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莉
統(tǒng)編本教材三年級上冊中編入了許多故事類課文,精彩有趣的對話使課文變得生動活潑。為了體現(xiàn)各個角色說話時的表情、動作、心理活動等,作者在描述對話時還用上了很多提示語,形象地揭示了各個角色的性格特征。對話提示語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不同的形式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并學會對話提示語的用法是教學的一大任務,也是提升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認識對話提示語的類型
對話一般由提示語和引語兩個部分構成。提示語,顧名思義就是提示說話者的神態(tài)、動作、語氣、語調(diào)的詞語,是說話者性格特點的直接表述;引語,則是說話者所說的話。認識對話提示語的不同種類,有利于學生掌握其表達形式。
《小狗學叫》中的對話提示語形式較為豐富,在初讀課文后,教師可先讓學生找出文中所有角色的對話,然后把它們歸類整理,提煉出對話提示語的四種方式:(1)拉車式,即提示語在引語之前,如:“它們對它說:‘你怎么不叫?”(2)推車式,即提示語在引語的后面,如:“‘不難,容易極了……小公雞又喔喔喔地叫起來。”(3)挑擔式,即提示語在兩句引語的中間,如:“‘咕……小狗學著杜鵑叫,‘咕……”(4)隱形式,即沒有提示語,如課文的第3~8自然段。歸類以后讓學生讀一讀,細心的學生就發(fā)現(xiàn)這些對話提示語后面的標點符號也各不相同:拉車式的提示語后面跟的是冒號,推車式的提示語后面跟的是句號,挑擔式的提示語后面跟的是逗號。
為了加深對提示語的印象,教師讓學生在其他課文中找一找關于對話的部分,學生欣喜地在課文中找出了很多不同類型的對話,然后興致勃勃地讀了起來。
二、關注對話提示語的作用
課標對三年級學生提出了“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的閱讀要求,對話提示語所處的位置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就不同。因此,對話提示語的教學就要關注具體的語言實踐活動,在讀讀想想中體會對話提示語所起的作用。
如《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的第2自然段是老屋說的一句話,采用的是“引前提后”的形式,突出的是老屋說話時的內(nèi)容,與課題相呼應,后面的提示語則是補充說明它說話的語氣和動作。第3自然段是小貓說的話,采用的是“提中間引兩邊”的形式,小貓先聲奪人,把挽留老屋的話先說出來,再說出原因,讓讀者感受到小貓的著急。第4自然段是老屋說的一句話,采用“提前引后”的形式,細讀提示語中老屋說話時的動作、神態(tài)、語氣等,可以感受到老屋年紀大、視力不好等“老”的特征。在《一塊奶酪》中的第8自然段,就出示了一句話,并沒有提示語,那這是誰說的話呢?聯(lián)系上文內(nèi)容不難看出,這是螞蟻隊長在說話,是它在命令大家分散開。
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語文園地的“詞句段運用”欄目中也出現(xiàn)了對話提示語在句子前、中、后三種不同位置的練習題。如此,通過讀讀想想,學生對提示語的形式和所起的作用就更加熟悉了。
三、理解對話提示語的意思
課文中各個角色的對話都體現(xiàn)各自獨特的個性,對話的內(nèi)容反映了課文的中心,也推動了課文情節(jié)的發(fā)展。在品讀對話時,如果理解了對話提示語中凸顯角色性格的關鍵詞語,體悟出角色的個性特征,那么對課文的內(nèi)容就會有更加深入的感受。
《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的有趣之處,就在于介紹科學知識的同時也向學生描述了兩只蟋蟀之間深厚的友誼。課文第8~15自然段描寫的是紅頭遇到危險時兩只蟋蟀的對話。教學時,教師讓學生用兩種顏色的筆分別畫出兩個角色所說的話,從紅頭的對話提示語“拼命地叫起來”“哭起來”“悲哀地說”以及其中一句沒有提示語,可以看出紅頭突然遇到意外情況時的害怕、驚慌、悲傷的心情,而青頭聽到紅頭的呼救后連忙展開營救,從它的對話提示語“急忙問”“一骨碌爬起來”“跳到牛身上”“隔著肚皮和紅頭說話”可以看出青頭的心情從著急轉為鎮(zhèn)定,對話提示語把兩人心情的變化清楚地顯現(xiàn)了出來。紅頭遇險時,青頭的境地實際上也很危險,當它聽到紅頭被大黃牛吃進嘴里時,焦急萬分,蹦到牛身上卻被牛尾巴掃到了地上,但是它不顧疼痛,“一骨碌爬起來”可以看出它把朋友的生命看得比自己還重要,它跳上牛背大聲地給紅頭出主意、安慰朋友,這些提示語將一個關心同伴的“好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出來。
