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出血,中醫(yī)稱為“鼻衄”,是血證中最常見的一種。非外傷鼻衄多因火熱迫血妄行所致,其中以肺熱、胃熱、肝火為常見,但也可因陰虛火旺所致。臨床治療鼻衄,多以清瀉臟腑內(nèi)熱為原則。
處方:山梔子、桑葉、知母各6克。三者加水煎沸20分鐘,煎至約400毫升,分3次服,每日1劑。
方中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適合治療熱病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nèi)熱消渴、腸燥便秘等癥。山梔子可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用于熱病心煩、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等癥狀。桑葉具有宣散風熱、清肝明目、潤肺、涼血止血的作用。三者合用,共同發(fā)揮清瀉臟腑內(nèi)熱的功效,可有效防治鼻衄。
平時生活中還應注意避免情緒激動,保持心情舒暢,以免肝火旺盛;清淡飲食,及時補充水分,少吃或不吃辛辣厚味,以免滋生濕熱,加重熱邪;勞累會耗傷氣陰,易導致陰虛火旺,加重熱邪致病,故應按時作息,避免勞累。
(摘自《醫(yī)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