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鑫,龔 琳
腦出血是神經(jīng)外科常見疾病,其發(fā)生與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具有密切聯(lián)系。高血壓腦出血是腦出血最常見的類型,其主要原因是高血壓引起小動脈玻璃樣變,血管壁強度降低,當病人出現(xiàn)情緒激動、過度勞動等誘發(fā)因素時,血壓突然升高造成病變血管破裂[1]。腦出血后能夠形成局部血腫發(fā)生占位效應,導致神經(jīng)功能損傷[2]。腦出血早期死亡率較高,幸存者通常伴隨不同程度神經(jīng)功能缺失癥狀。外科手術是目前治療24 h內出血量較大的病人常用的治療方法。傳統(tǒng)的手術方式有保羅去骨瓣減壓術、小腦減壓術以及開顱血腫清除術等,但是傳統(tǒng)手術對病人損傷較大,目前在臨床中應用率逐漸降低[3]。軟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是目前臨床中治療腦出血常用的手術方式之一,與傳統(tǒng)手術相比對顱腦損傷較小,效果良好[4]。七葉皂苷鈉是一種提取自天師栗的三萜皂苷,主要成分包括七葉皂苷鈉A和七葉皂苷鈉B[5]。有研究顯示,七葉皂苷鈉具有消炎、改善循環(huán)等作用,對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腦水腫具有一定治療作用[6]。本研究旨在探討軟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聯(lián)合七葉皂苷鈉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高血壓腦出血病人,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9例。觀察組,男27例,女22例;年齡51~70(58.3±5.6)歲;發(fā)病到入院時間0.80~22.5(8.7±2.5)h;入院時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評分9~15(11.4±2.3)分;出血部位:基底節(jié)出血34例,丘腦出血7例,腦葉出血8例;出血量30~50(39.5±4.3)mL。對照組,男24例,女25例;年齡51~70(57.8±5.8)歲;發(fā)病到入院時間0.9~21.3(8.5±2.4)h;入院時GCS評分9~15(11.6±2.2)分;出血部位:基底節(jié)出血32例,丘腦出血8例,腦葉出血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腦出血診治指南(2014)》中高血壓腦出血的診斷標準[7];②發(fā)病到手術時間不超過24 h;③病人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顱內腫瘤;②既往腦卒中病史;③合并心、肺、腎等重要臟器功能衰竭。
1.3 方法
1.3.1 軟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 兩組均接受軟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術前對病人進行CT掃描,明確出血部位,以最大出血層面中點作為穿刺中心。于穿刺點投射頭皮位置進行常規(guī)消毒,穿刺點進行局部組織麻醉。將頭皮切開3 cm左右,采用顱骨鉆進行鉆孔,電凝并切開硬腦膜。手術過程中注意避免損傷皮層血管。將12F或14F帶芯的硅膠引流管向血腫方向穿刺。軟管進入血腫腔后取出管芯,抽取總出血量30%左右血液。向血腫腔內注入少量生理鹽水進行沖洗。將3×104~5×104U尿激酶(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30112,生產(chǎn)單位:哈高科白天鵝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溶于3 mL生理鹽水注入血腫腔內。完成后置入引流管并進行固定,縫合頭皮并將引流管連接外置引流器進行引流。術后采用CT進行復查,3~5 d后根據(jù)病人具體情況可拔除引流管。
1.3.2 術后治療 兩組術后均給予控制血糖、血壓,糾正電解質紊亂等基礎治療。對照組術后輸注甘露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73135,上海百特醫(yī)療用品有限公司生產(chǎn))進行治療,治療方法:甘露醇10 mg加入250 mL 50%葡萄糖溶液緩慢輸注,每日1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七葉皂苷鈉進行治療,用法用量:七葉皂苷鈉10 mg溶于250 mL 10%葡萄糖溶液緩慢靜脈輸注,每日1次。兩組術后均接受14 d藥物治療。
1.4 觀察指標 分別于入院時、術后7 d、術后14 d根據(jù)頭部CT檢查結果計算腦水腫體積。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估神經(jīng)功能[8]。采用Barthel指數(shù)量表評估日常生活能力[9]。記錄并比較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分別于術前和術后14 d采集病人空腹靜脈血5 mL,分離血清后于-40 ℃冰箱保存,采用酶聯(lián)免疫雜交法檢測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和細胞纖維連接蛋白(cFN)水平,所有試劑盒均購自上海哈靈生物科技公司,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
