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翔
古人云,家書抵萬金。一封家書,一份真摯情感,一段家國情懷。撫今追昔,鉤沉史海,潛心通讀《我心永向黨:家書里的百年信仰》一書,從一封封飽含深情的紅色家書和一句句直擊心靈的質(zhì)樸話語中,我窺見那百年崢嶸歲月,邂逅這至真至美的黨魂,深切感受到中國共產(chǎn)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濃厚的家國情懷,讀來令人肅然起敬,感慨無限。
《我心永向黨:家書里的百年信仰》由中國人民大學(xué)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張丁編著,人民日報出版社2021年2月出版發(fā)行。書中的家書作者既有老一輩革命家,也有改革開放的時代楷模,還有抗疫一線的普通黨員,以“為了民族的解放(1921-1949)”“黨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1949-1978)”“永遠聽黨話,跟黨走(1978-2020)”三個時間軸線,和書信手稿、家書背景及信仰之光三部分,按順序呈現(xiàn)50余封家書及家書故事,以微知著,為讀者講述中國共產(chǎn)黨波瀾壯闊的百年奮斗史。
字字句句,散發(fā)紅色印記的光輝;封封家書,感受英雄無畏的力量。家書雖有長有短,卻能震撼人心,啟人心扉。這些家書充分展現(xiàn)家書作者們對黨和國家絕對忠誠的赤子之心,對理想信念的執(zhí)著追求,和報國為民的熾熱情懷與舍生取義的崇高氣節(jié),使我思潮激蕩,心潮澎湃。
1922年,遠在比利時的聶榮臻給國內(nèi)父母寫信,匯報自己在異國勤工儉學(xué)的情況,和心系祖國安危與人民疾苦的憂國憂民情懷,信中寫道:“男也,雖不敢云以天下為己任,而拯父老出諸水火,爭國權(quán)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兒之有責!況男遠出留學(xué),所學(xué)何為!絕非一衣一食之自為計,而在四萬萬同胞之均有衣食也?!闭蜻@強烈的歷史使命感促使他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回國投身北伐、參加南昌起義,成為一名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劉伯堅,聶榮臻入黨介紹人之一,被聶帥尊為“引領(lǐng)人”。1935年3月,劉伯堅在率領(lǐng)部隊突圍時不幸負傷被捕。入獄后,劉伯堅給親屬寫了遺書。信中寫道,“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一切聽之而已”,并以“我為中國作楚囚”自豪,表露出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還在書信中懇請親屬莫來營救和囑托照料幼兒之事,“我為中國革命沒有一文錢的私產(chǎn)”一句更是永葆修身慎行、清廉自守的共產(chǎn)黨人政治本色。
“不立功不下戰(zhàn)場?!边@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等功臣、戰(zhàn)斗英雄黃繼光寫給母親信中的誓言。一封飽含深情又直指心靈的致母親書信,字里行間透射出英雄黃繼光心系家國的篤厚情懷。1952年10月,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多處負傷的他頑強地向敵人火力點匍匐向前,又挺起胸膛,奮力一撲,用血肉之軀死死地堵住敵人狂噴火舌的槍眼,壯烈捐軀。而英雄的母親鄧芳芝給中國人民志愿軍的信中卻這樣寫道:“我失掉了一個兒子,現(xiàn)在卻有了千千萬萬個兒子?!闭沁@些后繼者,把黃繼光的英雄精神永遠傳承下去。
2020年春,武漢戰(zhàn)“疫”。面對國家召喚,面對同胞受難,面對疫情肆虐,無數(shù)個“逆行者”義不容辭地奔赴湖北。一封封情真意切的“戰(zhàn)疫家書”被網(wǎng)絡(luò)和媒體傳播,家書充滿著思念、牽掛與嘮叨,更充滿著反思、感恩與愛戀,將千千萬萬個“逆行者”的心路歷程真實展現(xiàn),也彰顯了醫(yī)護工作者的使命追求和人間大愛,更體現(xiàn)了全民抗“疫”的決心與信心,在萬千網(wǎng)友和讀者中引起共鳴,成為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的一道溫情又靚麗的人文風景。該書收錄9封“戰(zhàn)疫家書”,再次閱讀,總能將思緒拉回到2020年初那段感動與悲喜交織的難忘歲月。
時光在流逝,時代在變遷。但每讀《我心永向黨:家書里的百年信仰》書中充滿力量的文字,那些烽火歲月便在腦海中一一呈現(xiàn),先輩們的殷殷囑托與錚錚誓言鐫刻在史書中,也流淌在我的血液里。
家書寄語,紙短情長?!段倚挠老螯h:家書里的百年信仰》一書值得收藏與反復(fù)閱讀,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初心和使命照亮新時代長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