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人
《后漢書》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巴袛為揚州刺史與客暗飲,不燃官燭?!闭f的是揚州刺史巴袛與客人摸黑飲酒,不點配發(fā)給自己辦公用的蠟燭。
宋人周紫芝的《竹坡詩話》中也記載了一個類似的故事:有位李姓京兆尹,為官清廉,纖塵不染。一日燈下批閱文書,仆人送來家書。他即吹滅公家蠟燭,點燃自己的蠟燭。待讀完家信,才又點燃公家蠟燭,繼續(xù)辦公。
在一般人看來,在公家的燭光下讀封家信,實在無傷廉潔,更算不得損公肥私,可這位京官,硬是不肯稍稍“通融”一下,因為他懂得堅守。
明朝大清官海瑞一日辦完公事回來,順道探望一位朋友。走到岔路口,海瑞脫下官服,換上便服,走下官轎,坐上事先準備在路口的私家轎子,才去見朋友。從岔路口到朋友家只有幾百米路,海瑞硬是不肯坐官轎往來。
唐太宗李世民和吏部尚書唐儉下棋。唐儉是個直性子的人,平時直來直去,絲毫不給唐太宗面子,唐太宗輸?shù)靡凰?。唐太宗想起唐儉平時的種種不敬,準備下令貶唐儉為潭州刺史。唐太宗召見尉遲恭,說:“唐儉對我這樣不敬,我要借他而誡百官。不過現(xiàn)在尚無具體的罪名可定,你去他家一次,聽他是否對我有怨言,若有,即可以此定他的死罪?!?/p>
第二天,尉遲恭復命說:“陛下,您這樣做不對。我沒有查到他的任何罪名。”唐太宗很生氣,把手中的玉扳指也摔到了地上。有同僚勸尉遲恭:“你怎么這么不懂變通,皇上要定他的罪名,你隨便弄一個就能領賞。你這樣不識時務,等著被罰吧!”尉遲恭說:“是非曲直總要弄個明白,皇上做得不對,如果還去趨附,那就是不忠?!痹跈鄤菝媲?,尉遲恭不趨附,堅守做臣子的底線。后來,唐太宗開始反思自己,認為尉遲恭做得對,并稱贊了尉遲恭的品行。
沈鯉是明朝萬歷年間的尚書,是首輔大臣張居正的副手,張居正對他有知遇之恩。二人齊心協(xié)力,為國事操勞。一次,張居正生病了,沈鯉提著一盒點心前去探望。閑聊之間,話題談到國事上。剛好有一件國事需要處理,張居正想邀請沈鯉聯(lián)名向皇上寫一封奏折。沈鯉認為不合適,拒絕了。張居正說:“既然是為了國事,將就一下又何妨?況且此處只有你我二人。”沈鯉固執(zhí)地說:“國事就是國事,私事就是私事,公與私不能混為一談,相提并論。若是私事,在誰家里都能辦。國家大事,就只能放在朝堂上,擺在眾人的眼皮子底下辦,決不能躲在誰家里去辦,這樣不成體統(tǒng)?!鄙蝓幍囊环?,讓張居正肅然起敬。
《漢書·劉向傳》中說:“君子獨處,守正不撓?!币馑际钦f,有德行的人獨處,也要堅守正義和道德,不肯屈從。在別人看不到的情況下,仍然堅守正道,堅守既有的規(guī)則和自己做人為官的底線,這種不欺暗室的自覺,確實難能可貴,這樣的人,堪為真君子。這些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不逾矩”的堅守者,立德立功立言,用他們的“不懂變通”和“癡傻”,成為為官為人的楷模。
(摘自七一網(wǎng) 七一客戶端/《演講與口才》? 圖:項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