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妍
我上小學六年級時,媽媽不知哪兒來的興致,竟買了塊留言板,掛在我的房門上??次乙荒樢苫螅瑡寢屝Σ[瞇地對我說:“我把想說的話寫在留言板上,這樣是不是挺方便的?”我聽了暗自偷笑,有什么話當面說或打個電話不就行了嗎?媽媽真是“返老還童”了,這留言板買了也沒什么用。
第二天早晨,我打著哈欠走出房間,視線無意間落在了那塊留言板上,上面是媽媽娟秀的字跡:“寶貝,媽媽先去上班了,豆?jié){在桌子上,飯在微波爐里,上學時別忘了帶杯子,路上小心點兒。——媽媽”
我都多大了,還把我當小孩兒呢?媽媽真是幼稚又嘮叨,我不禁笑出聲來,心里卻暖暖的。
中午,我頂著烈日回家時,汗流浹背,媽媽卻不在家。留言板上,早晨的留言已被擦去,取而代之的是:“飯已做好,吃完飯后,休息一會兒再去寫作業(yè)喲!——媽媽”
哈哈,媽媽還真用留言板上了癮!
傍晚,我拖著沉重的步伐回家時,媽媽已經(jīng)在廚房做飯了。留言板上還是那熟悉的字跡:“天熱,去洗個澡吧!——媽媽”
這次我笑出了聲,走進廚房,問:“媽媽,您明明在家,為什么還要在留言板上留言呢?”媽媽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這不是怕你嫌我嘮叨嗎?”我頓時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之前我沒少抱怨媽媽的嘮叨。沒想到媽媽這么在意我說的話,我感到一股酸楚直沖鼻腔,忙轉(zhuǎn)過身回到我的房間。
晚上,我坐在書桌前思考那些難以解答的題目,明亮的臺燈點亮了黑暗的夜,卻沒有點亮我的思路。我站起身,伸伸腰,走出房門,又在留言板上看到熟悉的字跡:“茶幾上有綠豆湯,累了就休息一會兒。——媽媽”喝著冰涼甘甜的綠豆湯,仿佛有一縷清風拂過,我的浮躁不安頓消,整個人平靜下來。
墻上的掛鐘嘀嗒嘀嗒響,時鐘慵懶地指向1 1點。那些難纏的題目終于被我解決,我輕輕地舒了一口氣,站起身,踱出房間,習慣性地瞅了瞅留言板,上面竟然還有字:“早點兒睡,別太累了,休息好,精神才足。——媽媽”
我轉(zhuǎn)身望向還亮著燈的媽媽的房間,淚眼婆娑。媽媽,您知道嗎?這留言板于我已不可或缺。
(福建省安溪縣恒興中學 黃婉瑜指導老師 林躍生)
故事緣起:媽媽買了塊留言板?!拔摇薄鞍底酝敌Α迸c“這留言板買了也沒什么用”均為伏筆。
早晨,媽媽的第一份留言登場?!拔摇毙寢層字?、嘮叨,“心里卻暖暖的”。對第一份留言的描述較為詳細。
中午,媽媽寫下第二份留言?!拔摇睂寢尩牧粞陨习a哈哈一笑。“休息一會兒再去寫作業(yè)喲”與許多家長口中的“趕緊寫作業(yè)”形成鮮明對比。略寫第二份留言。
傍晚,媽媽寫下第三份留言。寫“我”與媽媽的對話,巧妙揭示媽媽用留言板的良苦用心,顯示出作者靈活、高明的敘事手段。作者的感慨——“沒想到媽媽這么在意我說的話,我感到一股酸楚直沖鼻腔”,感人至深。詳寫第三份留言。
晚上,媽媽寫下第四份留言。媽媽準備的綠豆湯為“我”消除學習帶來的浮躁和不安,讓“我”平靜下來。文筆比較含蓄,用一個比喻句來寫媽媽的細致與體貼,動人心弦!這段描寫較詳細。
深夜,媽媽寫下一天里的第五份留言,看完,“我”不禁淚眼婆娑。注意這些細節(jié)性描繪:“習慣性地瞅了瞅留言板,上面竟然……我轉(zhuǎn)身望向還亮著燈的媽媽的房間”,“習慣性”“竟然”“轉(zhuǎn)身”“還”這些詞語的運用,實在是太精彩了!把媽媽的深切關(guān)愛與“我”已經(jīng)深刻領(lǐng)悟到媽媽的愛表達得十分充分。最后一句抒情自然,是關(guān)鍵的點題句,寫得簡潔,但感情很飽滿,讓人看了深深認同。
總評
看完這篇文章,筆者對這位媽媽贊嘆不已,她以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寶貝,媽媽愛你!以你喜歡的方式愛你!
這是真愛!
請問天底下有哪個媽媽不愛自己的孩子?如果說這個問題的答案不言自明,那么我相信面對“孩子接收到這些愛了嗎?”的問題,許多家長就要沉思一番了。
有愛還不夠,還要會愛,以孩子喜歡的方式去愛!
我們最常見到的,也是最令孩子反感的家長跟孩子交流的方式是嘮叨、催促,打罵還在其次?!翱禳c起床”“怎么還不寫作業(yè)”“你總是這么粗心”“早點睡”……嘮叨不痛不癢,但如蒼蠅般縈繞在你耳朵邊,你趕不走,躲不開,而且均以“我是為你好”的名義,令你厭煩、焦慮、痛苦,卻無可奈何。
而這位媽媽,孩子不喜歡嘮叨,就改用留言板,多么體貼!一天五份留言, 而且字跡娟秀,多么用心!留言嘛,總不能再三重復,寫一遍就可以了,而且是無聲的;孩子還可以選擇,愿意看就看,不開心了,忙了,可以不看。這樣的交流方式與以前的對比,效果怎么樣呢?以前“我沒少抱怨媽媽的嘮叨”,現(xiàn)在“這留言板于我已不可或缺”。這愛真正被孩子接收到了,這愛已經(jīng)如空氣般包圍著孩子,不可或缺,且讓他舒適自在。
此文不但主題突出,富有感染力,運用的遞進式結(jié)構(gòu)也很值得中學生學習。文章按時間順序記述了媽媽給“我”留言的故事。敘事很有章法,時間線很明晰,每個時間段的內(nèi)容均由兩部分組成:媽媽的留言與“我”的反應。“我”由最初的“暗自偷笑”到最后的“淚眼婆娑”。一般來說,記述這樣的內(nèi)容,文章形式上應該很整齊,同時也會顯得比較呆板,但此文寫得很靈動,甚而有點搖曳多姿。首先,面對媽媽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料和心靈上溫柔體貼的撫慰,作者的態(tài)度和感情也在不斷變化。再次,作者靈活多變的敘事手段也為文章增色不少,比如敘事有詳有略,一些小插曲的巧妙嵌入,運用敘述、抒情、議論等多種寫作手法,運用修辭等。文章非常耐讀,讓讀者收獲愉悅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