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惠麗
孔網(wǎng)拍賣依托于孔夫子舊書網(wǎng)的獨特積累,立足于廣大收藏群體的多樣化需求,探索線下線上相結合的交易模式,以大眾收藏藝術品為主體,為藝術收藏品市場重新煥發(fā)生機貢獻力量。本次拍賣充分展示孔網(wǎng)的資源稟賦。
“老夫子”舊藏首次系統(tǒng)展示本次拍賣“媳齋專場”為民間版本學大師鄭炳純先生藏書的首次集中系統(tǒng)展示。鄭炳純先生自新中國成立初期即從事古舊書業(yè),公私合營后一直在中國書店工作。是中國書店最早獲得高級職稱的專家,幾乎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古舊書業(yè)。他長于版本鑒定,熟讀經(jīng)書,旁涉史籍、詩詞、書畫、中醫(yī)等,在中國書店被稱為“老夫子”。曾在全國古舊書發(fā)行業(yè)務班上講解古籍版本,并與許多當代學者、藏家保持交往,友誼長達半個世紀。
先生一生愛書,尤其可貴的是,很多書從頭到尾都有他的親筆批校、題跋、考證文字,從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他精深的版本功力,其中《圖繪寶鑒》《宛鄰書屋古詩錄》《查浦輯聞》等書均有他長篇考證長跋。而《圖繪寶鑒》的部分考證內容1984年就已經(jīng)發(fā)表在《文獻》雜志上,更多的則為未刊手稿,可見先生用功之深,用力之勤,這些題跋也將與古書同輝,流傳久遠,值得藏家珍視。
“小殘卷齋”奉獻40余件精品當代藏書家、著名古籍碑帖鑒定專家孟憲鈞先生室名“小殘卷齋”,其所藏既富且精,并得啟功先生親傳。啟先生親自題寫“小殘卷齋”齋號,在落款時戲稱自己為“小零片齋”。據(jù)孟先生自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搜求古籍碑帖,80年代受雷夢水先生指點開始學習版本之學,按圖索驥。所藏古籍以稀見清代精刻本為主,書林友人稱其為“二黃之后,清版第一”,這是極為貼切的。其碑帖收藏則在啟功、王靖憲、孟憲章先生指導下秉承傳統(tǒng),重視漢魏碑刻、拓本年份和名家題跋。總體來說古籍與碑帖皆精,并具規(guī)模和特色,歷三十余年,蜚聲書林。
本次孔網(wǎng)線下拍賣共上拍40余件小殘卷齋舊藏的古籍碑帖,含《字鑒》五卷(許槌自留本)及元飚、元飚妻墓志夫妻墓志舊拓本2軸等。孟先生承多位前輩名家指點,其藏品融諸家之長,既遵循學術史和書法史的脈絡,又兼顧收藏的藝術性和稀見性。
北宋崇寧藏領銜宋元佛典專場在古籍中,宋元版一向為歷代藏書家珍視,而真正能確定為宋元版是鳳毛麟角。而國內能確定為北宋的刻本僅有十幾種。崇寧藏國內存量不足百卷,而能考證出明確年代的少之又少。
本次孔網(wǎng)線下拍賣上拍有北宋刻本崇寧藏,早于日本宮內廳所藏同卷,內文無南宋淳熙年間修版刊記,末尾有建州阮薛的印造款。建州一名,僅在北宋和南宋初極短時間內使用,當可為北宋刻崇寧藏的標準范本。
而兩部元刻普寧藏一部為民國著錄南禪寺藏本,流傳有緒,且卷末有詳細印造刊記。另一部則為《續(xù)高僧傳》零種。皆為稀見元版佛典,因普寧藏版片于元末已毀,故而今存普寧蕆皆元刻元印之本。
稿抄校本值得藏家觀摩
近年來稿抄校本的價值逐漸為藏家所認知,因好的稿抄校本皆為孤品,為藏家競相追逐的對象。明人胡應麟曾說“凡書市之中,無刻本則抄本價十倍?!笨梢姽湃藢τ诟宄1镜恼湟?。但稿抄校本最難在考證精確,對于拍品的年代、版本、墨跡、流傳皆要確鑿,才能確定一部稿抄校本的價值。
本次孔網(wǎng)線下拍賣的李文藻抄校本《海岱會集》是無刻本流傳之名家抄本,且為乾隆時期著名藏書家李文藻所抄。李文藻抄本在民國時期就是山東省圖書館館長王獻唐重金收購的對象,拍品源流清晰可考,在藏家的手中流傳至今,是為稿抄校本收藏的上品。
而陳寅生舊藏康熙寫樣本《長物志》,有清代錢幣收藏大家鮑康題跋為“文氏故物”,明代謄清稿本《唐詩類苑》填補了《唐詩類苑》編纂上的一段空白,民國《陜西金石志》稿本,章韞胎手稿等,皆為稀見之精品,琳瑯滿目。
金石碑帖盡顯文人氣息
金石碑帖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形式,其通過捶拓,將浮雕文物拓制于紙上,從而將三維藝術轉化為二維的平面視覺藝術。捶拓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產生于隋,興于宋,盛于清。清中期,金石學的地位不斷提高,已成為繼史學之后的第二大學科,其功用已不僅僅是文獻考據(jù),更在于審美愉悅。隨著金石學由隱學走向顯學,其所依托的載體拓片一時炙手可熱,引發(fā)了文人題跋金石拓片的風尚,本次拍賣含段晴川、祁鶴藻題跋《唐·姚辯墓志》及陳文伯題簽《唐·契蕊明碑》,皆為金石碑帖中的上佳藏品。
明清精刻歷來為拍場主力,本次孔網(wǎng)線下拍賣的明清刻本精彩紛呈,包括明代嘉靖白綿紙《唐文粹》,《文選》,閔凌刻套印《孫子參同》,汲古閣初印本《唐詩紀事》等皆為稀見珍品。另有包含吳大激致陸瀚恩信札紙本冊頁、錢鐘書自作詩《病榻聞鳩》及張伯駒書法“錄唐詩三絕句”在內的信札專場,最見文人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