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萬威,耿 建,楊逸帆,王 霞,傅涓涓,潘修成
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 感染性疾病科,江蘇 徐州 221002
在我國,HB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細胞癌發(fā)生的主要病因[1-2],其中機體抗HBV天然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反應不足是HBV感染慢性化的關鍵原因[3]。漿樣樹突狀細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是人體產生內源性Ⅰ型IFN的主要天然免疫細胞[4],不僅直接發(fā)揮抗病毒作用,還能激活自然殺傷細胞、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和髓樣樹突狀細胞,從而誘導并增強抗病毒免疫應答[5]。既往研究[6-8]發(fā)現(xiàn),HBV顆?;騂BsAg抑制pDC通過Toll樣受體9(TLR9)通路表達IFNα,可能是HBV感染慢性化的重要原因。近期研究[9]發(fā)現(xiàn),pDC中還存在不依賴TLR9的Ⅰ型IFN信號通路,即環(huán)鳥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IFN基因刺激蛋白(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Ⅰ型IFN信號通路。STING是調控Ⅰ型IFN基因表達的重要接頭蛋白。細胞內游離的雙鏈DNA在cGAS作用下,催化合成的環(huán)鳥甘酸-腺苷酸(cyclin GMP-AMP,cGAMP)直接激動STING 蛋白,然后通過TBK1介導干擾素調節(jié)因子3(IRF3)核轉移進而誘導Ⅰ型IFN表達[10]。作為產生內源性Ⅰ型IFN的主要細胞,pDC可以攝取HBV顆粒、HBsAg等,并與其相互作用進一步影響pDC功能[4]。目前關于HBV感染和STING誘導的天然免疫應答通路之間關系的研究較少,HBsAg對pDC的STING-Ⅰ型IFN通路是否有抑制作用尚未見報道。本研究初步觀察HBsAg對pDC通過激活STING通路表達Ⅰ型IFN功能的影響,以期進一步揭示HBV持續(xù)感染的發(fā)生機制,同時為慢性HBV感染免疫治療方案的制訂提供新的靶點。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16年2月—12月于徐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感染性疾病科門診及住院的慢性HBV感染者及體檢的健康成人外周靜脈全血。慢性HBV感染診斷標準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11]。排除標準:(1)除外HCV、HDV或HIV重疊感染;(2)妊娠或哺乳期婦女;(3)合并酒精性肝炎、免疫性疾??;(4)伴其他嚴重疾病如惡性腫瘤,嚴重心、肺、腎、精神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
1.2 材料 淋巴細胞分離液(Excellbio,中國),IFNα ELISA試劑盒(Excellbio,中國),IFNβ ELISA試劑盒(Excellbio,中國),TNFα ELISA試劑盒(Excellbio,中國),2′3′-cGAMP(Invitrogen, 法國),F(xiàn)ITC標記鼠抗人單克隆抗體(eBioscience,美國),BDCA4樹突狀細胞分離試劑盒(Miltenyi Biotec, 德國),磁珠分選套裝(Miltenyi Biotec, 德國)。
1.3 方法
1.3.1 收集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 分別采集慢性HBV感染者和健康成人外周靜脈血,用淋巴細胞分離液以聚蔗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PBMC,培養(yǎng)基懸浮供后續(xù)實驗取用。
1.3.2 PBMC培養(yǎng) 慢性HBV感染者與健康成人PBMC(2×106/ml)分別加入cGAMP(終濃度200 nmol/L)刺激16 h后留取上清-80 ℃保存。健康成人PBMC(2×106/ml)加入HBsAg(50 μg/ml)孵育24 h,然后加cGAMP(終濃度200 nmol/L)刺激16 h,同時設置對照組,留取培養(yǎng)上清-80 ℃保存。
1.3.3 磁珠分選 按前述方法獲取健康成人PBMC(2×106/ml)以磷酸緩沖鹽溶液(PBS)(100 μl)懸浮,分別加FCR-Blocking(100 μl)、抗-BDCA4(10 μl)后混勻、孵育、洗滌并離心后去上清,用PBS重懸后,按套裝操作說明上機分選pDC。取分選后的PBMC即pDC - PBMC(1×106)體外以cGAMP按前述方法處理后收集上清供ELISA檢測細胞因子,同時設置未去除PBMC作為對照組。
1.3.4 流式細胞術計數(shù)pDC 健康成人PBMC分別按前述方法予以HBsAg和cGAMP處理后,用100 μl的PBS懸浮并加入FITC標記鼠抗人單克隆抗體CD3、CD14、CD16、CD19、CD20、CD56各5 μl,再加入PE標記的CDl23和APC標記的CD303各10 μl,然后加FCR-Blocking 20 μl,室溫避光孵育30 min。加入固定劑A 100 μl,固定15 min后離心(1500 r/min,5 min)棄上清,100 μl PBS懸浮并加固定劑A 100 μl,送流式細胞儀檢測pDC細胞頻數(shù),APC-CD123和PE-BDCA2雙陽性的細胞即為pDC。
1.3.5 ELISA檢測細胞因子 根據(jù)ELISA試劑盒說明書分別檢測研究對象血清IFNα、IFNβ和TNFα水平。檢測細胞上清IFNα水平。
