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素蜜
閱讀是積累知識的一種過程,更是學生素質(zhì)提升的重要途徑。一篇文章就是一個故事,每讀一本書、一篇文章,就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獲和感悟。在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強調(diào)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讀、說、聽、寫”四項基本功,可見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一大抓手。那么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下面談談本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水平三點體會。
一、注重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
在教學時,教師應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樹立“以讀為主”的理念,讓學生放下思想包袱,排除畏懼心理,逐步走向愛讀書,想讀書,樂于讀書,善于讀書。
(1)內(nèi)外結(jié)合,由內(nèi)引外,由外補內(nèi)。在課堂上,老師通過課內(nèi)知識點講解,不斷向課外類似而且又有吸引力的知識進行延伸引導,留下一點懸念讓同學們?nèi)プ穼ら喿x。如學習了《詹天佑》之后,我會跟孩子們說像詹天佑這樣的愛國人士還有很多,以此激發(fā)學生課外尋找和閱讀相關(guān)的愛國人物故事興趣,于是推薦閱讀《錢學森》、《童第周》,使同學們對科學家愛國情懷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和尊重,從而加大自己對知識的熱愛追求,進一步樹立自己遠大理想。
(2)捕捉住好奇心。我發(fā)現(xiàn)當前小學生對寫景敘事以及人物故事等文章,閱讀起來興趣比較高,而對一些以抽象性或從未接觸的事物為主的課文就興趣低下的情況,我搜索了一些相關(guān)趣味性、或一些科學難解之謎的故事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如《秦兵馬俑》、《世界地圖引出的發(fā)現(xiàn)》,這樣的文章或平實,或時代遠古,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感悟理解,就一般老師而言,要真正上好這一節(jié)課也是相對比較吃力。為使學生排除閱讀上心理困難,我先提出了有關(guān)修筑長城的故事,由此導出先秦時代背景,可以先讓學生帶著想弄清楚問題根源去閱讀,在比較短的時間內(nèi)抓住了課文的中心,以及主體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段落,把握課文基本內(nèi)容也顯而易見了。
(3)激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梢钥隙ǖ氖牵蠖鄶?shù)學生閱讀潛能是無限大,關(guān)鍵是老師如何去激發(fā)。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我對每篇重點課文進行一次全新創(chuàng)作,難點在哪?重點在哪?學生會有什么樣的想法?在學的過程會碰到哪些問題等,如何讓學生在課堂內(nèi)外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我事先都進行了分析探討。在學完《爬山虎的腳》之后,要求學生自己觀察一種植物的形態(tài)和特點,在課堂討論時學生們就會各抒己見、滔滔不絕,然后在班上進行評選“觀察不能手”活動。
(4)合理安排課外閱讀。根據(jù)學生年齡、性格、性別、心理特點不同,閱讀興趣愛好各有差異,我在推薦課外讀物也要因人而異,由淺及深,由短及長。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我推薦篇幅較短、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兒歌、古詩、童話和寓言故事,例如《安徒生童話》、《弟子規(gu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中年級學生推薦文學名著《愛的教育》、《伊索偶言》等。自主閱讀能力相對高的高年級學生,可推薦篇幅較長、內(nèi)容豐富四大名著《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以及《100個奧運冠軍的故事》和共和國開國元帥等相關(guān)讀物。
二、注重基本功的培養(yǎng)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學會閱讀的基本功,閱讀這門功課與修成正果目標也為期不遠了。作為語文老師,一定要要求學生在字詞句篇上下苦功夫,通過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原始教學,讓學生盡快掌握和熟悉運用更多的詞語,從而增強學生在閱讀文章中的感性認識,盡量減少因詞義的不理解而影響文章閱讀的速度和質(zhì)量。
首先學會默讀。平時我們要求大家開口朗讀。但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默讀也是一種更高的境界,更體現(xiàn)出閱讀的一種能力。默讀可以做到邊讀邊想,反復推敲,促使學生感知課文整體結(jié)構(gòu)和基本內(nèi)容;同時默讀還可以自定一定的速度,一般會比朗讀快一倍;更加有利的是默讀不會使人產(chǎn)生疲勞,更加利于記憶。
其次,學會精讀。對于文章篇幅不長,內(nèi)容必須理解掌握的,或是名篇名著的重點段落要指導精讀,爭取逐句逐段理解,把握文章精髓,概括要點,或是反映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思想感情。
第三,學會思考讀。閱讀離不開思考,沒有思考的閱讀等于白費勁。閱讀的基本要求也就是邊讀邊思考,只有帶著問題思考,閱讀才有針對性,才有成效。教師在學生閱讀前,先提出具體的要求。然后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思考。
三、注重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俗語說習慣成自然。閱讀要當成一種愛好,形成一種習慣,需要學生、老師和家庭教育多方共同努力。在平時教學中,我主要培養(yǎng)學生四個良好閱讀習慣:
一是“專心致志”習慣。專心是成事保證。當前,還有部分學生在閱讀中專心致志,邊讀邊走神,閱讀任務雖然完成了,問題卻一問三不知,無法從根本上去解決專心閱讀問題。為此我們作為教師嚴格地教會他們制定學習閱讀安排計劃,在閱讀時切不能分心,更不能三心二意,確保心在一處讀,進入角色讀,才能從中得到體會,從中取得收獲。
二是“常練多讀”的習慣。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提高閱讀能力水平,沒有太多的捷徑,只有多誦讀不同類型文章,多角度思考,常讀常新,才能做到經(jīng)久不忘,受益終生。
三是“鞏固提高”的習慣。孔子曰:“溫故而知新”。要做到新知識不斷,舊知識不忘,唯有堅持復習好昨天的功課,才能鞏固好舊的知識,大大提高今天的新知識。
四是“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在閱讀中,不能光讀不思考,要時刻督促學生自覺養(yǎng)成動手動筆劃出重點段落,重點句子和重點詞語,對不理解的給予標識,翻閱、查找、收集資料,堅持做好記讀書筆記的好習慣。這樣,才能在閱讀中得到更大的收獲。
【參考文獻】
[1]楊祖年.淺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少兒科學周刊(教學版),2014(07).
[2]閉超群.淺析農(nóng)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與對策[J].教育界,2018(01).
[3]田拴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