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健
(遼寧天陽工程技術咨詢服務有限公司,沈陽 110003)
河道治理方案的優(yōu)化是河道治理實施的重要基礎,是保證河道治理效果的重要先期條件[1]。對于河道治理方案的選擇一般主要通過專家評議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存在一定的主觀性。近些年來,對于河道治理方案優(yōu)選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2-8],這些研究成果均表明通過構建河道治理方案的優(yōu)選指標,可以實現(xiàn)河道治理方案客觀、合理選擇。但這些研究成果大都考慮單一指標的影響,而河道治理方案影響指標較多,需要構建多屬性指標對其方案進行優(yōu)選。當前,多屬性模糊決策模型在一些水利工程設計方案優(yōu)選中得到應用[10-15],但是在河道治理方案優(yōu)選中應用還較少,為此文章以某河道治理工程為具體實例,通過構建河道治理方案優(yōu)選指標,采用多屬性模糊決策模型對不同治理方案進行定量優(yōu)選。研究成果對于河道整治方案優(yōu)選方法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多屬性模糊決策模型主要通過對不同河道治理方案優(yōu)選指標進行評估,并對不同指標隸屬度進行計算,確定各評估指標權重影響值,最后得到不同河道治理優(yōu)選方案的評估值,對各方案進行優(yōu)選度的定量分析。首選需要對評估模型進行相似矩陣的判定檢驗,檢驗方程為:
(1)
式中:CR為模型判定矩陣的隨機檢驗值;λmax為模型判定矩陣的特征系數(shù)最大值;N為判定指標數(shù)目;RI為判定矩陣的一致性檢驗值。在判定矩陣計算的基礎上,對各評估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進行計算:
(2)
式中:ω2i為不同指標的權重值;Ei為不同指標期望系數(shù);N為評估指標數(shù)目。在確定不同指標權重基礎上對其綜合權重進行計算:
wi=αw1i+(1-α)w2i
(3)
式中:w1i和w2i分別各治理方案指標權重綜合值;wi為綜合評估權重;α表示為單一權重值。在綜合權重計算計算上,多屬性模糊矩陣對各方案進行集合域分析:
P=(P1,P2,....Pm)
(4)
式中:P為各治理方案;m為治理方案的數(shù)目。模型對不同治理方案進行評價矩陣分析:
U=(U1,U2,....Um)
(5)
在方程中U為不同方案有限綜合評估度;(U1,U2,....Um)為不同方案的單一評估度。在評估矩陣建立的基礎上,模型對其進行綜合判定計算:
(6)
在方程中Bk為綜合判定矩陣;b為不同方案隸屬度。在綜合判定矩陣分析后,對各指標進行一致性轉換分析:
(7)
式中:rij表示為不同河道治理方案的綜合隸屬度;ri和rj分別為不同方案之間的單一隸屬度;m為河道治理方案的數(shù)目。通過指標方案一致性轉換后,得到綜合判定矩陣的一致性方程:
(8)
(9)
(10)
式中:m為治理方案的數(shù)目。對各指標權重進行加權計算,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評估矩陣:
T=S?AT=(Sij)m×n?(a)1×n
(11)
(12)
式中:T和Ti分別為決策矩陣和系數(shù)值。
以遼寧地區(qū)某河道治理工程為具體實例,該河道治理工程中主要以防洪、水環(huán)境治理作為綜合治理的設計目標。河道治理方案中對10km長度的左岸堤防進行安全加固,對右岸9km的堤防進行安全加高治理。治理工程右岸剖面示意圖,見圖1。工程治理方案中主要對右岸由于堤防防洪進行重新設計,擬制定4套工程治理的方案。
1)第1種方案為對單一河槽進行安全防護治理,并對兩岸堤防進行維護和加固治理,通過整體河段鉚接進行支護固定處理。
2)第2種方案為采用抗滑動支樁方式對其安全加固治理。
3)第3種方案為采用固定樁護方式進行治理。
4)第4種方案為地梁與全鉚接連桿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防護治理。
圖1 治理工程右岸剖面示意圖
