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啟卓,關(guān)葉青,何紫陽,宇文澤琦,王阿兵,張大偉
(東北林業(yè)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150040)
目前地球上能被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僅占總資源的2.5%,其中70%凍結(jié)于南極,難以供人類使用。而我國16.44%的城市嚴重缺水,45.6%的城市水質(zhì)較差,有許多重金屬鹽離子[1~3],對人民的生活健康造成巨大影響。其中大部分不可飲用水因其硬度過高而對人體有害,若降低水的硬度可直接飲用或便于后處理。尋求經(jīng)濟環(huán)??尚械慕档惋嬘盟捕鹊募夹g(shù)成為當務(wù)之急。目前硬水軟化方法主要有離子交換法、藥劑軟化法、膜分離法[4]和煮沸法[5]。離子交換法軟化硬水雖降低了硬度,但同時引入了大量的Na+離子,不利于高血壓人飲用。這種方法需要消耗大量試劑,不經(jīng)濟且不適用于大規(guī)模生產(chǎn);藥劑軟化法操作繁瑣,會產(chǎn)生大量廢棄物,對環(huán)境污染大;膜分離法設(shè)備要求高,需要專業(yè)技術(shù),成本高;煮沸法不節(jié)能環(huán)保。因此,尋找新的處理方法成為人們迫切的需求。
殼聚糖(Chitosan,2-氨基-β-(1,4)葡聚糖,CS)[6~7]由甲殼素脫乙?;苽?,是地球上蘊藏最豐富的生物質(zhì)材料之一,無毒無害,易于生物降解,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種天然螯合劑,對大部分金屬具有較強的配位能力[8~10]。由于殼聚糖中存在大量羥基、氨基,可形成大量氫鍵,形成類似于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的籠形分子,可以同很多金屬離子發(fā)生螯合作用[11~13],使離子富集、分離處理方便環(huán)保[14~16]。量產(chǎn)豐富,無毒無害的殼聚糖對解決軟化水的問題有很高的應(yīng)用價值。本文以殼聚糖為吸附劑,吸附水中Ca2+、Mg2+離子,研究吸附條件(吸附時間、pH值、殼聚糖用量、殼聚糖粒徑)對吸附性的影響。
試劑:CS脫乙酰度92%(浙江金殼生物化學有限公司);氯化鈣、氯化鎂、氫氧化鈉均為分析純,采購自阿拉丁試劑公司;37%的鹽酸,采購自廣州化學試劑廠。
儀器:過濾器(海門市希歐實驗器材銷售部);精密試紙,pH值試紙(天津市金達化學試劑有限公司);TAS-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HJ-6A數(shù)顯多頭恒溫攪拌器(常州市金壇友聯(lián)儀器研究所)。
使用CaCl2配制濃度為500mg/L的Ca2+標準溶液,每次均取25mL標準溶液置于250mL容量瓶,稀釋成50mg/L模擬海水濃度的溶液。同樣配制MgCl2溶液,濃度為500mg/L,每次均取25mL標準溶液置于250mL容量瓶,稀釋成50mg/L模擬海水濃度的溶液。稱取一定量的殼聚糖置于100mL錐形瓶中,分別向瓶中加入Ca2+模擬溶液、Mg2+模擬溶液50mL,在25℃下恒溫勻速震蕩一段時間,用過濾器吸取上層清液并稀釋(Ca2+上清液稀釋倍數(shù)為20倍、Mg2+上清液稀釋倍數(shù)為25倍)、儲存并測定稀釋后上清液中Ca2+、Mg2+濃度,每種比例平行做五組,取平均值。溶液中Ca2+、Mg2+濃度采用原子吸收分光法測定。使用精密pH值試紙測試上清液pH值。
1.2.1 吸附時間
吸取50mL的Ca2+與Mg2+溶液(pH值為5.0~5.6)置于燒杯(或者別的容器)中,然后稱取0.2g殼聚糖置于其中,分別攪拌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90min、120min、180min、300min和360min后,離心處理,用過濾器吸取上層清液,使用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溶液中Ca2+與Mg2+溶液濃度,確定吸附時間對Ca2+與Mg2+吸附量的影響。
1.2.2 pH值
配制規(guī)定濃度的Ca2+與Mg2+溶液,使用濃度為1mol/L的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值,pH值分別為4、5、6、7和8。取50mL兩種離子溶液,將0.2g CS置于其中攪拌5h,用過濾器吸取上層清液并測定吸附前后溶液中Ca2+和Mg2+濃度變化,確定pH值對吸附量的影響。
1.2.3 殼聚糖用量
分別稱取0.05g、0.1g、0.2g、0.3g、0.5g、0.7g殼聚糖粉末,將其分別置于50mL Ca2+與Mg2+溶液中(pH=5.0~5.6)。攪拌5h,離心后抽取上層清液,測定吸附前后溶液中Ca2+與Mg2+濃度變化,確定CS用量對Ca2+、Mg2+吸附量的影響。
