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次仁是雅隆扎西雪巴藏戲傳承人和推動者,30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傳承與保護這一古老的民族瑰寶。
藏戲在藏語中被稱作阿杰拉姆,是藏族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被譽為“藏族傳統(tǒng)文化的活化石”。據(jù)史料記載,藏戲形成于14世紀,至少有600多年的歷史,比京劇還要長約400年。
藏戲文化源遠流長
藏戲的開山鼻祖唐東杰布(1385-1464年)其實是位著名的建筑師。當時,他提出要在西藏的重要河流上修建鐵橋來改善交通。為了這個宏大夢想,唐東杰布跋山涉水,走遍西藏,為橋梁工程募集資金。
在途中,唐東杰布得知藏族人民都有個共同的愛好——觀看藏戲。為了盡快籌到捐款修建鐵橋,他請來西藏瓊結縣一位農戶家的7位美貌出眾的姐妹擔任歌舞演員。這個辦法果然奏效,唐東杰布很快籌齊修建鐵橋資金。隨著鐵橋越修越多,唐東杰布和他的文藝表演團也越來越有名,因此唐東杰布被認為是“藏戲之父”。
據(jù)史料記載,唐東杰布在西藏各地共建造鐵鏈橋58座。他被藏族人民認為是一位對藏族建筑業(yè)、冶金、藏戲藝術做出突出貢獻的人。
如今,為了紀念唐東杰布,藏族人民在表演藏戲時,通常在戲場中央供奉一幅他的唐卡或者雕塑;在演出尾聲時,所有參演演員和觀眾還會
為這幅唐卡或塑像敬獻哈達,以示紀念和敬仰。
藏戲代代相傳至今,富有頑強的生命力。它于2009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名錄。
精益求精弘揚傳承
通常情況下,藏戲一般在西藏拉薩每年一度的雪頓節(jié)、西藏各地的望果節(jié)、各種官方活動、或者在一些旅游景點等時節(jié)和場合進行演出。
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藏戲成為備受歡迎的劇目之一。藏戲由序曲、主體、結語三大部分構成,唱腔有多達20多種,不同的唱腔表現(xiàn)不同的性別、年齡、情感、情節(jié)和人物等。藏戲中的情節(jié)動作有攀巖、航海、飛行、出海、騎馬、擒拿、拜佛等。藏戲演員從頭到尾都要佩戴面具,這是其重要的藝術特點。
藏戲表演不需要固定的舞臺,村中的一塊空地,灌木叢中的一片草坪,大帳篷里或大帆布下,都可以成為它的舞臺。藏戲的表演時間也比較靈活,可以從兩三小時到七八個小時,甚至若干天不等。
據(jù)著名詞作家、自由撰稿人楞本才讓·二毛介紹,藏戲傳統(tǒng)劇目接近二十部,其中保存完整、流傳廣泛的是八大藏戲劇本。它們被出版成書,現(xiàn)今中文翻譯版也有許多。
近年來,一些藏戲專業(yè)團隊把藏戲改編成適合在舞臺上演出的舞臺戲,對此楞本才讓·二毛認為不同藝術形式的改編有利于藏戲的傳承與發(fā)展,但要解決好如何優(yōu)秀地呈現(xiàn)地域內涵、民族意蘊的問題。
另外,針對藏戲在當今的發(fā)展?jié)撃?,他指出可以在尊重地域文化的前提下與旅游業(yè)相結合,或突破語言界限運用融媒體技術,產業(yè)化運作,促進市場化。“比如建造藏戲劇院、博物館,制作線上藏戲平臺、節(jié)目,對藏戲文化進行精益求精的發(fā)揚和傳播。”楞本才讓·二毛說。
藏戲傳承人尼瑪次仁
扎西曲登村以其獨特的黃面具流派雅隆扎西雪巴藏戲而聞名于整個西藏。尼瑪次仁是雅隆扎西雪巴藏戲傳承人和推動者,30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傳承與保護這一古老的民族瑰寶。