1.5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jù)治療前后NIHSS評分變化[10],計算NIHSS評分改善率,NIHSS評分改善率(%)=(治療前NIHSS評分-治療后NIHSS評分)/治療前NIHSS評分×100.0%。NIHSS評分改善率25%~74%為有效,>74%為顯效,<25%或死亡為無效。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單位: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腦水腫體積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腦水腫體積比較(±s) 單位:mL
2.3 兩組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shù)比較 治療前兩組Barthel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Barthel指數(shù)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且觀察組Barthel指數(shù)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Barthel指數(shù)比較(±s) 單位:分
2.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AQP4、cFN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血清AQP4、cFN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AQP4、cFN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血清AQP4、cFN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AQP4、cFN水平比較(±s)
2.5 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期間均未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
軟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是在微創(chuàng)手術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與傳統(tǒng)手術相比,對病人的損傷小、效果佳,已成為臨床中主流的手術方式。雖然外科手術能夠迅速緩解顱內高壓的癥狀,但是術后病人仍會合并嚴重腦水腫,不利于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11]。七葉皂苷鈉是一種提取自七葉樹科植物天師栗種子的活性物質。大量的研究表明,七葉皂苷鈉具有改善循環(huán)、減輕腦水腫的作用[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不同時間點腦水腫體積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七葉皂苷鈉能夠減輕高血壓腦出血病人術后腦水腫。以往也有研究證實七葉皂苷鈉對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腦水腫有保護作用[13]。
水通道蛋白(AQP)是細胞膜上控制細胞內水進出的蛋白質,AQP4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細胞中主要的水通道蛋白,在星形膠質細胞、室管膜上皮細胞、脈絡叢細胞中均有表達[14]。相關研究表明,APQ4升高是顱腦損傷后腦水腫發(fā)生的重要原因[15]。有研究顯示,敲除APQ4的大鼠水中毒后更不易引起腦水腫,認為APQ是引起腦損傷后腦水腫發(fā)生的重要原因[16]。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APQ4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七葉皂苷鈉能夠降低APQ4水平,從而減輕腦水腫。七葉皂苷鈉引起APQ水平降低可能與七葉皂苷鈉的抗炎作用有關。張燁等[17]研究結果顯示,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能夠促進APQ4表達從而引起腦水腫。另有研究顯示,七葉皂苷鈉能夠降低TNF-α表達,提示七葉皂苷鈉可能通過降低炎癥反應、減少AQP4的表達,起到減輕腦水腫的作用。
cFN是一種高分子糖蛋白。研究顯示,cFN是血小板整合素的配體之一,能夠促進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參與凝血過程。腦出血后cFN表達升高以促進凝血,因此,cFN被認為是輔助診斷腦出血的敏感指標[18]。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cFN水平明顯降低,提示七葉皂苷鈉能夠降低cFN水平,促進腦出血后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Barthel指數(shù)低于對照組,表明七葉皂苷鈉能夠提高病人術后生活能力。其主要原因可能與七葉皂苷鈉早期減輕腦水腫有關。兩組均未出現(xiàn)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表明聯(lián)合治療較為安全。此外,由于本研究納入病例較少結果可能具有一定局限性。
綜上所述,軟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聯(lián)合七葉皂苷鈉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效果良好,七葉皂苷鈉可能通過降低APQ4水平起到降低腦水腫、發(fā)揮腦保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