通過解讀提示語,學生逐漸讀懂了課文,也走進了故事主角的內(nèi)心,體會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
四、讀懂對話提示語的內(nèi)涵
在教學含有較多對話的課文時,教師可以把對話提示語作為朗讀課文內(nèi)容的突破點,引導學生體會人物說話時的處境和思想感情,在具體可感的語境中讀懂其內(nèi)涵。
《灰雀》講述的是列寧遇到了捉走灰雀的男孩,經(jīng)過交談后,男孩主動放飛灰雀的故事。在朗讀對話時,教師可以抓住對話提示語,把人物的思想感情讀出來。如第7自然段中含有“自言自語”一詞,教師提示學生思考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學生聯(lián)系課文的語境,馬上就明白了“自言自語”看似是列寧自己和自己說話,其實是故意說給旁邊的小男孩聽的。如此第10自然段中含有“肯定”一詞,聯(lián)系前面列寧所說的話,可以看出列寧聽到灰雀會飛回來的喜出望外之情感染了男孩,令男孩下定決心改正錯誤。再如第12自然段的對話提示語描寫的是列寧的動作和神態(tài),說明他對男孩的誠實感到欣慰,他沒有問男孩原因卻故意去問一只鳥兒,那是他在保護男孩的自尊心。
為了更好地讀懂對話,教師在課堂上還常常會采用分角色朗讀法,可以另外讓一名學生朗讀對話提示語,也可以讓學生不讀提示語,直接把提示語中所含的神態(tài)、動作等在朗讀對話時表現(xiàn)出來,學生的感悟能力在朗讀中就會逐漸提高。
五、遷移對話提示語的用法
在生活中,大部分的交往都是通過對話來實現(xiàn)的,但是學生在描寫學校生活的習作中,關于對話的描寫往往習慣于使用“某某說”這種不加修飾的提示語來表示,使得所寫的習作平淡單調(diào)。因此,及時遷移對話提示語的用法,對于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如教師在課堂上請兩名學生模擬表演生活小場景:下課了,甲同學因為走得急,不小心碰翻了乙同學的鉛筆盒,教師讓學生仔細聽他們的對話后把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果寫下來,并用上恰當?shù)奶崾菊Z。結合《一塊奶酪》一文,教師用多媒體出示了提示語的四種表現(xiàn)形式,讓學生仿寫。很多學生馬上下筆如飛,根據(jù)需要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提示語,如為了突出甲同學碰翻鉛筆盒的過失,先寫他的道歉,后寫提示語,如:“‘對不起!甲同學連忙收住腳步對乙同學說。”在描寫乙同學擔心的話語時把提示語放在中間,如:“‘哎呀!乙同學著急地大叫起來,‘我今天新買的鋼筆?!弊詈髮懤蠋煂λ麄兊慕逃瑒t運用了先寫提示語后寫話的形式,如:“老師拍了拍甲同學的肩膀和藹地說:‘以后走路要慢一點。”但是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通?。捍蟛糠值奶崾菊Z后面都跟著“說”字,這樣的表達就變得非常呆板。教師出示課文《一塊奶酪》的對話范句,讓學生體會到“宣布、嘀咕、下令、命令”等詞語都是表示說的意思,甚至提示語中只用動作表示,而省略了“說”字,在學生明白可以用多種方式表達“說”以后,教師讓學生對自己所寫的對話進行修改。
結合課文中的范例進行遷移練習,學生就能逐漸摸索出使用對話提示語的技巧,牢牢地掌握使用豐富多樣的對話提示語的方法,描寫的人物語言顯得生動而活潑,所寫的文章富有感染力。
如果把語文教學比作一部龐大的機器,那么對話提示語只是這臺機器上的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它雖然很小,卻也有它的作用,因此我們不能忽視它,而是要在教學中發(fā)揮它的功能。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育英第二外國語學校)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