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莎莎
青年毛澤東
選擇什么主義、確立什么信仰,這是20世紀初中國有識之士探索人生道路、尋求國家出路所面臨的首要問題。五四運動前后,北京作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主陣地,既是全國進步青年心向往之的地方,更是許多人理想信仰和革命初心確立的地方。毛澤東就是其中的典型。
毛澤東在五四運動前后曾兩次來京,在北京大學、長辛店、豆腐池胡同、三眼井胡同、福佑寺、陶然亭、湖南會館等地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在北京,他不僅組織了湖南青年赴法勤工儉學運動,領導了驅(qū)逐軍閥張敬堯的運動,更接觸到了很多新思潮,與李大釗、鄧中夏等人有了密切交往,最終確立了馬克思主義信仰,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豆腐池胡同,有一處不起眼的小院,外墻上嵌著“楊昌濟故居”的標志牌。
時光倒轉(zhuǎn),光影閃現(xiàn),標志牌化為了大門上“板倉楊寓”的銅牌。1918年8月19日,在聲聲蟬鳴中,一個瘦高的身影站在小院門外,輕輕叩門。這便是青年毛澤東。這是他第一次來到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北京。
“板倉楊寓”是毛澤東的老師楊昌濟的家。1918年6月,楊昌濟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舉家從湖南遷往北京。從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畢業(yè)的毛澤東,受楊昌濟之邀來京,和蔡和森在“板倉楊寓”暫住了下來。
1920年1月,毛澤東(左四)與湖南進步團體輔社成員在北京陶然亭合影
毛澤東此行的目的是為組織湖南青年赴法勤工儉學之事。
1918年4月,蔡和森、毛澤東、蕭子升等人在湖南長沙發(fā)起創(chuàng)立了新民學會。學會成立后,毛澤東、蔡和森等人進行了“新村生活”試驗。然而,這種烏托邦式的“新村生活”計劃難以實現(xiàn)。
道路何在?按照毛澤東當時的話說,是必須去求世界的學問,從中加以研究、抉擇。正當此時,毛澤東接到楊昌濟從北京的來信。得知蔡元培、李石曾等創(chuàng)建的“華法教育會”正在倡導青年赴法勤工儉學,毛澤東十分贊賞。
隨后,毛澤東率領20多名湖南青年來京,組織他們赴法勤工儉學。毛澤東同蔡和森等人日夜奔波,制訂湖南青年赴法勤工儉學計劃,設法開辦留法預備班,安排第二批湖南青年30多人進保定留法預備班等等,并想盡辦法籌措出國留學經(jīng)費,還曾兩次到長辛店看望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的湖南學生。
毛澤東剛來北京時,生計成了大問題。1918年10月,經(jīng)楊昌濟介紹和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推薦,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李大釗為毛澤東安排了一份“書記”的差事,負責整理圖書館第二閱覽室15種中外文報紙以及登記閱覽者姓名,月薪8塊大洋。
1918年,長辛店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學生住宿的米家胡同
毛澤東曾兩次到長辛店探望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學生。圖為1918年12月27日高等法文專修館北京長辛店師范、工業(yè)各班師生歡送李石曾赴法合影圖為局部放大圖,后排中為毛澤東
別看職位不高,這份工作卻給青年毛澤東打開一扇大門。北京為當時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北京大學人才薈萃、思想?yún)R聚,各種思想、學術在這里爭奇斗艷。
在北京大學期間,青年毛澤東如饑似渴地吸取各種新文化、新思想,還見到了許多新文化運動時期聲名顯赫的風云人物。
毛澤東積極參加北京大學的兩個學術團體——哲學研究會和新聞學研究會,因此結(jié)識了陳獨秀、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廣泛接觸了包括馬克思主義在內(nèi)的各種新思潮,還曾組織在京的新民學會會員在北大同蔡元培和胡適座談。
更為重要的是,在圖書館工作的毛澤東最直接地受到了李大釗的言論和行為的影響。毛澤東聆聽了李大釗《庶民的勝利》的演說,還閱讀了李大釗發(fā)表的《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
這些都使毛澤東開始具體了解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引導他朝著馬克思主義方向發(fā)展。
1919年3月12日,因母親病勢危重,毛澤東離開了使他開始具體了解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北京。
不過,僅僅9個月后,毛澤東就第二次來到北京。1919年12月18日,毛澤東率領湖南驅(qū)張代表團赴京請愿。
皖系軍閥張敬堯于1918年3月任湖南都督兼省長,蠻橫殘暴,敵視湖南人民的愛國運動。1919年12月初,湖南各界舉行的焚燒日貨行動又被張敬堯武力驅(qū)散。毛澤東等人決定發(fā)動全省學生總罷課,同時組織驅(qū)張代表團赴各地請愿。毛澤東親自率領一個驅(qū)張代表團到達北京。
為公開揭露張敬堯的惡行,傳播驅(qū)張消息,爭取全國輿論支持,毛澤東創(chuàng)辦了“平民通訊社”,并任社長。平民通訊社自1919年12月22日起,每日印發(fā)驅(qū)張新聞、稿件150余份,并向全國各大報社發(fā)稿。北京、上海和漢口多家報社發(fā)表社論或時評予以支持,形成強大輿論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