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葉堂主
《蠻書校證》初稿本一冊,系歷史學家趙呂甫先生的手稿本,用鋼筆寫在紅格筒子頁上,線裝,紙張幅面180mm×55mm,將近140面,字數(shù)應有幾萬字。稿本封面題簽用毛筆朱墨寫就,字體俊雅,除了前面幾頁有少許破損和水漬影響外,整體保存良好。
趙呂甫先生聲名不顯,在網(wǎng)上能夠查到的個人資料也很簡略,百度詞條上說他的祖籍是浙江吳興,但是趙呂甫先生的父親是著名語言學家趙少咸,趙少咸先生是四川成都人,祖籍是安徽休寧,說趙呂甫先生的祖籍是浙江吳興恐怕是錯的。趙呂甫生于1919年,逝于1999年,1944年于復旦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畢業(yè),是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的學生。上世紀50年代以后一直在四川的高等院校執(zhí)教。趙呂甫先生的研究領(lǐng)域是唐史,代表作有《史通新校注》和《云南志校釋》。
《蠻書校證》初稿其實就是《云南志校釋》的最初稿本?!缎U書》,又名《云南志》,是唐代樊綽所著的古代云南地方志,共分十卷,是研究唐代云南地區(qū)歷史、地理、民族、物產(chǎn)、交通、風俗文化等的重要文獻,今人對此書的注釋本除了趙呂甫先生這本《云南志校釋》外,還有向達先生的《蠻書校注》?!对颇现拘a? 1985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是趙呂甫先生的第一本專著。而向達先生的《蠻書校注》于1965年由中華書局出版。
《云南志校釋》書前有趙呂甫先生所作的序言,其中介紹了此書稿本曾經(jīng)三易,前后斷續(xù)凡歷三十余年,1973年4月三稿,1982年仲夏修改定稿,從中可知此初稿本的撰寫年代當在1950年前后,甚至更早。2013年北京保利拍賣公司上拍過趙呂甫先生《蠻書校證》的另外一個手稿本,稿本上有少量修改和批注,應該就是最后的謄清稿本。
在《云南志校釋》序言中趙先生提到了向達先生的《蠻書校注》,稱其搜集參考資料之功,實多于校訂注釋。而趙呂甫先生則廣征舊籍文獻,詳為校釋,并且對旁人的注釋擇善而從,可謂用功甚篤,居功至偉。趙呂甫先生生平只校證了兩部古籍,數(shù)量不可謂多,但僅從《云南志校釋》一書花費的時間就可以看出作者治學的嚴謹程度,只在精不在多。趙呂甫先生的另一部著作《史通新校注》在學界也廣受贊譽,被譽為是我國《史通》研究的上乘之作?!妒吠ㄐ滦Wⅰ泛汀对颇现拘a尅愤@兩部書對于??惫偶兄艽蟮慕梃b意義,值得認真學習研究。
初稿本是一本書最原始也最完整的面貌,包含的信息量最多,從中可以了解作者的治學方法和如何對資料進行歸納取舍。趙呂甫先生將《蠻書》的原文每隔一段距離抄寫在稿紙上,然后再用小字在空白處做注,如果間隔不夠?qū)懖幌戮驮賷A零頁。從密密麻麻,筆跡顏色不一,顯然是經(jīng)過反復修改的注釋上可以看出作者傾注的巨大心力。除此之外,趙呂甫先生的書法功力也著實令人驚嘆,稿本上的注釋文字是用蠅頭小楷寫成,每個字幾乎只有兩毫米見方,用放大鏡才能夠看清,無法想象這些字是如何寫出來的。手稿的紙張質(zhì)地并不佳,用鋼筆在上面能夠?qū)懙眠@么細密工整,真是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手稿本和最后印刷出來的書的不同之處,除了手稿本可以體現(xiàn)作者的治學過程外,其本身還具有書法的美感,是作者學養(yǎng)的另一種體現(xiàn)。好的手稿一方面有它的學術(shù)價值、文獻價值,另一方面有它的觀賞價值、藝術(shù)價值,這兩點在趙呂甫先生的《蠻書校證》初稿本上可以說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