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媽
“嗡?!鄙习鄷r間,我的手機只開震動,這樣孤零零一聲震動,說明有一條微信信息進來了,十有八九是多多媽發(fā)的。
兒子今年讀三年級,以我跟著他輾轉十幾個微信家長群經驗來看,微信提示音如果一擁而上地響個不停,那大概是有老師發(fā)話,家長呼應,響的時間越長,事情越重大。消息如果零零星星、稀稀落落,那多半是有家長在發(fā)出倡議,老師則姍姍來遲,等家長的討論告一段落,才會回復一句“向領導反映”。而不分時間發(fā)這種單槍匹馬信息的,除多多媽外不作他想。
“老師您好,我準備給孩子買一些中外名著書籍,您有什么好的提議嗎?”“老師,非常抱歉,昨天下午我家孩子的作文構思不夠新穎,他又重寫了一篇,請您指導斧正!”“老師,咱們班級的桌罩該換了,我給孩子們推薦這個環(huán)保桌罩,您看合適嗎?”……讀著一句接一句的留言,我仿佛誤入了多多媽與老師的私聊頻道。多多是我兒子的同班同學,開學沒多久,兩個小朋友就發(fā)現(xiàn)他倆不僅在一個班,連家也離得近。憑著這份一起上學、放學的情誼,兩個孩子成了好朋友,我與多多媽也因為接送孩子相熟起來。
認識多多媽以前,我自認是個對孩子上心的家長,一學期下來也能把孩子的各科老師認識個七七八八。但像多多媽這種坦然把公共頻道聊成自家后花園的架勢,我覺得認真過了頭。一次放學,我委婉地跟多多媽建議:“你和老師們的關系這么好,為什么不加老師為微信好友,私下交流呢?”多多媽很大方地一笑,說:“加不加都一樣。再說了,我覺得我問的問題應該也是很多家長想問的,老師一并在群里解答,不是挺好嗎?如果咱們群多幾個像我這樣的家長,我相信我們班的學習氣氛一定會有質的提高?!笨粗喽鄫寣ξ移诖凉M滿的眼神,我忙不迭地換了話題,心想:有你一個就夠了,再多幾個,老師可能就不搭理了。
前不久,班級里舉行英語口語比賽,為了讓家長第一時間了解比賽詳情,班主任及時把比賽的照片發(fā)到了家長群。頓時,家長群里熱鬧起來,有的詢問比賽流程和規(guī)則,有的向老師要比賽題目,還有家長請老師給自己的娃拍“特寫”。就在我糾結要不要麻煩老師時,多多媽已經替老師解答了不少問題。我感到奇怪,她怎么知道得這么清楚?那天放學,多多媽跟我說,她早幾天前就向老師自告奮勇要做老師們的好幫手,了解相關信息,以便在比賽那天負責同學們的后勤工作。我對此除了佩服,想不到別的詞語可以形容我的心情。
多多媽每天還會用大量的精力研究教育。勞動教育的相關文件出臺,她就和班主任提議在班級里做美食。作業(yè)改革的相關制度一出臺,發(fā)在家長群里。家長們還沒歡呼雀躍,多多媽已經發(fā)言:“沒有作業(yè)的日子,該怎么提升孩子的綜合素養(yǎng)?”儼然握著一班學生的學習指揮棒。
身邊有這樣一位“明星媽媽”,我一會兒被她激勵,感慨她能如此積極地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一會兒又覺得她越了界,學校與家庭應該職責分明。我也開始思考,我應該和老師保持怎樣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