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麥子熟了

      2021-06-14 18:48:52曠野
      參花(上) 2021年12期
      關鍵詞:麥垛割麥麥地

      曠野

      每年六月底,臨近暑假,黃土高原麥熟的季節(jié),也就到了夏收,每個村民臉上藏不住喜悅,大家逢人就會夸贊漫山遍野的金黃的麥子,陜北的麥子都種在山地里,不像平原可以用聯(lián)合收割機快速地收割完,而是要農(nóng)民用鐮刀一刀刀一稈稈地割下來,要非常細致、耐心,來不得半點馬虎。

      山頂上、山峁上、山洼上鋪滿了金色的麥子,有時候大風吹過,麥浪翻滾著,像無數(shù)匹駿馬奔騰,又像無數(shù)塊巨大的綢緞起伏,驚濤駭浪、壯觀妖嬈。

      你置身于麥田中,很快就被這麥海淹沒,投入這麥海的懷抱中,被麥香陶醉著,忘記了世界上一切煩惱。

      七十年代,陜北大大小小的村子,把能開墾的荒地都開墾出來種莊稼,川地是就是在川道里地勢平整的地,距離河道近,方便灌溉。記得小時候,村里一條灌溉渠從村頭一直延伸過來,穿村子而過,越過村尾,一直延伸到前村很遠很遠的地里,直到山根下,總長度有三四里,幾乎能灌溉到這些村里最好的地,這些地產(chǎn)量最高,大都用來種玉米、谷子、紅薯之類。

      每年灌溉季節(jié),在膠泥溝溝口發(fā)動機轟鳴,用長長的水泵將清平河的水送到后村頭的水渠里,整個水渠就像一條水龍,穿村而過,滋養(yǎng)著村子。村民們掀開一塊石板,露出一個大口子,很多人提了桶從口子里取水洗衣服或澆自家的菜園子,很是方便。

      每天中午放學回家,經(jīng)過巷子,只要看到水渠里有水,大家都要伸手撩一撩,或者干脆脫了鞋,坐在水渠邊,把腳伸進水里擺動著。

      麥子是種在山上的,水渠里的水是照顧不到的,村里大部分山地都種了麥子,少量的地種了土豆、黃豆、黑豆、蕎麥、糜子等。

      那時,別看小麥這么大的種植量,但是產(chǎn)量很低。我記得小時候我家五口人,父親是干部不參加分配,母親算半個勞力,一家人小麥口糧一年分不到一石,好像一個長布袋多一點,也就七八十斤。我爺爺家爺爺、二大、三大三個男勞力,加上奶奶、三姑都是半個勞力,四姑、五姑沒有勞力只算口糧,才能分到一石多點。本來應該做主食的小麥只能讓位于玉米,玉米自然就成為主食,白面半月二十天才能吃到一頓。玉米黃,就是玉米面在鍋里蒸熟成一個巨大的整體后,再用細麻繩勒成一條條長方形,叫作黃。新蒸出來的玉米黃特別好吃,一點也不亞于白面饅頭。

      熟了的麥子是陜北山峁上一道道別樣的風景,金燦燦的麥地是夏天豐收的象征,半月二十來天就要搶收完成,萬一遇上罕見的雨水天氣,就麻煩了。

      陜北的雨季是東南風來的三四月和西北風來的九十月份,三四月的春雨貴如油,不下春雨就無法春種;九十月份綿綿的秋雨過后又可以秋種了。秋種指的就是種小麥,春雨和秋雨一般會下連陰雨。麥熟季節(jié)的盛夏只會偶爾來一場暴雨,不會下成連陰雨,如果下成連陰雨,就會毀掉麥子。記得有一年陜北罕見的大雨,而且是連續(xù)下了好幾天,正是夏收的時候,形成大澇,山水大的都淹到學校教室里了,積水有半個窯洞高,課桌都淹了。來不及割走的小麥成片成片地倒在地里、泡在雨水里,最后都出了芽,雨水停后搶收回來,一直曬在麥場里很長時間,算是撈回點損失,記得磨成面粉后蒸出來的饅頭完全沒有筋道,咬一口粘在牙殼子上半天下不來。