1.2.4 殼聚糖粒徑
篩選出粒徑為100~120目、120~300目、300目以上的殼聚糖,分別稱取0.2g置入50mL Ca2+與Mg2+溶液(pH值為5.0~5.6)中,吸附5h,測定粒徑對Ca2+與Mg2+離子的吸附量的影響。
25℃條件下,殼聚糖對Ca2+、Mg2+離子的吸附速率曲線如圖1所示。從圖1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在吸附的前60min,殼聚糖對Ca2+、Mg2+的吸附速率差別不大,都在2.3mg/g左右。吸附90min后兩種離子的吸附量出現(xiàn)差異,Ca2+在此后吸附速率基本保持不變,吸附量穩(wěn)步上升,在180min后Ca2+吸附基本達到平衡;Mg2+在吸附60min后,吸附速率明顯下降,同樣在吸附180min后基本達到平衡。兩者吸附平衡時吸附容量不同的現(xiàn)象可能與兩者的競爭吸附有關(guān),由于殼聚糖與金屬離子結(jié)合的位點有限,在吸附初期,殼聚糖對鈣鎂離子吸附均衡。當自由氨基、羥基減少時,Ca2+活性更大,離子交換作用、螯合作用更強,優(yōu)先與殼聚糖結(jié)合,因此吸附速率在60min后不變,而Mg2+吸附速率降低。同時也與各個離子的吸附能力有關(guān),60min后鎂離子吸附容量變化不大,基本上達到飽和吸附,Ca2+尚未達到平衡。為了保證實驗的準確性,以下吸附影響因素實驗均取攪拌吸附時間為180min。
圖1 殼聚糖對Ca2+、Mg2+的吸附速率曲線Fig.1 The adsorption rate curve of Ca2+and Mg2+by chitosan
殼聚糖在一定pH值(pH值<3)范圍下會溶解形成凝膠,導(dǎo)致吸附性突變,影響吸附效果,不便于后處理。因而,在較低的pH值時,鈣、鎂離子會在殼聚糖顆粒上發(fā)生吸附,在溶膠化殼聚糖上也會發(fā)生大量吸附,所以實驗中采用的pH值應(yīng)≥4,以避免殼聚糖溶解;當pH值高于某一值時,鈣鎂離子會形成Ca(OH)2與Mg(OH)2沉淀,因此實驗中選擇的pH值范圍為4~8。
考察pH值對殼聚糖吸附性量的影響,控制pH值在殼聚糖凝膠化pH值以上,Ca2+、Mg2+氫氧化物沉淀的臨界pH值以下,即pH值在4~8之間。pH值對吸附量的影響如圖2所示。由圖2可見,當pH值在4~7之間時,隨著pH值的增大,殼聚糖吸附Ca2+、Mg2+離子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強;pH值為7時,Ca2+、Mg2+離子的吸附容量最大;當pH值大于7時,吸附容量反而大幅度減少,降至與pH值=4時的吸附容量值附近。
圖2 pH值對吸附容量的影響Fig.2 The effect of pH value 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這種吸附值在pH值=7附近發(fā)生突變的現(xiàn)象表明,中性條件下CS對Ca2+、Mg2+離子吸附性最好。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可能是由于此時容易發(fā)生殼聚糖分子中-NH2與Ca2+、Mg2+的螯合作用有關(guān),這種螯合作用促進了殼聚糖對兩種離子的吸附[19]。其螯合原理如圖3所示。
圖3殼聚糖螯合鈣鎂離子方式Fig.3 The mode of chitosan chelating calcium magnesium ion
在酸性條件下,殼聚糖上的氨基先發(fā)生質(zhì)子化,再以離子交換的形式與鈣鎂離子形成絡(luò)合物以此吸附鈣鎂離子。
pH值較低時,殼聚糖上-NH2多以-NH3+形式存在,溶液中-NH3+的親水性強,不利于與鈣鎂離子絡(luò)合,因而吸附量較低。隨著pH值升高,殼聚糖分子上的-NH3+量逐漸減少,-NH2不斷增加,而-NH2與Ca2+、Mg2+離子的螯合作用使CS能吸附更多的兩種離子。當pH值升至7時,吸附性最強。繼續(xù)增大pH值,此時殼聚糖不僅體現(xiàn)螯合作用還有絮凝作用,二者作用相互對抗,吸附性開始減弱。
圖4 殼聚糖用量對吸附性影響Fig.4 The effect of chitosan dosage on the adsorption
