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紅
河南省內(nèi)黃縣中醫(yī)院,河南 內(nèi)黃 456300
我國乙肝患者發(fā)病率高,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xiàn)肝硬化,臨床分為代償期和失代償期,腹水的形成多提示患者處于肝硬化失代償期,本病具有病情復雜、治療棘手、預后差、病死率高等特點[1]。西醫(yī)治療腹水主要是通過利尿、放腹水、腹水濃縮回輸?shù)龋唐诏熜э@著,但病情容易反復。中醫(yī)藥治療肝硬化腹水,可促進腹水消退、減少復發(fā)、延緩病情進展,臨床療效顯著[2]。筆者在臨床中通過辨證論治,采用西藥聯(lián)合一貫煎合豬苓湯治療肝腎陰虛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臨床療效較好,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12月至019年12月我院治療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30例,治療組年齡40~65歲,病程6~11年,對照組年齡41~67歲,病程7~11年。兩組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基本資料對比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3]及《肝硬化腹水及相關(guān)并發(fā)癥的診療指南》[4]中的乙肝肝硬化腹水診斷標準;中醫(yī)辨證分型符合《肝硬化腹水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5]中肝腎陰虛證標準:①腹大脹急,腰膝酸軟,目睛干澀,面色晦暗,口燥咽干,五心煩熱;②舌質(zhì)紅,苔少或花剝,脈弦細數(shù)。
1.3 納入標準 ①年齡18~65歲;②符合上述中西醫(yī)診斷標準;③腹水程度為中度或重度;④自愿參加并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①其他病因引起的腹水(如癌性腹水、結(jié)核以及心、腎源性腹水等;②合并肝性腦病、出血、感染等嚴重并發(fā)癥;③嚴重的心腦血管疾?。虎芤缽男圆畈荒芘浜贤瓿裳芯空?。⑤妊娠期、哺乳期婦女。
1.5 治療方法 兩組均進行保肝降酶、營養(yǎng)支持、補充蛋白、糾正電解質(zhì)紊亂等對癥治療,且治療期間囑患者注意休息,限制鈉水攝入。
對照組: ①利尿劑。呋塞米片(江蘇亞邦愛普森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32021428,20 mg/片),20 mg/次,2次/日;螺內(nèi)酯片(浙江亞太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33020111,20 mg/片)40 mg/次,2次/日;②抗病毒。恩替卡韋分散片(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100018,1 mg/片),0.5 mg/次,1次/日。
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基礎(chǔ)上,加服中藥一貫煎合豬苓湯,藥物組成:生地黃18 g,當歸15 g,枸杞子15 g,北沙參12 g,川楝子10 g,麥冬15 g,茯苓15 g,澤瀉9 g,豬苓15 g,滑石15 g(先煎),阿膠12 g。每劑1劑,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服用。兩組療程均為4周。
1.6 觀察指標 記錄用藥前后患者肝功能(ALT、AST、TBIL、ALB)指標的變化、用藥前后患者的腹圍、體質(zhì)量及24 h尿量,對比兩組治療總有效率。
1.7 療效判定 參照肝硬化腹水中醫(yī)診療規(guī)范專家共識意見進行臨床治療效果的判定[5]。①臨床緩解:癥狀消失,腹水、肢體水腫消退,B超提示無腹水,腹圍恢復正常,24 h尿量>1200 mL;②顯效:癥狀明顯改善,腹水、肢體水腫基本消退,B超提示腹水減少≥50%,腹圍縮小>5 cm,24 h尿量>1000 mL;③有效:癥狀有所改善,腹水、肢體水腫有所消退,B超提示腹水減少<50%,腹圍縮小>3 cm,但<5 cm,24 h尿量<1000 mL;④無效:癥狀及各項指標無改善或加重??傆行?臨床緩解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后,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3.33%,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3%,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對比 兩組治療前后ALT、AST、TBIL、ALB等肝功能指標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較對照組改善更為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對比
2.3 兩組治療前后腹圍、體質(zhì)量及24h尿量對比 兩組治療前后腹圍、體質(zhì)量及24h尿量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較對照組改善更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腹圍、體質(zhì)量及24h尿量對比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償期最為突出的臨床表現(xiàn)之一,與肝硬化后肝功能減退以及門靜脈高壓關(guān)系密切,患者往往出現(xiàn)腹脹、乏力等癥狀,腹腔積液可使腹部膨隆,壯如蛙腹,甚至導致臍疝形成,因橫隔上移,患者出現(xiàn)呼吸困難、心悸的臨床表現(xiàn),甚至引發(fā)感染、電解質(zhì)紊亂等嚴重并發(fā)癥,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現(xiàn)代醫(yī)學主要是通過服用利尿劑或穿刺放腹水的方式治療腹水[6],其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痛苦,但是長期用藥會產(chǎn)生電解質(zhì)紊亂,出現(xiàn)頭暈、乏力等不良反應,一旦停藥,患者腹水可能會加重[7],影響整體治療效果。
本病屬于中醫(yī)“臌脹”范疇,飲食不節(jié)、情志內(nèi)傷、感染血吸蟲、嗜酒無度等均是本病的病因,病位在肝,病理因素有氣滯、血瘀、水停[8],本病病程較長,反復發(fā)作,久病傷津耗液,導致陰虛,尤其以肝腎陰虛較為明顯,治療以疏肝滋腎為治其根本,利水為治其標[1]。一貫煎由北沙參、麥冬、生地黃、枸杞子、川楝子等藥物組成,具有滋陰疏肝的功效,其中方中重用生地黃滋陰養(yǎng)血、補益肝腎,具有滋水涵木之意;當歸、枸杞子養(yǎng)血滋陰柔肝;麥冬、北沙參滋養(yǎng)肺胃、養(yǎng)陰生津,意在佐金平木、扶土制木;川楝子疏肝泄熱,復肝臟調(diào)達之性。豬苓湯由豬苓、滑石、茯苓、阿膠、澤瀉五味藥物組成,具有利水、滋陰、清熱等功效,方中豬苓,歸腎、膀胱經(jīng),專以淡滲利水;茯苓、澤瀉利水滲濕,澤瀉兼有泄熱,茯苓兼有健脾以祛濕;滑石甘寒,可利水、清熱;阿膠滋陰潤燥,全方利水而不傷陰、滋陰而不礙濕。上述兩方合用,達到水腫消、陰津復的效果。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73.33%,在改善患者肝功能、腹圍、體質(zhì)量以及尿量方面較對照組具有明顯優(yōu)勢,一貫煎合豬苓湯治療肝腎陰虛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臨床療效顯著,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