力地用現(xiàn)實打擊他:“它怎么可能去找媽媽?怎么找得到媽媽?它飛走了,然后找不到回來的路,它會餓死的?!惫犃艘荒樥痼@:“它就是去找媽媽了,我媽媽出差兩天我都特別特別想她,小鳥都在我們家陪我這么久了,它是特別想媽媽才走的!它媽媽一定也在家等急了!”我沒有參與兩個孩子之間的爭論,但我相信果果在堅持己見的那一刻,內(nèi)心一定比辰辰要滿足和幸福。推己及人,正是因為自己內(nèi)心富足,才能夠用最大的善意去看待和想象這個世界的自然萬物。
再說前幾天發(fā)生的一件事,果果、辰辰還有小區(qū)里的幾個孩子在小公園里玩球,玩著玩著,突然下起雨來了。辰辰很生氣:“這天氣真討厭,我才玩了一會兒呢!”果果在一旁安慰他:“可能是太陽在羨慕我們玩球,它也想玩,沒想到拿了個雪球,剛拿到手上就化了,所以下雨了。你看,它也玩不成球了,哈哈?!蔽艺驹谝慌裕娴谋还倪@一番聯(lián)想給驚到了,這個內(nèi)心柔軟的小孩,連安慰人都這么別具一格。這么想著,我也沒急著帶他回家。我想,孩子的想象力總歸還是離不開已有知識的支撐,他正是因為知道冷冷的冰雪遇到火熱的太陽會融化,才會有了上面一番話。所以,讓他多一些對外界的感知和探索,讓他在妥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中去體驗、去探索,想象力也終會落到實處,體現(xiàn)出不一樣的價值吧!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但是,脫離知識的想象力是無效的。同樣的,沒有幸福感為前提的想象甚至可能是可怕的,比如曾經(jīng)震驚所有家長的“模仿烤羊”事件。從這個角度來說,只有孩子的幸福感足夠,他想象的翅膀才會是健康的、豐滿的,而他那天馬行空的世界也才會是色彩斑斕并充滿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