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亮亮
(江西星光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南昌 330000)
江西省重點中小河流治理項目銅鼓縣三都鎮(zhèn)防洪工程治理段位于銅鼓縣城以東定江河江頭-三都老橋段。工程區(qū)內(nèi)交通便利,東距南昌約230km,西至長沙約170km,南與宜春市、北與修水縣均有公路相通,其中銅(鼓)修(水)干線公路通過工程區(qū)。本工程起于定江河江頭、途徑楓槎大橋、小源電站、三都橋、止于三都老橋。工程治理河段總長4.0km,左、右岸防洪工程總長2.801km,其中左岸長1.034km,右岸長1.767km。其中,堤防長1.34km,護岸長0.91km,防洪墻長0.55km。沿線共布置11處排水涵管,河道沿線清淤總長302m。工程河段10a一遇設計洪水位為220.30-216.62m,江西省銅鼓縣三都鎮(zhèn)防洪工程主要水工建筑物等級為5級、次要水工建筑物等級也為5級。三都鎮(zhèn)防洪工程治理段筑壩土料大多為粉質黏土,為保證粉質黏土筑壩土料的含水率和干密度滿足設計及施工要求,必須進行填筑碾壓試驗。
本防洪工程治理段大壩正式填筑施工前,在現(xiàn)場選擇一塊場地進行填筑碾壓試驗,以確定各種土料施工壓實系數(shù)、鋪料厚度、料塊的粒徑和級配、含水量、壓實遍數(shù)和行車速度等填筑碾壓施工參數(shù)。根據(jù)技術規(guī)范要求,回填料在填筑前要進行現(xiàn)場碾壓試驗,試驗前由施工單位編寫碾壓試驗大綱報監(jiān)理工程師批準后實施,以便選定各種填筑材料的最優(yōu)施工參數(shù)。
按照設計要求對料場進行了復查,確定出3個勘探取樣的料場,取樣及復查鉆孔點的布置均按照Ⅱ類級別進行,根據(jù)料場面積確定孔數(shù),孔間距100m,孔深3.5-4.0m,對探坑取樣進行室內(nèi)試驗,三都鎮(zhèn)防洪工程筑壩土料性能,見表1。
表1 三都鎮(zhèn)防洪工程筑壩土料性能
根據(jù)碾壓試驗前對土料場所進行的筑壩土料性能的室內(nèi)試驗和調查結果,1#、2#和3#料場土料粉質黏土最佳含水率為19.4%、21.3%和20.1%,最大干密度為1.64g/cm3、1.61g/cm3和1.63g/cm3,均可作為筑壩材料,而文章選擇含水率接近最佳含水率的1#料場粉質黏土料進行碾壓試驗。
三都鎮(zhèn)防洪工程治理段筑壩土料填筑碾壓試驗采用MC-3深層核子水分-密度儀進行填筑碾壓后土體密度及含水率的檢測,該儀器在試驗現(xiàn)場使用前必須進行檢定和標定。此外,還應采用質量10t、振頻在20-30Hz之間的自振碾,工作速度控制在3.0-4.0km/h,1臺H-160型推土機,1臺16t凸塊振動碾,1臺斗容1m3的挖掘機,5輛自卸車,還包括現(xiàn)場使用的多功能全站儀、多功能計算器、環(huán)刀、臺秤、天平、烘箱等試驗儀器。
本工程土料填筑碾壓試驗在現(xiàn)場附近的平地上進行,試驗區(qū)域尺寸12m×50m,試驗前先用推土機將場地徹底清理干凈,再用MC-3深層核子水分-密度儀檢測出試驗場地土體含水率和天然干密度,凸塊振動碾開2擋油門并在推土機按照1擋的行走速度拖動下將試驗場地碾壓5-6遍,將表層土壓實至設計密實度[1]。
根據(jù)試驗設計大綱并結合相關規(guī)范要求,應在所選定的碾壓試驗場地分別按照40cm、50cm、60cm的鋪土厚度成臺階狀鋪土,并將碾壓遍數(shù)確定為4遍、6遍和8遍。本次試驗采用淘汰法的組合方式,即按照10-14%的范圍控制土料含水率固定鋪土厚度并調整碾壓遍數(shù);按照3段進行檢測,各試驗段長20m,寬15m。待碾壓結束,在各試驗段檢查碾壓質量,著重檢查是否存在彈簧土、黏輪、虛土層、剪切破壞等現(xiàn)象[2]以及相鄰層面結合情況。
