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至凡
春節(jié)期間,幾個家庭相約去小壩草原燒烤。我們幾個孩子吃完后,便拿鞭炮去炸螞蟻窩。
我們放了一個“彩菊”,不料它像風火輪似的滾進枯黃的草地,火一下燒了起來。大家全懵了,一個個像木頭一樣立在原地,直到打火機在火中爆炸,發(fā)出“嘭”的一聲響,我們才如夢初醒,想起要去救火??墒牵覀兌疾恢绾尉然稹;艁y中,有人去搬大石頭,想砸滅火苗;有人用手兜沙土,站得遠遠地扔火苗上;有人折來樹枝,想撲打火苗……火沒有被壓下去,反而越來越大。
這時,一位素不相識的叔叔剛好路過,感覺不妙,沖了過來,隨手抓起兩根長樹枝,瘋狂地拍打火苗。他見我們?nèi)栽谙刽[,大吼道:“快去叫你們的大人!”聞此,我們迅速去叫爸爸媽媽。
爸爸媽媽們很快趕過來,還帶了僅有的一個桶。一群陌生人也趕來幫忙,帶來了盆和一罐桶裝水。在大家的齊心協(xié)力下,火勢被控制了,現(xiàn)場濃煙直冒,一片狼藉。我們心有余悸,又去打了幾趟水,灑在幾個冒煙處,并在那守了半個小時。
望著那片焦土,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一個小小的鞭炮差點就引發(fā)一場大禍,為什么我們在剛開始時都六神無主地愣在那兒了呢?追根究底,就是安全意識薄弱,防火知識匱乏。
經(jīng)此風波,我明白了學校宣傳關于防火、防溺、防電等“平安校園”安全知識并不是小題大做,今后我要好好學習這些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