2.2.1 評估效益指標建立
為對不同河道治理方案進行優(yōu)選分析,從投入成本、生態(tài)治理效益以及環(huán)境綜合治理、洪水資源化、占地及土地利用小于建立綜合評估指標,對4種河道治理方案進行優(yōu)先分析。4種河道治理方案下的效益指標值,見表1。
表1 4種河道治理方案下的效益指標值
從4種河道治理方案指標分析可看出,工程投入以及占地面積指標越小對于河道治理效益越為有利。而其他幾項指標值越高對于治理方案的影響度越大。從各方案指標中可看出,對于方案1而言,其工程投入成本最低,且占地面積效益指標也在各方案中最低,因此其對于治理方案影響對相比于其他方案較低,但改方案其他效益指標值確較大,因此需要對各方案進行指標的綜合對比分析,才能判定其最優(yōu)治理的方案。而對于方案3而言,其工程投入以及占地面積效益指標在各方案中均最高,但其他指標均較低。綜上在各效益指標確定基礎上,需要對各指標進行綜合評估,才能對不同治理方案進行優(yōu)選分析。
2.2.2 評估指標權重系數(shù)的計算
在對不同河道治理方案效益指標計算的基礎上,采用前述指標權重確定方法對不同方案的指標權重進行計算。4種河道治理方案的指標權重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4種河道治理方案的指標權重計算結果
從不同治理方案的指標權重計算結果可看出,對于方案1而言,其各指標權重在0.005-0.856之間,工程治理投入成本的權重最大,洪水有效控制率和土地增值效益的權重最低。而對于方案2而言,其主要采用抗滑動支樁方式對其安全加固治理,因此其工程投入成本效益權重值較大,為0.533,而由于涉及土地增值影響程度較低,因此其土地增值效益權重值在各項指標中最低,為0.106.而對于方案3而言,其主要為采用固定樁護方式進行河道治理,使得其區(qū)域占地面積權重最大,而土地增值和生態(tài)性能指標權重較高。對于方案4而言,為采用地梁與全鉚接連桿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防護治理,從其各項指標和計算權重可看出,這種方式下的生態(tài)性能和土地增值效益指標權重較大,而相對工程投入成本權重較低。
2.2.3 判定矩陣的綜合計算
在對不同指標權重計算基礎上,對各方案之間的相對隸屬度進行判定,并得到綜合優(yōu)選評估結果,4種河道治理方案綜合判定值計算結果,見表4。
表3 4種河道治理方案綜合判定值計算結果
從不同河道治理方案的綜合判定矩陣計算結果可看出,通過計算治理方案1其土地增值和投入成本的效益判定系數(shù)最高,其他4項指標的判定系數(shù)值均為0,而對于治理方案2而言,其工程投入成本的綜合判定系數(shù)較大,明顯高于其他評估指標。方案3下生態(tài)性能指標的綜合判定系數(shù)最高,其次為環(huán)境綜合效益指標的判定系數(shù),工程投入成本的判定系數(shù)最低。方案4下其環(huán)境綜合效益判定系數(shù)最大。通過4種河道治理方案的判定系數(shù)可計算各方案的綜合優(yōu)選值分別為2235.36(方案1)、1523.35(方案2、546.35(方案3)以及36.26(方案4)。通過綜合分析方案1的綜合優(yōu)選值最高,可選用為最優(yōu)的治理方案,方案4的優(yōu)選度最低為36.26。通過專家綜合對比分析,優(yōu)選結果客觀、合理。
1)在進行不同河道治理方案優(yōu)選時,建議從工程投入、生態(tài)性能指、環(huán)境綜合協(xié)調、區(qū)域占地面積、洪水有效利用率以及土地增值效益等方面建立方案優(yōu)選評估指標體系,各指標體系的權重應結合治理方案進行綜合設定。
2)在各項優(yōu)選評估指標中,工程投入以及占地面積指標越小對于河道治理效益越為有利。而其他幾項指標值越高對于治理方案的影響度越大,其中生態(tài)性能指和環(huán)境綜合協(xié)調的相對隸屬度最高。
3)在各指標綜合判定系數(shù)確定的基礎上,對各治理方案的優(yōu)選度進行綜合計算,優(yōu)選度最高的為最優(yōu)方案,在具體應用時在分析評估基礎上,還應加入專家綜合研判的方式確定最優(yōu)決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