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天澤
沙漠中有一種特殊的樹名叫胡楊,俗話說,它生而不死五百年,死而不倒五百年,倒而不朽五百年。它的根系在地下綿延數(shù)十里,不見天日,卻讓樹干在塵暴中巍然屹立,不動如山,它的枝葉在地上迎著驕陽,卻能為黃沙中的旅人提供一片休憩之所。
胡楊之所以能夠在寸草不生,黃沙滿地的沙漠中挺立,在我看來源于其不屈與樂觀。
胡楊之根——雖在地底不見光,但苦中作樂亦無妨。
蘇子瞻,我們所熟知的東坡居士,曾官至禮部尚書,卻在“烏臺詩案”后被貶離京,或許他也有過心灰意冷,或許他也有過失落絕望,但他很快振作了起來,他成為一位有作為的地方官。在徐州遇洪之際,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在百姓感念他送出本就不多的豬肉時,他卻全部做成東坡肉回贈百姓,與民同樂。從史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悲慘境遇,但從他的詩詞中,我們只能看到他“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的豪邁,“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閑適。
從朝堂忽然貶至邊遠(yuǎn),蘇子瞻的處境如同胡楊的根一般不見天日,可他的做法也與胡楊相同,胡楊的根每汲取一絲水分,便生長一分,而蘇軾生長的結(jié)果是留下無數(shù)的詩詞。胡楊的根在黑暗的地底,生長一分便是一分快樂,苦中作樂,其苦無盡,其樂亦無盡。
胡楊之干——難為莖干沙暴中,當(dāng)先面對石飛揚(yáng)。
1964年10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然而在這背后的戈壁灘,有多少人獻(xiàn)出了自己的生命?鄧稼先作為其中一員,抱起被摔裂的原子彈,這是何等的愛國奉獻(xiàn)精神?當(dāng)性命攸關(guān)之時,他也決不說出一絲一毫的機(jī)密,“許身國威壯河山,力挺腰桿破萬難”是他最真實的寫照。
胡楊的莖干是最先面對飛沙走石的,它們的精神如同科研工作者面對惡劣的環(huán)境、國外的封鎖時,從不退縮,頑強(qiáng)不屈。最終莖干戰(zhàn)勝了沙暴,屹立在大地上,成為生命的象征。
胡楊之葉——亦有枝葉面熾陽,可敬為地投陰涼。
黃春生,多數(shù)人可能更熟悉他的網(wǎng)名,“朝陽冬泳怪鴿”,他以一句“奧利給”火爆全網(wǎng)。我們知道他搞笑怪異的行為舉措,知道關(guān)于他的作品,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出身、他年邁的父親與智力低下的弟弟?可他從不為這些而自卑。盡管被很多人所不解,盡管被很多人所謾罵,他的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希望。
胡楊的葉子在沙漠中需要接受毒日的炙烤,如同無數(shù)目光的聚焦,無數(shù)挫折的錘煉,意志不堅者,悲憫傷天者都將迅速敗下陣來,湮沒于黃沙之中。
樂觀者,樂天樂地其樂無窮;悲觀者,悲人悲式,其悲無盡,當(dāng)樂觀者們被世界以痛相吻時,他們也會回以歌唱,即便被命運(yùn)扼住咽喉,他們也會笑著撓撓命運(yùn)的胳肢窩。反觀那些悲觀者,何不學(xué)學(xué)胡楊?與風(fēng)沙,與挫折對抗,一天,一小時,一分鐘哪怕一秒,都是一種幸福,一種快樂,讓自己站立成一棵樹,在與風(fēng)沙的搏斗中,微笑著面對挫折,就如黃春生所喊:“我們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要怕,微笑地面對他,消除恐懼的最好方法就是面對恐懼。”
“堅持,才是勝利,加油,奧利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