現(xiàn)年49歲的尼瑪次仁是家族第11代藏戲傳承人。他自幼就對藏戲文化情有獨鐘,在上山放牧的過程中從師一名一起放牧的藏族老阿媽,學會了戲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說唱風格的唱腔?!拔覄倽M16歲那年,就被村里的藏戲團招收演藏戲,因為我可以嫻熟地背誦所有藏戲中的臺詞,也熟悉大部分唱腔?!蹦岈敶稳收f。
藏戲按流派歸類,可以分為舊派和新派。新派一般指藍面具四大流派,分別是覺木隆藏戲、迥巴藏戲、香巴藏戲、江嘎爾藏戲;舊派一般指白面具。尼瑪次仁傳承的雅隆扎西雪巴藏戲面具雖然是黃色的,但因假發(fā)顏色是白色的,所以歸類為白面具派。
據(jù)尼瑪次仁介紹,1968年前,他所在的村子里只有16名藏戲演員。改革開放后隨著文化的繁榮發(fā)展和良好的政策,藏戲發(fā)展迎來了更寬廣的空間。目前該村的藏戲演員數(shù)量增長至30人。此外,從2011年開始,藏戲團每年都可以從當?shù)匚幕诸I到4-20萬元不等的補貼金。尼瑪次仁作為國家級藏戲非物質遺產傳承人,每年可以得到2萬元補貼。
近30年來,尼瑪次仁為村里培養(yǎng)了25位優(yōu)秀的專業(yè)藏戲演員。這些演員的年齡在22-51歲之間,他們都是村里的農民。在曲目上,尼瑪次仁也在不斷嘗試突破。2017年,藏戲團首次吸納藍面具流派,成功演繹《卓瓦桑木》;2020年,他們又排演了藍面具流派的《白瑪雯巴》。
藏戲傳統(tǒng)的演出時間在5-8小時不等,然而為了迎合當今觀眾更喜歡較短表演的需要,尼瑪次仁不得不做了縮減,但對此他不太樂意,他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刪除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細節(jié)。“一些細節(jié)對觀眾來說尤為重要和有趣。我看到一些傳統(tǒng)藏戲的改編版非常粗糙,這樣下去藏戲的原味就變了。”他說。
尼瑪次仁的藏戲團的規(guī)模和演出得到空前發(fā)展的另一個驅動力源于旅游業(yè)的繁榮發(fā)展。扎西曲登村離西藏山南市澤當鎮(zhèn)只有8公里,很多人也許不知道這個村的真正名字,但一提起“藏戲村”大家都知道指的就是這個村。“多虧了旅游業(yè),現(xiàn)在我們的演員每個月都能拿到2000元的工資,許多村民還開始經(jīng)營家庭旅館了?!蹦岈敶稳收f。
扎西曲登村的村民把戲曲視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尼瑪次仁說演員都積極支持藏戲演出工作,沒有人抱怨藏戲演出占用了他們的工作時間,藏戲在他們心里的分量很重?!叭缃癖M管有很多娛樂選擇,包括抖音和快手等多種新媒體娛樂平臺,但包括我們村里年輕人在內,所有村民對藏戲有著特殊的喜好和感情?!彼f。
目前尼瑪次仁所在的縣有6個藏戲團和150多名藏戲演員,除他們村的藏戲團,其余的藏戲團都屬于藍面具流派。
對于藏戲未來的發(fā)展,尼瑪次仁意欲把藏戲帶到西藏更多的村莊,讓更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一代能更多地了解藏戲文化。
目前,尼瑪次仁的藏戲團仍然是縣里唯一的白面具派劇團。為了弘揚藏戲文化,尼瑪次仁經(jīng)常會到村里的小學為孩子們講授藏戲文化知識?!拔蚁M貞蛭幕茉谖鞑馗嗟拇迩f得到普及和實踐,這樣才能使這門古老的傳統(tǒng)文化能在現(xiàn)代社會走得更遠?!蹦岈敶稳收f。
華旦尼瑪 《中國日報》拉薩記者站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