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寧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6 月~2020 年3 月到沈河區(qū)牙病防治所就診的66 例骨性Ⅱ類錯畸形患兒,納入標準:①年齡7~15 歲,初次接受口腔正畸治療;②處于替牙列晚期或恒牙列早期;③無全身系統(tǒng)性疾??;④面部對稱,張口度及開閉口型無異常;⑤手腕骨測量結果可見骨骼生長處于發(fā)育高峰期或者高峰前期;⑥頭影測量顯示患兒下頜后縮骨性Ⅱ類錯畸形,SNA 正常,ANB>5°;⑦依從性好,可配合相關檢查、診治;⑧牙弓形態(tài)良好,尖牙與磨牙均為完全遠中關系,前牙深覆蓋;⑨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會批準通過,初診時對有關戴用矯治器的操作、可能引起的不適、最終正畸效果等進行告知,患兒理解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牙弓狹窄者;②存在正畸治療史、外傷史、正頜手術史、腭咽成形術史、唇腭裂史等;③存在精神疾病、認知障礙性疾病者;④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及心肺肝腎功能不全、造血功能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⑤患有骨質增生疾病者;⑥患有鼻甲肥大、腺樣體、扁桃體肥大、顳下頜關節(jié)相關疾病、鼻中隔彎曲等鼻腔器質性病變者。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3 例。對照組患兒中,男20 例,女13 例;年齡7~15 歲,平均年齡(11.43±1.48)歲。觀察組患兒中,男21 例,女12 例;年齡7~15 歲,平均年齡(11.50±1.50)歲。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戴用Twin-block 功能矯正器,矯治器制作時咬合重建作為關鍵一步,采用口內取頜蠟一次完成下頜前移,前牙區(qū)保持切對切關系,下頜向前移動不超過7~8 mm,下頜前移和垂直的量不超過1 cm,第一恒磨牙垂直向打開咬合超過息止頜間隙2~3 mm,戴用24 h/d,每4~6 周復診1 次,持續(xù)戴用6~12 個月。
觀察組戴用Forsus 功能矯治器,先將上下牙列以0.022 英寸×0.028 英寸系統(tǒng)直絲弓矯治器(杭州新亞齒科材料有限公司)排齊整平,直至上下頜逐漸更換至0.019 英寸×0.025 英寸不銹鋼方絲,在下頜弓絲前牙區(qū)增加下前牙的根唇向轉矩5~10°,弓絲末端回彎,全牙弓緊密結扎,后根據(jù)患兒上下頜位距取尺寸合適的推簧和推桿,安裝Forsus 功能矯治器(3M Uniteck 公司),每4~6 周復診1 次,持續(xù)戴用6~12 個月。
1.3 觀察指標 矯治前后由同一位醫(yī)師用同一臺頭顱定位儀進行頭顱側位定位片掃描,用WinCeph 8.0 頭影測量分析應用軟件對頭影測量分析,觀察兩組患兒側貌狀態(tài)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包括:ANB、SNB、SNA、U1-SN、Co-Gn、Co-Go、L1-MP 及覆蓋、覆合情況,間隔2 周重復測量1 次,取兩次測量的平均值。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ANB、SNB、SNA、U1-SN、Co-Gn、Co-Go、L1-MP、覆蓋、覆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的ANB、SNA、覆蓋、覆合較治療前減小,SNB、U1-SN、Co-Gn、Co-Go、L1-MP 較治療前增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 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ANB(3.75±0.83)°、SNA(80.51±1.24)°、覆蓋(3.05±0.77)mm、覆合(2.16± 0.29)mm 小于對照組的(4.31±1.02)°、(81.67±2.19)°、(5.35±1.21)mm、(2.47±0.42)mm,SNB(80.45±6.23)°、Co-Gn(115.29±3.9)mm 大于對照組(75.74±4.15)°、(111.73±2.3)mm,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治療后的U1-SN、Co-Go、L1-MP 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頭影測量軟硬組織的變化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頭影測量軟硬組織的變化情況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Twin-block 功能矯治器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Ⅱ類活動功能矯治器之一,由蘇格蘭學者Clark 設計而成,其在生長發(fā)育期可通過雙阻塊結構誘導下頜骨前伸,改善安氏Ⅱ類錯患兒頜面部的發(fā)育及上下頜骨關系不調[6];另外,Twin-block 功能矯治器還可通過互阻結構傳導咬合力作用于顳下頜關節(jié),引起髁狀突、關節(jié)盤和關節(jié)窩等結構改變,以適應新的咬合關系和頜骨位置[7]。不僅如此,Twin-block 功能矯治器還被認為可通過前導下頜骨,前移舌體組織,增加患兒的氣道面積[8]。Forsus 矯治器是一種固定式功能矯治器,其具有獨特的三套管結構,可通過彈簧和推桿所產(chǎn)生的正畸力量產(chǎn)生持續(xù)、輕柔的彈力,作用于上下牙列,矯治力更持久穩(wěn)定,對下頜骨產(chǎn)生輕柔、持續(xù)、穩(wěn)定地向前引導,在刺激下頜骨向前生長方面效果更好[9],且對患兒的合作程度依賴性較低,對口腔功能影響較小。臨床上有關二者矯治骨性Ⅱ類錯畸形患兒療效的比較較少。結合國外現(xiàn)有相關文獻報道,在軟組織變化方面,Stamenkovi? 等[10]對比Twin-block 矯治器和Forsus 矯治器的效果發(fā)現(xiàn),Forsus 矯治器組的頦唇溝變化要更明顯;在頜骨牙列方面,Giuntini 等[11]發(fā)現(xiàn),Forsus 矯治器在改善下前牙的唇傾等牙效應方面有更好的效果。本研究中,治療后,兩組患兒的ANB、SNA、覆蓋、覆合較治療前減小,SNB、U1-SN、Co-Gn、Co-Go、L1-MP 較治療前增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證實,患兒經(jīng)Twin-block 矯治器和Forsus 矯治器治療后,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均有引導下頜的作用。但是深入分析可知,治療后,觀察組的ANB(3.75±0.83)°、SNA(80.51±1.24)°、覆蓋(3.05±0.77)mm、覆合(2.16±0.29)mm 小于對照組的(4.31±1.02)°、(81.67±2.19)°、(5.35±1.21)mm、(2.47± 0.42)mm,SNB(80.45±6.23)°、Co-Gn(115.29±3.9)mm 大于對照組(75.74±4.15)°、(111.73±2.3)mm,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治療后的U1-SN、Co-Go、L1-MP 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與Twin-block 矯治器相比,Forsus 矯治器促下頜生長效果更明顯,更利于增加下頜長度,促進下頜骨向垂直與矢狀方向發(fā)育,改善頜骨關系,與田瑞雪等[12]報道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Twin-block 矯治器和Forsus 矯治器對骨性Ⅱ類錯畸形均有一定的矯治效果,尤其是Forsus矯治器更加有利于改善上下頜骨關系,抑制上頜骨的生長,刺激下頜骨生長,矯治遠中關系,促進軟組織側貌改善,增強患兒自信心,促進身心發(fā)展,且矯治器體積小,力量柔和持久,不受患兒配合度影響,患兒易于接受,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