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鐵賢,李細林,溫德華
(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江門 529100)
在聚酰胺的紡前著色生產(chǎn)中,有一些淺色或敏感色很容易出現(xiàn)色差[1],且概率并不均勻,有時在絲餅的斷面連續(xù)出現(xiàn)條紋狀的色圈。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色母粒與聚酰胺切片的混合不均勻,當無法通過優(yōu)化工藝來消除時,可通過母粒的熔融稀釋,在不改變色含量的前提下增加母粒的添加量,改善母粒的混合均勻性,從而消除色差[1-2]。本研究通過對照實驗,利用電腦測色儀判色,對母粒稀釋的效果進行探究。
真空干燥箱(DZG-6050,上海森信實驗儀器有限公司),單螺桿擠出機(Φ25 mm,L/d=25,三區(qū)加熱),計量泵(4.04 mL/r,廣州普同實驗設備),單孔鑄帶頭(孔徑Φ4 mm)。
組件:噴絲板(Φ85,0.25 mm×0.50 mm×24.00 mm),60~80目進口濾砂,30 μm無紡布濾網(wǎng)(北京中麗制機有限公司)。
側(cè)吹風窗、雙導絲盤(變頻調(diào)速,Φ120 nm)、上雙導絲盤(變頻調(diào)速,Φ120 nm)(北京中麗制機有限公司)。
高速卷繞機(SW4,巴馬格),加彈機(JWFK6-1000,經(jīng)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電腦測色儀(X-RITE,美國)。
纖維級聚酰胺切片(M2400,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聚酰胺色母粒(TJ紫,新會彩艷股份有限公司)。
(1)TJ紫色母粒(0.5%)+M2400切片(99.5%)→干燥→混合→紡絲→POY→加彈→TJ紫DTY。
(2)TJ紫色母粒(25.0%)+M2400切片(75.0%)→干燥→混合→熔融拉條→水冷→切粒→稀釋TJ母粒。
(3)稀釋TJ母粒(2.0%)+M2400切片(98.0%)→干燥→混合→紡絲→POY→加彈→TJ紫拉條DTY。
(4)TJ紫DTY絲樣(9個)+TJ紫拉條DTY絲樣(6個)→繞紙板→XRITE電腦測色儀→測色結(jié)果。
(5)TJ紫拉條DTY絲樣(6個)→繞紙板→XRITE電腦測色儀→測色結(jié)果。
特別指出:TJ紫DTY絲樣及TJ紫拉條DTY絲樣均在加彈機的同一錠位以相同工藝加工,以消除錠位差異,每個POY加彈時,相隔200 g落下一個DTY以檢驗筒內(nèi)色差。
以拉條前一個絲樣為標準絲,將所有拉條前的TJ紫絲樣及拉條后的絲樣對比LAB值,如圖1左圖所示,發(fā)現(xiàn)它們的色差比較離散,只有5個絲樣的色差落在容差范圍內(nèi),不過稀釋前的樣品色值都在同一個色象限內(nèi),稀釋后的絲樣在另一個色象限內(nèi)。這說明盡管色差較大,但稀釋前絲之間色相的差異及稀釋后絲之間色相的差異并不大。這也可以從圖1的右圖印證,各個絲樣的光譜都是相似的。從圖1左圖可以看出,粉色象限內(nèi)有6個聚集在一起的絲樣,是對應于拉條后的絲樣。這些樣品的色相基本落在同一象限內(nèi),與拉條前的絲樣有所不同,絲樣多了一次重新熔融,可能因此而改變色相,這一點在采用熔融稀釋時要考慮。
圖1 TJ紫拉條稀釋前后色空間及反光射光譜
從圖2可以直觀地看出,絲樣的色差主要是顏色的深淺不一,并不是色相不同。第一排1~9是拉條前的絲樣,相互之間差異較大,與后面第10個至第二排拉條后的絲樣差異也比較大,反而拉條后的絲樣之間差異較小。
圖2 TJ紫拉條稀釋前后灰卡
由表1可知,拉條前的絲樣(前8個)與標準絲相比,除了有兩個絲樣的DE*值小于1.00,其余的均大于1.00,最高的達到3.64,已經(jīng)明顯超過一般的容差標準。為了進一步分析熔融稀釋后絲樣之間的色差,將后面6個絲樣獨立作對比。
以拉條后其中一個絲為標準絲,重新建立色坐標系,軟件的計算結(jié)果如圖3~4及表2所示。從圖3左圖可以明顯看出,重新熔融稀釋后,絲樣的均勻性大幅度提升,所有的絲樣色值均落在允許范圍內(nèi)并且靠近標準絲樣,圖3右圖的絲樣光譜曲線幾乎重疊在一起,表明絲樣之間的偏差非常小。
表1 TJ紫拉條稀釋前后容差
圖3 TJ紫拉條后色空間及反光射光譜
圖4 TJ紫拉條后灰卡
仔細觀察圖4,單憑人眼很難分辨熔融稀釋后絲樣之間的色差,基本認為是一致的顏色。
從表2可以看出,熔融稀釋后的絲樣除了一個DE*值大于1外,其余4個均小于0.9,說明經(jīng)過熔融稀釋后,絲樣的色值均勻性明顯提高,基本達到人眼分辨不出來(0~1)與人眼輕微地察覺出來(1~2)的程度。
(1)TJ紫(0.5%)與聚酰胺切片的共混紡絲色差明顯,DE*值最高可達到3.64,經(jīng)熔融拉條再紡絲(2.0%×25.0%=0.5%)后色差明顯減少,DE*最大為1.2。
表2 TJ紫拉條后容差
(2)重新熔融后,由于多了一次熱歷史,TJ紫的色相有輕微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