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誠
熊賜履的《澡修堂集》里,有一首詩曰:“存誠主敬工夫大,列圣相傳只此難。何物老傖堪受此,銜恩出直淚闌干?!?/p>
由于康熙帝賜予他一副對聯(lián),圣恩浩蕩,讓他這個“老傖”感動得涕淚交流,因此而作了這首詩。
熊賜履是崇禎八年(1635年)生人,父親熊祚延是明末秀才。崇禎十六年,張獻忠橫掃湖北,熊祚延組織團練反抗,被流寇所殺。熊賜履沒了父親,全靠母親拉扯大。他閉門苦讀,順治十五年(1658年)高中進士,光耀門楣,康熙四年(1665年)升任內(nèi)翰林弘文院侍讀。
內(nèi)翰林弘文院的職責是議論古今政治得失,給皇帝和皇子講課。熊賜履推崇理學,提倡“明善”“主敬”等宋儒觀點,思想上比較復古。
宋儒的忠義精神,確實影響了熊賜履,使他面對看不慣的事情,可以挺身而出,仗義執(zhí)言,不畏懼權(quán)勢??滴趿?,他大膽上奏:“王道必以正心為本?!迸u鰲拜等四大輔臣的做法是禍國殃民,破壞社會穩(wěn)定,進而指出要依靠儒學,使?jié)M漢團結(jié)。鰲拜厭惡他妄言朝政,要治他的罪,康熙帝卻非常欣賞他的意見,表示:“彼自陳國家事,何豫汝等耶?”硬是將他給保了下來。
鰲拜集團覆滅后,熊賜履升任內(nèi)翰林國史院學士。內(nèi)翰林國史院的職責是撰擬表章、編纂皇帝的言行實錄,這就使他和皇帝的關(guān)系更近了??滴蹙拍臧嗽拢瑑?nèi)三院被并作內(nèi)閣,又重新拆出翰林院,由熊賜履擔任掌院學士。這以后的幾年里,熊賜履深知皇帝年幼,尚可塑造,因此竭力講學,千方百計給皇帝灌輸儒家的內(nèi)圣外王之道。
康熙十二年,朝廷決計撤藩,熊賜履積極輔佐皇帝平叛??滴跏哪?,以熊賜履素有才能,居官清慎,升他做了武英殿大學士,官居正一品。
其實撤藩之前,熊賜履持的是反對意見。他知道歷史規(guī)律,撤藩則三藩皆反。但是皇帝堅決撤藩,儒家的忠君愛國之念,激發(fā)了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讓他義無反顧,支持皇帝。這是儒家精神中追求道德完美的一面使然。
雖然人無完人,但是儒家,特別是宋儒,就偏偏強調(diào)做完人。熊賜履后來之所以做出一件缺德事,害得他幾乎身敗名裂,恐怕正是和這種追求完美的執(zhí)念有關(guān)。
他所做的那件事,就是康熙十五年(1676年)的嚼簽案。時值三藩軍勢的膨脹期,西南失守,天下震動,而明朝宗室和鄭經(jīng)集團則打算渾水摸魚。各地急奏不絕,內(nèi)閣的票擬匆促,就常常出錯。所謂票擬,是指內(nèi)閣大學士先讀奏章,將建議寫到小紙片上,稱作票簽,夾在奏章之中,進呈皇帝參考??滴醭膬?nèi)閣由四殿二閣構(gòu)成,四殿是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和武英殿,二閣則是文淵閣和東閣。四殿二閣,滿漢各一,合計十二個大學士。十二人都是飽學鴻儒,但是文無第一,相互間不免有競爭情緒。保和殿大學士杜立德,年逾花甲,經(jīng)常有糊涂之態(tài),讓事事精細、追求完美的熊賜履很不滿意??墒悄悄昶咴?,熊賜履卻把陜西總督哈占“報獲盜犯、開復踈防等官”的票簽給弄錯了。
哈占所言“開復”是要將以前被免職的官員復職,熊賜履的票擬則是:“三法司核議具奏?!币馑际且滩?、大理寺和都察院會同審理。三法司核議,這是朝廷處理重大案件的舉措,比如死罪中需要處以斬刑、絞刑,在京的才交由三法司會審確認。哈占說人家捕獲盜犯,該當官復原職,熊賜履給皇帝的建議卻是從重議罪,簡直莫名其妙,全不沾邊。
康熙帝讀到票簽,付之一笑。他早就習慣了內(nèi)閣的誤擬,一直秉承儒家的精神,寬仁以待,本來該是罰俸的事,往往一句:“他們心亂了,本無大事?!本筒辉僮肪?。他看到票簽,照舊只是問了一句:這是誰人所擬?當個笑話,無傷大雅。熊賜履卻是五內(nèi)俱焚。