采用進占法碾壓施工,并采用水準儀進行鋪料厚度和碾壓平整度控制,碾壓4遍后實際鋪土厚度變成42.5cm、50.6cm和62.0cm。凸塊振動碾在推土機的拖動下按設計行走速度行進碾壓,在碾壓過程中,土粒并不隨振動碾而翻動。工后經(jīng)檢查無彈簧土和光面土,在采用MC-3深層核子水分-密度儀進行填筑碾壓后土體密度及含水率檢測時,對于鋪土厚度40cm的土層,僅需要用鐵鍬翻松并清除表層土層,并鏟出一塊深度25cm、面積略>試驗儀器底面的方形區(qū)域即可;對于鋪土厚度50cm和60cm的土層,還需繼續(xù)繼續(xù)向下鏟挖,使測量深度達到30cm。
在各試驗段按相同間距選擇分布均勻的5個測點繪制其土體干密度和含水率的關系曲線[3],碾壓4遍時土體干密度和含水率的關系,見圖1。由曲線可以看出,鋪土厚度40cm和50cm的情況下土體干密度符合設計要求,但鋪土厚度60cm的試驗段土體干密度未達到設計要求。根據(jù)對3個試驗段探坑斷面的檢查結果,3種鋪土厚度土體壓實后均無剪切破壞,鋪土厚度40cm的土體結合面無虛土層,相鄰層面無不良結合段;鋪土厚度50cm的土體結合面存在2-3cm厚度不等的虛土層;鋪土厚度60cm的土體結合面存在3-4cm厚度的局部性虛土層。
圖1 碾壓4遍時土體干密度和含水率的關系
在對鋪料厚度和碾壓平整度進行控制及探坑檢查后,回填并夯實,并立即按設計要求進行碾壓。在各試驗段按相同間距選擇分布均勻的5個測點繪制碾壓6遍的土體干密度和含水率的關系曲線,碾壓6遍時土體干密度和含水率的關系,見圖2。根據(jù)圖示可以看出,鋪土厚度40cm和50cm的情況下土體干密度符合設計要求,但鋪土厚度60cm的試驗段土體干密度仍未達設計要求。根據(jù)對探坑斷面的檢查發(fā)現(xiàn),3種鋪土厚度土體壓實后均無剪切破壞,鋪土厚度40cm和50cm的土體結合面無虛土層,相鄰層面無不良結合段;鋪土厚度60cm的土體結合面存在2-3cm厚度不等的虛土層。
圖2 碾壓6遍時土體干密度和含水率的關系
在控制鋪料厚度和碾壓平整度及探坑檢查后,回填夯實,立即按設計要求碾壓。在各試驗段按相同間距選擇分布均勻的5個測點繪制碾壓8遍的土體干密度和含水率的關系曲線,碾壓8遍時土體干密度和含水率的關系,見圖3。由圖3可知,鋪土厚度40cm、50cm和60cm的情況下土最大干密度均不符合設計要求,探坑結果顯示,鋪土厚度40cm、50cm試驗段土體壓實后存在剪切破壞,且土體分層較為明顯;鋪土厚度60cm的土體結合面存在1-2cm厚度不等的虛土層,且同樣存在剪切破壞和土體分層。
圖3 碾壓8遍時土體干密度和含水率的關系
根據(jù)上述碾壓試驗結果,在鋪土厚度相同情況下,隨著碾壓遍數(shù)從4遍增加到6遍,土體干密度值增大,而在碾壓遍數(shù)繼續(xù)增大的過程中,因壓實土體出現(xiàn)剪切破壞,使土體整體結構受到影響,導致土層分層和干密度值的下降。所以,從施工經(jīng)濟性和施工進度等角度綜合考慮,應將三都鎮(zhèn)防洪工程治理段筑壩土料填筑碾壓試驗鋪土厚度確定為50cm,碾壓遍數(shù)確定為6遍,在該工況下,所得到的最大干密度1.821g/cm3,土料含水率11.3%,最為符合相關規(guī)范及本工程碾壓施工要求。
通過文章對三都鎮(zhèn)防洪工程治理段筑壩土料填筑碾壓試驗的分析表明,本工程區(qū)所大量存在的粉質黏土土料壓實度與其含水率存在密切關系,為合理確定土料填筑碾壓壓實系數(shù)、鋪料厚度、料塊的粒徑和級配、含水量的適宜范圍、壓實遍數(shù)和行車速度等施工參數(shù),為填筑施工提供依據(jù),必須進行填筑碾壓試驗,并對粉質黏土實際壓實能力進行測試,以保證粉質黏土填筑設計指標符合工程設計要求,確保防洪工程筑壩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