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幾種藥劑配施防治水稻黑條矮縮病的田間藥效試驗

      2021-06-17 15:27李民劉敏劉元兵裴德明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21年2期
      關鍵詞:條矮縮病吡蚜噻蟲嗪

      李民 劉敏 劉元兵 裴德明

      摘要 在水稻秧田期采用70%噻蟲嗪種子處理WS包衣,一葉一針期使用25%吡蚜酮SC噴霧,移栽前使用25%噻蟲嗪WG噴霧,結合大田期治蟲加葉面肥配施的用藥模式,對防治稻飛虱控制水稻黑條矮縮病效果明顯,秧田期和大田期防蟲效果分別為93.75%、95.38%,未發(fā)生水稻黑條矮縮病病害。該藥肥配施模式對水稻生長安全,且能起到很好的增產效果。

      關鍵詞 70%噻蟲嗪種子處理WS;稻飛虱;水稻黑條矮縮病;防效;增產

      中圖分類號 S435.11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02-0135-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2.037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Field Trials of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Several Pesticides to Control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Disease

      LI Min,LIU Min,LIU Yuanbing et al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of Feixi County, Anhui Province,F(xiàn)eixi,Anhui 231200)

      Abstract 70% thiamethoxam WS was used to coat the seeds in the rice seedling stage, 25% pymetrozine SC spray was used in one leaf and one needle stage, and 25% thiamethoxam WG spray was used before transplanting,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mode of insect control and foliar fertilizer in the field, it had obvious effect on the control of rice planthoppers and the control of rice black stripe dwarf disease.The insect control effects in seedling stage and field stage were 93.75% and 95.38%, respectively, and no rice black stripe dwarf disease had occurred. This model was safe for rice growth and couldplay a very good role in increasing yield. This method of medication was safe for the growth of rice, and could play a good role in increasing yield.

      Key words 70% thiamethoxam WS;Rice planthopper;Rice black stripe dwarfdisease;Control effect;Increase yield

      水稻黑條矮縮?。╮ice blackstreaked dwarf disease)是以稻飛虱為傳毒媒介的水稻病毒性病害,分為黑條矮縮病和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1]。水稻整個生育期內都有可能會發(fā)生黑條矮縮病,以灰飛虱傳毒而引發(fā)病害流行,發(fā)病越早,為害水稻影響產量越大[2];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則主要以白背飛虱為媒介進行傳毒,該病毒可在白背飛虱的體腔和唾液腺中大量復制,病毒一旦侵入白背飛虱體內,該蟲則終身攜帶病毒并保有傳毒能力[3]。防治水稻黑條矮縮病控制該病毒流行,抓住防控最佳時期,在最易感病的秧田期和本田前期狠治稻飛虱是重點[4]。筆者通過藥效示范,摸索最佳的藥劑配施方法來壓低病蟲基數(shù),以期篩選出控蟲防病壯苗的藥肥配施方法來防控水稻黑條矮縮病。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藥劑 70%噻蟲嗪種子處理WS(先正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提供);10%吡蟲啉WP(江蘇豐山集團有限公司,市售自購);48%毒死蜱EC(江蘇豐山集團有限公司,市售自購);25%吡蚜酮SC(江蘇安邦電化有限公司,市售自購);25%噻蟲嗪WG、葉面肥(愛沃富與好施得)(江門市植保有限公司提供)。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肥西縣嚴店鄉(xiāng)植保服務專業(yè)合作社土地流轉承包田,總面積為0.57 km2。試驗地地勢平坦,土壤為黃白土,肥力中等,pH 6.2,有機質含量12.2 g/kg,氮含量1.6 g/kg,磷含量2.4 g/kg,鉀含量2.1 g/kg。選擇本地常種兩優(yōu)173水稻品種,肥水管理及栽培管理條件按當?shù)爻R?guī)管理。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4個處理,隨機排列,不設重復。分秧田期和大田期2個階段(表1和表2),秧田期每個處理小區(qū)面積約80 m2;大田期處理①、②、③均為800 m2;空白對照為667 m2(分2小區(qū),每小區(qū)333 m2)。