      這是我記憶當中唯一的一次小麥在地里發(fā)芽的事故。

      每到這個時候,全學校的學生都要到麥地里捻麥穗,陜北人的捻就是撿、拾的意思,把撿起來、拾起來說成捻起來,所以捻麥穗就是拾麥穗、撿麥穗。

      我們小孩跟在村里割麥子的大人身后,專捻他們割麥時掉下來的麥穗,捻一個星期后,學校的兩孔窯洞能堆滿學生捻回來的麥穗,到陽歷年的時候,這些麥穗打出的麥子能換大隊的豬肉、粉條、油糕,全體師生都能免費吃兩頓。

      捻麥穗的時候,最寶貴的就是水了,全體學生都要自帶水,很多人身背一個軍用水壺,里面灌滿水或米湯,沒有水壺的就用瓶子、瓦罐或葫蘆來裝。

      有經(jīng)驗的老手,一開始都忍著不喝,等到實在撐不下去了,才喝一小口,滋潤滋潤冒煙的喉嚨,這樣一直要分配到捻完麥穗,水也就喝完了。沒有經(jīng)驗的新手,則邁出校門就開始喝水了,還沒到麥子地,水壺已經(jīng)空空如也了。等到捻幾個小時的麥穗,幾乎快要渴死了,這個時候才知道什么是上甘嶺。

      有一次,我媽把飯做好留在鍋里等我放學回來吃,來不及給我的軍用水壺灌水,就匆匆忙忙地隨著生產(chǎn)隊社員們去麥子地割麥子去了。

      我放學回來吃完留在鍋里的飯,不一會兒,在學校當老師的二大來叫我去學校集中捻麥,我說我沒看到鍋里有米湯,不知道該往水壺里灌什么喝的。二大還以為大鐵蒸鍋里是熬鍋水,就給我灌了一水壺。到了麥子地捻一會兒麥穗,我擰開壺蓋,喝了幾口,感覺味道不對,有種惡心的感覺,就不敢再喝了,倒掉了。

      等捻完麥穗晚上回家后,問了我媽才知道是涮鍋水,差點讓我吐出來。

      割麥子的社員都是雞叫第二遍的時候就得起來上山了,到了地里天還沒有完全亮,在朦朦朧朧中開始割麥,涼涼快快地干活,如果吃完早飯,再慢慢悠悠走到地里,大太陽當頭照,已經(jīng)是汗水淋淋了,體力和斗志已經(jīng)消耗過半,干活的效率大打折扣。

      我們捻麥子的學生,都是早上先上一早上課,然后回家吃早飯,飯后再返回學校集合,由各班的班主任老師帶隊到山上的地里,開始捻麥穗。

      等我們到了地里,早起到了地里的社員已經(jīng)割完好幾塊地的麥子了,每隔一段就有一堆碼得高高的整齊的麥子堆。老師一聲令下,全體師生開始飛快地捻起來,按著順序向前推進,地毯式密集搜索過后,幾乎難以再找到漏網(wǎng)之魚的麥穗了。

      不一會兒就攆到割麥子的社員腳下了,他們掉一個穗子下來,馬上就有學生搶走,簡直是刀口舔血,虎口奪食。社員就會吼幾句:“不要搶嘛,淌哈(掉落)的都是你們的,額(我)最害怕的就是額的鐮刀碰到你子(你們)?!边@時候,學生們往后退一退,有所收斂。

      有的社員累了,停下來歇一歇,拿出煙袋鍋抽一袋鍋旱煙,高年級學生就把鐮刀要過去,卷起褲管,左手摟一把麥稈,右手揮起鐮刀“噌噌”割起來,手里握不下了,就把割到手里的用麥稈纏一匝固定住,掛到虎口旁邊,手里又空了,又可以抓滿麥稈,又“噌噌”割起來,重復幾次這樣的步驟,手里能掛厚厚的一大把麥子,這時候送到固定的麥子堆上碼好,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割麥流程。743190F6-F154-4968-B508-52EFF83E2ABE

      我們小孩子羨慕不過,也央求大孩子把鐮刀讓過來,也學著割起來,不熟練,也握不住,地上掉落了很多麥穗,這時候社員的旱煙也抽完了,起身把鐮刀要過去。

      忽然一個方向傳來了吶喊聲,大家都跑過去看是怎么回事,原來某個社員割麥割到了山雞窩,一只大山雞領著一群小山雞,大山雞會飛,一下飛走了,小山雞不會飛,四處奔跑逃命,大家喊叫著追著捉,這些小家伙太狡猾,一轉眼就跑得無影無蹤,從很多人的腳上踩過去,都抓不到。