Ca2+、Mg2+離子的初始濃度為50mg/L、pH值為5.0~5.6、吸附時間為3h時,研究殼聚糖用量對吸附性能的影響。如圖4,在CS用量為0.05~0.2g時,溶液中Ca2+、Mg2+濃度隨CS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分別在CS用量為0.3g與0.2g時,Ca2+、Mg2+濃度變化趨于穩(wěn)定。CS用量較少時Ca2+、Mg2+濃度下降較快,是因殼聚糖引入量增多,可接觸的表面積增大,螯合的氨基也就增多,使得殼聚糖對鈣鎂離子的吸附性能增強;但在殼聚糖引入量增加到一定量時,離子濃度趨于穩(wěn)定,出現(xiàn)這一特殊狀態(tài),是由于殼聚糖鰲合Ca2+、Mg2+時,氨基會釋放氫離子改變?nèi)芤褐械膒H值。隨著殼聚糖引入量繼續(xù)增加,可鰲合的氨基越來越多,當增加到一定量時,因鰲合作用釋放出的氫離子含量很大,使得溶液pH值降低。根據(jù)本文“2.2 pH值對吸附效果的影響”,pH值變化對吸附效果的影響較大,只有在中性區(qū)域的吸附效果最好。殼聚糖因鰲合作用釋放的氫離子降低了溶液pH值,使CS對鈣鎂離子的吸附性能下降。而殼聚糖的引入量增多,可接觸的表面積增大,氨基量也會增多,使吸附性能上升。pH值與殼聚糖用量兩個變量的影響達到平衡,最終使殼聚糖達到吸附平衡。Mg2+先達到吸附平衡的現(xiàn)象是受到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殼聚糖對Mg2+的吸附效果低于Ca2+,且pH值對Mg2+的影響略低于Ca2+。在pH值的影響因素相同時,又由“2.1吸附時間對吸附量的影響”的觀點,Ca2+、Mg2+存在競爭吸附,CS對Mg2+吸附性差,先達到平衡。
比表面積不同,殼聚糖對Ca2+、Mg2+的吸附性有很大差異。理論來說,殼聚糖目數(shù)越小,比表面積越大,吸附性越好,吸附量越大。但由圖5所示,Mg2+吸附性隨殼聚糖目數(shù)的增加呈上升趨勢,Ca2+隨殼聚糖目數(shù)增大吸附容量反而降低,變化規(guī)律與理論出現(xiàn)偏差。
圖5 殼聚糖粒徑對吸附容量的影響Fig.5 The effect of chitosan particle size 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根據(jù)本文“2.2 pH值對吸附效果的影響”,很可能是由于隨著比表面積的增大,吸附量增多,使得釋放的H+增多,溶液達到一個新的吸附平衡,pH值進而影響了吸附性。故測試不同粒徑吸附后溶液的pH值,探究其影響。
表1 粒徑對吸附前后溶液pH值的影響Table 1 The effect of particle size on the pH value of solu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adsorption
由表1可知,不同CS目數(shù)吸附后溶液pH值有了一定的變化。其中,Ca2+濃度吸附后變化較大。聯(lián)合圖2來看,CS粒徑對Ca2+的影響:pH=4.8時,CS對Ca2+的吸附容量在3.2左右;pH=4.6時,Ca2+吸附容量在3.0左右,pH=4.4時Ca2+吸附容量在2.4左右;對于Mg2+,pH=5.0時CS對Mg2+吸附容量在2.7左右,pH=4.9時,Mg2+吸附容量在2.6左右,pH=4.8時,Mg2+吸附容量在2.6左右。與不同CS粒徑對Ca2+吸附容量的變化規(guī)律一致。即該組實驗受殼聚糖粒徑與pH值共同作用影響。CS粒徑大小影響其螯合作用所釋放的H+含量,H+濃度又決定pH值從而反作用于CS的吸附性能。
由圖2可知,Ca2+受pH值影響較大,在pH=4~5內(nèi),隨pH值降低,鈣離子吸附容量急劇下降,此時,雖殼聚糖比表面積增大,但pH值為主導(dǎo)因素,客觀表現(xiàn)為雖然CS粒徑減小,但CS對Ca2+吸附容量減??;Mg2+在該pH值變化區(qū)間內(nèi),吸附容量變化很小,CS粒徑占主導(dǎo)因素,即Mg2+吸附容量隨CS粒徑的減小而增大。
殼聚糖作為一種生物質(zhì)環(huán)保型材料對部分重金屬鹽離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應(yīng),能吸附水體中的Ca2+、Mg2+。CS對Ca2+、Mg2+的吸附在3h后達到平衡,期間前1h CS對Ca2+、Mg2+吸附速率相同,之后由于Ca2+活性更大,使CS對Ca2+吸附速率比對Mg2+快,CS對Mg2+的吸附量趨于穩(wěn)定;在pH=7左右時,CS對Ca2+、Mg2+的吸附性最好,且Ca2+受pH值影響很大。受鹽離子的沉降作用與CS凝膠化影響,無論升高、降低pH值都會減弱CS吸附性;CS用量越多,Ca2+、Mg2+吸附量越大,CS為0.3g,Ca2+達到平衡。CS為0.2g,Mg2+達到平衡;CS粒徑與pH值共同作用體現(xiàn)CS對Ca2+、Mg2+吸附性,Ca2+受pH值作用大,吸附容量隨粒徑的減小而減小,而CS對Mg2+的吸附容量,粒徑占主導(dǎo)因素,隨粒徑減小而增大。殼聚糖作為可生物降解材料,不僅環(huán)保,而且耗能少,在吸附后,經(jīng)過酸處理,可得到重復(fù)利用的殼聚糖,對吸附、回收鈣鎂離子具有很大的社會意義和經(jīng)濟價值,有豐富的研究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