大凡自矜自高之人,最難以容忍和接受的,便是承認錯誤。何況熊賜履素以“帝師”和“楷?!弊栽?,看不慣別人出錯,更不肯變成和別人一樣。因此他慌急之下,居然就動了邪念。
原來內(nèi)閣的票簽,紙條很小,有時不便署名??滴醯弁嘶仄焙灒娙艘诙觳閷υ灒ǖ赘澹┎胖朗钦l所擬。結(jié)果次日五鼓,熊賜履便趕到內(nèi)閣,命人取來原簽,居然將原簽嚼了咽了。又想到杜立德是個老邁糊涂的人,索性取來杜立德的一條原簽,撕去一截,將錯簽謄到上面,打算嫁禍給他。
熊賜履做完這事,等到杜立德進來,便迎上去說:“老先生昨又錯批了本了?!睕]想到杜立德這時候竟一點兒不糊涂了,看罷只道:“昨日不曾見此,是何緣故?”立刻招人查問,何以只有這一簽短去一截?這時,保和殿的滿族大學士索額圖從旁說道:“這容易。查昨日幾本、幾原簽,即可知是誰錯?!币徊橹?,發(fā)現(xiàn)熊賜履缺了一簽。熊賜履只好硬著頭皮,怒道:“這樣,難道原是我作弊不成!”雙方爭執(zhí)時,突然有人出頭指認熊賜履。原來此人昨晚去親戚家喪事守夜,來得更早,躺在炕上休息時,親眼看見熊賜履翻閱原簽,取了一條咽下。
熊賜履至此無話可說。眾人將事情交至吏部,康熙帝沒有辦法,只好秉公處理,下旨將他革職,后來又說:“熊某之德何可忘?我至今曉得些文字,知些道理,不虧他,何如有此?!?/p>
其時,吳三桂軍隊殺進湖北,隔長江和清軍對峙。熊賜履不敢返家,蟄居江寧。江寧有個織造局,負責向?qū)m中供應(yīng)絲織品,管事者稱作郎中。當時的江寧織造郎中,是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曹璽揣摩上意,格外關(guān)照熊賜履,兩人往來頗密。曹璽死后,江寧民眾把悼念他的詩詞結(jié)集出版,作序者就是熊賜履。后來康熙帝巡視江南,果然特別召見熊賜履,并給他題了“經(jīng)義齋”三字匾額,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又讓他回朝擔任禮部尚書,四年后調(diào)任吏部尚書。
熊賜履重回朝廷,如獲新生,自然是如履薄冰,兢兢業(yè)業(yè),堅決以儒家的美德自律了。至康熙三十八年,他奉命教育太子,以“東閣大學士”的資格,再一次列席內(nèi)閣(東閣,是太子讀書的地方。太子的住處稱作東宮)。推本溯源,這都是他當年向康熙帝倡導儒學之功。師恩深重,換來康熙帝的寬仁大量,可說是因果相生。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冬月十五日,康熙帝召見熊賜履詢問疑難,很是滿意,當晚親題了一副對聯(lián)給他,派內(nèi)監(jiān)捧出。聯(lián)曰:“存誠涵物理,守敬積天真?!庇謧髦嫉溃骸扒鋵W本如此,道其實也?!?/p>
存誠守敬,其實就是存誠主敬,意指恪守誠敬,是宋儒的律身之本。熊賜履詩中的“存誠主敬工夫大”一句,便是由此聯(lián)而來。第二句“列圣相傳只此難”則是他本人的切身感受。其實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關(guān)鍵是犯錯以后,是不是知道廉恥,能不能悔過自新。第三句“何物老傖堪受此”以“老傖”自比,雖然失之俚俗,倒確確實實是他的肺腑之言,視作性情流露的第一反應(yīng),亦無不可。末一句的“出直”是“直出”倒裝;“闌干”則是“縱橫”之意。所謂“淚闌干”者,就是老淚縱橫,涕淚交流。
熊賜履捧著皇帝的褒獎之聯(lián),銜恩直出,又是慚愧,又是歡喜。所慚愧的,自然是昔年做下的缺德事。所歡喜的,則是他正視了錯誤,努力自新,最終再次贏得了皇帝的器重,這一生畢竟無愧于儒家精神。他作詩時所流下的淚水,是足以洗刷他這二十幾年來所積壓的憋屈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