      碰上三五群山雞,才能抓到一兩只小山雞,小心翼翼拿回家,擱在用麥秸編成的籠子里養(yǎng)起來。

      木瓜是一種野果,麥熟的時候它就熟了,很是奇怪,它就是掛在麥地邊上的半崖上,也只有麥地邊的崖上才有,別的地方很少發(fā)現(xiàn)。木瓜是綠色的,里面有六到八顆白色的瓤,瓤剝開就能吃到里面的仁和水,這是老天爺對割麥人特殊的眷顧,使他們在最渴的時候能夠采摘到,潤潤干澀的喉嚨。

      通常兩個小時左右,每個學生手臂上掛著的筐子基本上裝滿了麥穗,和社員們一起回村里送麥子。社員的麥捆是用草繩捆起來的,編草繩的草越長越好,兩股絞合續(xù)接而成,可以編很長很長,結實得很,粗的草繩一匝就可以把麥捆捆得很牢,細一點的草繩得捆兩匝。每個社員都挑著兩捆半人高的麥捆,行走在崎嶇的山路上,健步如飛,比空手走路快得多,擔麥就是這樣,行走越慢越累,反而走得越快越輕松。

      社員的麥捆擔到麥場里,壘起來,形成高高的麥垛,遠看像一朵朵蘑菇。學生們的麥穗不繳給大隊,拿回學校堆放在一間空置的教室里。

      經(jīng)過一上午的勞累,社員和學生們午飯后可以充足地休息三個鐘頭,這時候村中心的巷子里聚滿了社員和學生,有的直接睡在地上,頭上枕著自己的一雙鞋,有的靠在墻根處說笑、抽煙。

      有的干脆泡到深河里游泳,嘩嘩的河水輕柔地擊打著疲勞的身軀,仿佛按摩一般。

      下午四五點鐘,再出發(fā)割麥和捻麥,重復著上午的勞動,待太陽完全落下去后,一陣陣涼風吹來,這時候干活是最輕松的,山畔上的圪針林里傳來一陣陣螞蚱悅耳的叫聲,一只叫了,引得別的也叫了,此起彼伏。

      幾乎快看不見的時候,大家才收工回家。有時候皎潔的明月已經(jīng)升起,把回家的路照耀得清清楚楚。有勤快的社員,挑著麥擔跑得飛快,送到場里后,趁著這月色,再返回麥地多挑一回麥子。

      經(jīng)過十幾二十天緊張的搶收,全村的麥子基本上收割完工。麥場里碼放著一座座小山似的麥垛,小的麥垛有三四層,大的麥垛有六七層,比房子還高,人要上到頂層,得搭著梯子才能爬上去,最上層用帆布蓋住,以防下雨被淋。

      這些麥垛是收在生產(chǎn)隊囊中的勝利果實,碼在打麥場是不會飛走了,各生產(chǎn)隊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慌不忙、按部就班地打麥,一個打麥周期可以很長,只要趕在九月份秋天雨季來臨之前打完即可。

      打麥的時候場里非常熱鬧,社員們先把麥捆從麥垛上一捆捆取下來,再把草繩解開,一把一把地把帶稈的麥穗鋪在場里,鋪了厚厚的一層,有時候是拖拉機,有時候是多頭牛各套著一個石轆錘碾壓。

      按順序碾壓幾十圈,基本上就能脫粒,麥稈變成了麥秸,麥穗脫粒后變成了麥葉,用巨大的木叉子把麥秸挑開,把麥粒和麥葉用木銑子和掃帚撮成一座小山,再用揚場的方法把麥粒和麥葉徹底分開。

      而打麥場里最精美的畫面就是打連枷,連枷是用來脫粒的一種拍打農(nóng)具,?;蛲侠瓩C拉著轆錘碾壓一邊,另一邊留給閑不住的社員用連枷拍打,幾個人相向站成兩排,這排的人打下去,那排的人舉起來,按著節(jié)奏交替拍打,邊打邊移動,前后左右,配合得天衣無縫,煞是好看。

