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明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碧拼笪膶W家、哲學家柳宗元的這首《江雪》,不僅是唐詩中的千古絕唱,也是釣魚詩中的頂級名篇。每每誦讀之,它就會把我的心境帶入到千山空曠、漫天雪飄、朔風凜冽、孤舟獨釣的江水山色畫卷中,讓我想到都江堰傳說中的李冰垂釣。
四川都江堰女畫家徐琪工于山水花草,尤擅長畫魚。她創(chuàng)作了多幅魚圖,《九魚》《魚翔水底天》等都被藏家們珍藏?!独畋贯瀳D》為徐琪魚畫作品之一,畫卷獨具特色,意境悠遠,初見時就讓我浮想聯(lián)翩:秦時的蜀郡太守李冰,在都江堰治水時垂釣過嗎?
在都江堰的歷史上,我看到有書為證的最早垂釣者為一千多年前的傾世皇妃花蕊夫人,而傳說中蜀郡太守李冰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時已在都江堰江河中垂釣。民間故事中,李冰不僅是一位大國治水工匠,還是一位武林高手,也是一位音樂愛好者,更是一位釣魚大師。
公元前256年,秦昭王任命李冰為蜀郡太守。李冰走馬上任后的要事之一就是治理泛濫成災的岷江水患。他來到都江堰地區(qū)后,見到岷江兩岸在洪水的肆虐下一片荒蕪,餓殍遍野,江中竟然還有孽龍興妖作怪。孽龍每年除了向沿江百姓索取牛羊豬雞供其食用外,還強娶一位美貌少女,村民苦不堪言。
李冰都江堰治水,決心先治孽龍。他仗劍躍入江中與孽龍大戰(zhàn),經過數(shù)百回合激烈交鋒,終將孽龍降服,并將其封于都江堰寶瓶口深水處,從此這里就叫“伏龍?zhí)丁?,潭邊有一座紀念李冰戰(zhàn)孽龍的道觀“伏龍觀”,現(xiàn)為都江堰景區(qū)離堆公園內的一個著名景點。李冰降孽龍的故事在經典老連環(huán)畫《李冰》《都江堰》等書中均有記載。
李冰喜愛音樂,他治水都江堰遇到難題或者工作勞累之時,常常撫琴一曲高山流水。撫琴的遺跡留存于離堆公園西南邊,名“撫琴臺”,也叫“飛瀑琴臺”。
李冰百忙之暇,也會在都江堰江邊及周邊水域垂釣,但他意不在魚,而是在思量如何治水,他要釣的“魚”是治水方案。
他靜坐于江邊巖石上,揚起釣竿,拋撒長線垂釣,默默地凝視著江中錦鯉??赡芩麤]掛魚餌,甚至也沒拴魚鉤。他見魚兒們嬉戲累了便潛入水底,豁然開朗——以前年年治水,但收效甚微,原因就在于“沿河筑堤”方法不當,洪水來了河堤即被沖毀,治水成果化為泡影。那么,怎樣治水才有良效呢?“沉淘灘,低筑堰”,這應該才是治水的法寶。
實踐證明,這個治水辦法立竿見影,成果顯著,并成為世界治水的六字要訣。都江堰長期泛濫的水患終于得到有效治理,成都平原從此水旱從人,四川成都才成為名副其實的“天府之國”。
李冰垂釣的故事至今在都江堰岷市石羊鎮(zhèn)清涼村及崇州市廖家鎮(zhèn)龍福村廣為流傳。
國畫《李冰垂釣圖》中的垂釣者李冰,眼在魚,而心在水,一石、一竿、一簍、一泓水,數(shù)尾錦鯉,這就是他的世界。他看似在釣魚,其實釣的是一江春水,釣的是都江堰治水的宏偉工程。
中國畫追求神似,注重意境,畫面看似簡約,實際內涵豐富。線墨相宜,勾線簡捷,著墨渾厚,徐琪寥寥幾筆就將李冰炯炯有神的目光刻畫得栩栩如生,國畫中所講究的氣韻淋漓盡致地渲染出來,整個畫面的藝術構思在場景氣勢和空間位置上得以完美呈現(xiàn)。
《李冰垂釣圖》汲取了南宋著名山水畫家馬遠的《江雪垂釣圖》的意境,又有徐琪自己的山水畫特征,畫面加上題字,更是相得益彰,生動形象地刻畫出李冰垂釣時心不在魚而在水的神態(tài)。
時光如流水,我們每個人都是時光中的垂釣者。愿我們像治水工匠李冰一樣,釣魚水邊不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