1.4 倫理學審查 本研究經由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XYFY2020KL05201,入組患者均采取自愿原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2.1 一般資料 共納入慢性HBV感染者43例,男27例,女16例,平均(32.43±8.60)歲;健康成人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25.52±11.15)歲。2組研究對象在年齡、性別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
2.2 慢性HBV感染者PBMC生成IFNα水平降低 與健康對照組相比,慢性HBV感染者的PBMC分泌IFNα水平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868,P=0.001)。而2組間TNFα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0.05)(表1)。此外,以cGAMP激活STING通路,在慢性HBV感染者或健康對照組PBMC培養(yǎng)上清中均未檢測到IFNβ分泌。
表1 cGAMP刺激慢性HBV感染者和健康人群 PBMC細胞因子表達
2.3 HBsAg抑制cGAMP誘導健康成人PBMC分泌IFNα的能力 將HBsAg與健康人PBMC預先共孵育,然后以cGAMP刺激,采用ELISA檢測培養(yǎng)上清IFNα水平。結果顯示,cGAMP刺激可誘導健康人PBMC高水平分泌IFNα,而預先與HBsAg共培養(yǎng)過的PBMC分泌IFNα水平(448.5±52.0)相比,未培養(yǎng)組(571.0±30.8)明顯降低(t=4.500,P=0.011)。
2.4 cGAMP誘導健康人PBMC中pDC生成IFNα 采用磁珠分選法去除健康人PBMC中的pDC,以cGAMP刺激16 h,ELISA法檢測上清液中IFNα水平,并與未去除pDC的健康人PBMC比較,結果顯示去除pDC組PBMC(pDC- PBMC組)培養(yǎng)上清IFNα水平(164.50±40.73)較未去除組(339.50±35.334)顯著降低(t=6.482,P=0.001)。
2.5 HBsAg抑制cGAMP-STING通路激活后健康人PBMC中pDC頻數(shù) 將健康成人PBMC預先與HBsAg共培養(yǎng)后并予cGAMP刺激,以流式細胞術分析pDC頻數(shù),結果顯示cGAMP組外周血pDC細胞頻數(shù)明顯高于HBsAg+cGAMP組(P<0.05)(表2)。
表2 HBsAg對cGAMP刺激后的PBMC中pDC頻數(shù)的影響
HBsAg是HBV的外膜蛋白,在HBV感染期間大量產生,并游離存在于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循環(huán)。長期高載量HBsAg可導致抗HBV特異性T淋巴細胞耗竭以及干擾中和抗體結合[12]。不僅如此,HBsAg對機體抗HBV天然免疫反應也有抑制作用。近年研究[6]發(fā)現(xiàn),HBsAg對pDC中TLR9通路誘導生成IFNα有抑制作用,可能是慢性HBV感染者外周pDC功能低下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結果顯示,慢性HBV感染者外周pDC功能低下還與其STING通路誘導IFNα表達受到HBsAg抑制有關。
胞質中的游離DNA被DNA識別受體cGAS識別后,催化合成cGAMP以激活靶定在內質網上的STING蛋白,進而活化IRF3入核介導Ⅰ型IFN或活化NF-κB介導TNFα及IL-6等炎癥因子表達[13-15]。本研究以cGAMP體外刺激PBMC,結果顯示,慢性HBV感染者PBMC分泌IFNα能力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而2組間TNFα分泌無明顯差異,提示慢性HBV感染者PBMC中STING-IRF3-IFNα分泌通路受到影響,而TNFα表達量無明顯改變。
慢性HBV感染者cGAMP誘導PBMC分泌IFNα水平低下可能與HBV顆粒、HBsAg或HBeAg等對其的抑制作用有關。已有研究[6]證實,HBsAg對pDC中TLR9誘導的IFN反應產生抑制作用,筆者推測HBsAg可能對cGAMP誘導PBMC的Ⅰ型IFN表達也有抑制作用。本研究以HBsAg預先與健康人PBMC共孵育,發(fā)現(xiàn)cGAMP誘導HBsAg預處理的健康人PBMC分泌IFNα的水平明顯低于未經HBsAg預處理組,證實了筆者的推測,即HBsAg對cGAMP誘導PBMC通過STING通路表達IFNα能夠發(fā)揮抑制作用。
pDC是機體產生內源性IFNα的主要細胞,是人體天然免疫應答的主要組成部分。有研究[5]報道,pDC受到HBV刺激后,分泌IFNα的能力是其他血細胞的100~1000倍。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將PBMC中pDC采用磁珠分選法去除后,再用cGAMP予以刺激,結果顯示,去除pDC的PBMC分泌IFNα能力顯著降低,證實pDC是PBMC中cGAMP激活STING通路產生IFNα的主要細胞。
為了進一步研究HBsAg對外周血pDC功能影響的機制,筆者用流式細胞儀檢測pDC頻數(shù),結果發(fā)現(xiàn)cGAMP作用下的PBMC中pDC頻數(shù)增加,而HBsAg預孵的PBMC在cGAMP作用下pDC頻數(shù)明顯下降。這可能是HBsAg抑制cGAMP誘導PBMC分泌IFNα的重要原因,具體機制筆者團隊正在進一步研究中。
綜上所述,HBsAg對cGAMP激活pDC中STING通路表達IFNα有抑制作用,這對進一步研究HBV持續(xù)感染的免疫發(fā)生機制及慢性HBV感染的免疫治療方案的制訂具有重要意義。
利益沖突聲明:本研究不存在研究者、倫理委員會成員、受試者監(jiān)護人以及與公開研究成果有關的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杜萬威、耿建、潘修成負責課題設計;杜萬威、耿建負責實驗操作,資料分析和撰寫論文;楊逸帆、王霞、傅涓涓參與收集數(shù)據(jù),修改論文;潘修成負責擬定寫作思路,指導撰寫文章并最后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