      1.4 施藥方法

      1.4.1 秧田期。5月16日,用已浸后水稻種子與70%噻蟲嗪種子處理WS調制的藥漿進行攪拌包衣,與10%吡蟲啉WP調制的藥漿拌種,5月17日催芽后播至相應的處理小區(qū);5月27日(一葉一針期)對秧田試驗處理①、處理②分別用25%吡蚜酮SC對水噴霧,處理③小區(qū)用25%吡蚜酮SC噴霧;6月21日(移栽前2d)用25%噻蟲嗪WG對處理①小區(qū)噴霧,用10%吡蟲啉WP對處理②小區(qū)噴霧。

      1.4.2 大田期。6月23日秧苗移栽至5個示范處理小區(qū),6月30日(移栽后7 d)用48%毒死蜱EC+愛沃富分別對示范處理區(qū)①、②噴霧,示范處理區(qū)③未用藥劑處理;7月8日(移栽后15 d)用25%吡蚜酮SC+好施得對示范區(qū)處理①、處理②噴霧,處理③用25%吡蚜酮SC噴霧。

      1.5 調查內容與方法

      1.5.1 調查時間。6月21日(移栽前2 d,秧田期最后一次用藥前)和7月15日(大田期第二次用藥后7 d)各調查一次田間稻飛虱蟲量;8月28日(齊穗后)水稻黑條矮縮病發(fā)病穩(wěn)定期調查病株率;10月6日水稻黃熟收割期測產。

      1.5.2 調查方法。秧田期稻飛虱調查采用隨機取樣查5點,每點0.1 m2,記錄數(shù)據(jù)并計算蟲量和防效;大田期稻飛虱采用平行雙行跳躍式取樣法,查10點,每點2叢,用方形白瓷盤對準稻株用力拍3次,然后按種群統(tǒng)計稻飛虱的數(shù)量并計算防效[5];大田期水稻黑條矮縮病每個處理采取全田目測法(發(fā)病較輕,空白對照區(qū)叢發(fā)病率﹤1%),查病叢數(shù)、病株數(shù)并計算防效;于水稻黃熟收割期,測定每處理區(qū)的稻谷千粒重及產量。

      1.5.3 對作物的直接影響。在秧田期和本田期,注意觀察各處理區(qū)出苗率和安全性,記錄水稻長勢和長相,如水稻葉色、苗情(壯弱)等,同時留意周邊的環(huán)境影響[6-8]。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的防治效果

      2.1.1 秧田期稻飛虱的防治效果。從表3可以看出,秧田期藥劑處理小區(qū)的蟲量均遠小于空白對照區(qū),處理①的蟲量僅為2頭/m2,空白對照區(qū)蟲量高達64頭/m2。處理③、②、①的防治效果依次升高,處理①防治效果最好,防效高達93.75%,處理②和③防效分別為87.5%、78.13%。

      2.1.2 大田期稻飛虱的防治效果。

      大田期用藥處理區(qū)稻飛虱的發(fā)生情況在各處理間雖然差別較大,但田間蟲量均未超過70頭/百叢,遠低于空白對照區(qū)蟲量400頭/百叢。處理①防治效果高于處理②、③,3個處理防治效果分別為95.38%、88.75%、82.5%(表3)。

      2.1.3 齊穗期水稻黑條矮縮病的防治效果。在齊穗期調查各處理區(qū)水稻黑條矮縮病發(fā)病情況,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處理①未見發(fā)病株,防效為100%,處理②、③病株率分別為0.24%、0.37%,防效分別為89.09%、83.18%,空白對照區(qū)病株率為2.2%。處理區(qū)和空白對照區(qū)均無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fā)病株。

      2.2 產量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配施葉面肥的處理區(qū)有效分蘗數(shù)多于未施處理區(qū),施肥區(qū)處理①多于處理②。處理①產量高達9 934.95 kg/hm2,增幅為13.04%;其次為處理②和③,產量分別為9 460.50、9 934.95 kg/hm2,增幅分別為7.64%和6.00%。

      3 結論與討論

      水稻黑條矮縮病的防控效果與田間稻飛虱防治密切相關,防病先治蟲是取得防效的關鍵措施[9]。通過對傳毒媒介害蟲的防治,并對后期水稻田間生長進行調節(jié)的一套藥肥配施用藥技術避免了單一的施藥技術[10-11],治蟲、防病、壯苗的有機結合,水稻田間管理將事半功倍。