      揚場是用木锨把混在一起的麥粒和麥葉揚得高高的,揚在空中分離的一種工序,有風的時候才能揚場,沒風的時候只能坐著等,社員們隨時觀察風的動向。

      小孩子最喜歡揚場了,揚場的時候小孩子可以在場里盡情地玩耍,大人們把要剝離的糧食在場里用木锨揚得高高的,借助風力,麥粒、殼、麥葉在空中分離,麥粒和殼子垂直落下,而麥葉飄落在旁邊,這樣就形成了兩堆,一堆麥子和殼,一堆麥葉,小孩子赤腳站在揚起的糧食下面,任憑糧食噼里啪啦落下砸在頭頂,就像雨滴落下來一樣,癢癢的,特別好玩,在松軟的糧堆上或踩、或臥、或躺,就像在綢緞上一樣,隊長來了大喊一聲:“你狗價造了反了,哈好沒人管了。”嚇得孩子們四散逃去。

      打碎的麥秸用木叉子叉到原來麥垛的地方,一層一層碼起來,碼得很好很好,像一朵朵巨大的蘑菇,到了冬天,沒有草的時候,這些秸稈粉碎后可以做草料喂牛、馬、驢、騾子。

      麥葉可以和在泥里使泥很牢固,可以刷墻、刷窯。

      每年麥熟村里割麥子的時候,學校全體師生都要拾麥穗,三天下來拾到的麥穗在一個空置的教室里堆得滿滿的,過陽歷年那天,大隊給學校殺一頭豬,全體師生可以打“平伙(聚餐)”,平伙平伙,平均伙食,人人有份,一年中除了過年,能見到肉的我們這一天能吃到豬肉燴板粉和炸油糕,可以說每個同學都吃得滿嘴流油。

      一九八一年夏的一段時間,我們放學后發(fā)現(xiàn)社員們聚在一起商討什么,連續(xù)半個月都是這樣,后來才知道,是劃分責任田,包產(chǎn)到戶,生產(chǎn)隊幾乎把全部的地按勞力和人口都分給了每個社員。

      這樣,家家戶戶就都有了地。我記得爺爺家分到十幾塊地,有遠有近,有大有小,記得最遠處在膠泥溝深溝里的一處高山上,空手走路走到地里都要一個多小時。最近的地就在窯洞對面的半山腰上,從堿畔下來走到地里也就十幾分鐘。

      我們家在一個叫獾聚峁的地方分到兩坰麥地,地里有一棵巨大的杜梨樹,割麥的時候可以在樹蔭下休息。這兩坰麥地第一年就打了三石麥子,是生產(chǎn)隊時候的五倍,一改以前不敢吃、吃不夠白面的歷史,可以隔三岔五地吃白面了。

      從此,白面終于成為村子里家家戶戶名副其實的主食了。

      (責任編輯 徐文)743190F6-F154-4968-B508-52EFF83E2ABE

      猜你喜歡
      麥垛割麥麥地
      割麥栽秧兩頭忙
      幼兒100(2023年22期)2023-06-21 03:21:02
      麥垛
      安徽文學(2022年4期)2022-04-19 05:28:00
      麥垛
      后記 一生的麥地
      青青的麥地
      藍天與麥地 千陽萬畝旱作梯田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4
      白羊進城
      湖南文學(2018年1期)2018-03-19 05:18:18
      路過一片麥地
      壹讀(2018年9期)2018-01-24 17:07:50
      因為紀念
      紅豆(2017年8期)2017-08-14 08:27:54
      《花亂開》
      神池县| 芜湖市| 辉县市| 札达县| 扶余县| 古田县| 婺源县| 闵行区| 乌海市| 视频| 金阳县| 确山县| 武隆县| 株洲市| 宜昌市| 洞口县| 五指山市| 苏州市| 吴旗县| 吉隆县| 长岭县| 曲靖市| 华宁县| 清流县| 石渠县| 长汀县| 宜良县| 厦门市| 东方市| 云霄县| 兴宁市| 上饶县| 丹江口市| 读书| 乌拉特后旗| 前郭尔| 读书| 宁河县| 宜丰县| 始兴县| 闽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