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由于工作需要,又重新回到高三,承擔了高三13班的班主任,多年的班主任經歷告訴我,半路接班的班級,難度會很大。
第一次進入班級,并未覺得學生們有什么異常,但當第一天放學時,看到滿地的垃圾,我頓時崩潰了,在接下來的一周里,幾乎每天的垃圾都是兩大塑料袋。每日看著學生們大包小裹地帶來小食品或零食飲料,我發(fā)現他們太過浪費,已經到了“非管不可”的程度了。雪上加霜的是,剛從教務處調出以往的成績單,學年各班排名,本班級成績都是倒數第一,班級平均分被倒數第二的班級落下了35分,相當于班級每個人的成績都比別的班學生低了35分!面對這樣一個問題班級,想讓學生成績提高,我覺得單單抓學習,效果肯定不好,我打算從治理班級的衛(wèi)生開始。
我對學生們每日產生的垃圾進行了為期兩周的統計,并拍照記錄。兩周下來,結果讓我震驚:班級54人,共計收到飲料瓶空瓶986個、小食品袋532個、各種空奶盒234個!
班會上,我向學生們展示了兩周以來我拍攝的二十幾張值日工作清理出來的垃圾照片,并在黑板上寫出統計的結果,學生們也被嚇到了,我告訴學生們可口可樂和雪碧每百毫升含糖量約為11克,在包裝上可以查得,每瓶飲料500毫升,含糖量55克,那么986瓶,估計54230克,也就是54公斤的糖!
這時,我搬上來一只大箱子,把從超市買的幾十袋白糖擺滿了講桌,告訴學生這些是你們一周喝掉的糖。學生們眼睛都直了,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看得出學生們被自己喝掉這么多糖嚇壞了!我知道他們已經意識到了這些零食飲料確實危害很大,于是我趁機跟學生們約定一起努力去戒掉這些不好的習慣,倡議大家做一個“齋戒周”活動,所有人做到一周內不碰飲料和小食品,如果在地面上發(fā)現有小食品的痕跡,則“齋戒”順延增加一周,直到大家都能控制住自己對零食的欲望。
學生對零食的欲望是很難控制的,一周一周的順延,有時馬上堅持到周五了,又有人偷吃零食并掉落在地面上,導致下一周繼續(xù)執(zhí)行“齋戒”。
直到期末前的第三周,終于沒有人偷吃零食,班級內的每個人都在為了集體而努力克服自己的欲望,結束了長達10周,近70天的磨煉,此時的班級已經是大家習慣性的保持衛(wèi)生,也想不起來去買零食了,取代飲料的是白開水和水果,幾乎可以做到班級周垃圾量為一小袋,這個結果讓我很欣慰。
為了增加班級的凝聚力,我趁熱打鐵,組織了另一個有意義的活動:健康跑!
跑步是自愿參加,凡是愿意跟我在晚課后一起夜跑15分鐘的學生,我會發(fā)一個夜光腳環(huán),在體育場上,夜色中,發(fā)光的腳環(huán),隨著跑步中步伐的起落,像螢火蟲的光斑一樣。
開始的幾天,夜跑的學生三三兩兩,一周后,變成了螢火長龍,三四十人的隊伍,在操場上特別惹人注目!
讓人驚喜的是,班級的成績從原來的倒數第一的大分差距離,逐漸地縮短,后來竟然反超到年級第二,看得出學生們的凝聚力有多么強大,他們是可以做好的,只是不愿意去嘗試。
我鼓勵學生們堅持跑步,不管冬夏、不論雨雪,室外不能跑,我們換室內,跑步的習慣一直堅持到高考的前一天。
英國教育家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一個好習慣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行為變?yōu)榱晳T,習慣養(yǎng)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個動作,一種行為,多次重復,就能進入人的潛意識,變成習慣性動作。人的知識積累才能增長,極限突破等,都是習慣性動作、行為不斷重復的結果。如果學會運作潛意識技巧,就可以建立一種自動運作的“長效機制”,實現人生的奮斗目標!
編輯/王 ?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