      秧田期用70%噻蟲嗪種子處理WS包衣、25%吡蚜酮SC噴霧、25%噻蟲嗪WG噴霧,結合大田期治蟲加葉面肥配施,防治稻飛虱控制水稻黑條矮縮病效果明顯。試驗示范期間,該配施方案對秧田期、大田期水稻生長安全,未見藥害現(xiàn)象發(fā)生,也未見田間其他生物安全性受到影響。方案中治蟲防病的同時配施葉面肥,水稻根系發(fā)達,長勢健壯,分蘗增加,且水稻葉色濃綠,不易早衰,提高了結實率和千粒重,有利于增產豐收,對水稻的田間管理具有一定的參考指導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熙彬,蔣德春,楊洪,等.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對水稻營養(yǎng)物質和兩種稻飛虱解毒酶活性的影響[J].山地農業(yè)生物學報,2019,38(4):13-18.

      [2] 任應黨,魯傳濤,王錫鋒.水稻黑條矮縮病暴發(fā)流行原因分析:以河南開封為例[J].植物保護,2016,42(3):8-16.

      [3] 鄧瑤,劉玉娣,王香萍,等.感染和未感染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毒的白背飛虱成蟲唾液腺轉錄組比較分析[J].昆蟲學報,2018,61(4):449-457.

      [4] 紀翠紅.永安市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fā)生特點及防控措施[J].中國植保導刊,2014,34(9):33-34.

      [5] 蘇永新,夏子健,饒樹亮,等.不同藥劑組合防治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示范[J].湖北植保,2013(3):24-26.

      [6] 陳卓,李向陽,俞露,等.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防控藥劑的創(chuàng)制與應用[J].植物保護學報,2017,44(6):905-918.

      [7] 胡佳貴.南方地區(qū)水稻黑條矮縮病藥劑防控試驗[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4(13):137,144.

      [8] 杜桂麗.70%噻蟲嗪種子處理可分散粉劑水稻包衣種子藥效防控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5(7):130-131.

      [9] 李國君,卓曉光,郭榮,等.60%吡蟲啉懸浮拌種劑(高巧)對防治水稻飛虱和預防病毒病的效果評價[J].生物災害科學,2014,37(3):254-259.

      [10] 張國,于居龍,束兆林,等.10%三氟苯嘧啶SC拌種水稻對稻飛虱的防效及安全性評價[J].南方農業(yè)學報,2019,50(12):2695-2702.

      [11] 唐濤,馬明勇,符偉,等.三氟苯嘧啶·溴氰蟲酰胺對水稻稻飛虱及螟蟲的田間防治效果評價[J].植物保護,2019,45(3):215-221.

      猜你喜歡
      條矮縮病吡蚜噻蟲嗪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與防治措施
      噻蟲嗪、吡蟲啉灌根防治蘋果綿蚜及砧穗組合抗性試驗
      噻蟲嗪在農田土壤中環(huán)境行為的研究進展①
      毒氟磷藥劑防控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藥效試驗
      噻蟲嗪及其代謝物噻蟲胺在冬棗中的殘留動態(tài)研究
      控制釋放農藥顆粒劑吡蚜酮防治稻飛虱田間藥效試驗總結
      推廣新型農藥噻蟲嗪防治甘蔗葉部害蟲突破14萬公頃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防治水稻白背飛虱效果研究
      惡性競爭導致吡蚜酮價格下滑
      新型復配藥劑對稻飛虱的防治效果
      太白县| 横峰县| 湘乡市| 桐城市| 丰原市| 山东| 应用必备| 沅陵县| 红桥区| 古蔺县| 栾城县| 南通市| 政和县| 武隆县| 新建县| 平昌县| 蒲城县| 游戏| 南木林县| 汉源县| 邹平县| 巴塘县| 玛纳斯县| 石景山区| 秦安县| 江城| 房山区| 海口市| 格尔木市| 伊吾县| 沙田区| 新竹县| 合水县| 赤水市| 儋州市| 靖宇县| 郎溪县| 崇明县| 凉城县| 靖边县| 阿拉善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