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傾城
很久之前,一個鄰居抱怨樓下藥店的店員,說她一走進藥店,店員就撲上來熱情推薦,藥價比別家都貴。但她“不好意思”,就買了。
我聽得莫名其妙,問她:“店員是你的熟人嗎?”
她說:“不是呀,我第一次去?!?/p>
我說:“你為什么要對陌生人不好意思?”
事實上,會對陌生人不好意思的人還很多,因為不好意思而買下不需要東西的人,不止一個。
我一個朋友,最近在雄心勃勃地創(chuàng)業(yè)。正好有人提到有相關(guān)需求,我就介紹給她。
她和那人詳細談了很久,最后沒達成合作,但那人表示愿意付咨詢費。
我趕緊問朋友:“你收了嗎?”
她說:“不好意思,就沒收?!?/p>
我說:“這個人連我都不認識,與你更不相識。客戶主動付費,你不好意思什么?”她也自責(zé),決定以后要克服。
一位網(wǎng)友給我發(fā)私信,說與朋友一起做事,要給錢的時候,朋友可能記錯了,少算了她一天錢。
她當(dāng)時沒有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時已過了幾天,就更不好意思說了,怕影響與朋友的關(guān)系。
我只能說:“情商之一,是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如果你不能克服這種不好意思,你就必須承擔(dān)少一天工資的代價?!?/p>
我沒有辦法給“不好意思”下一個準確的定義:
害羞?大家都是成年人。
礙于情面?有時候面對的是陌生人,有何情面可言?
尷尬?人真的要提高自己的“尷尬閾值”。
怕拒絕?因為預(yù)先想過被拒絕的尷尬,所以也做不到拒絕別人?同理心不是這么用的。否則因為你不想考試落榜,所以也不打算讓別人落榜,那還如何參加中考、高考、公務(wù)員考試呢?
有些“不好意思”,是一定要克服的。它莫名其妙、毫無緣故,除了是困擾,別無意義。它源于你內(nèi)心的怯弱,而你又把這怯弱投射到周圍人身上。
有時候,必須要有“被討厭”的勇氣—別以為你謹言慎行,就一定沒人討厭你。死了這條心吧,一定有很多人討厭你,討厭你說話的樣子,討厭你的笑,討厭你襪子的顏色。你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他們都會討厭你。所以就不管他們了。
有時候,必須要“不怕得罪人”。你開車不守交規(guī),警察叔叔給開罰單的時候,怕不怕得罪你?你有時候去店里買東西,柜員全程冷臉,他怕得罪你嗎?工作中要談判、要磨合、要拍桌子,就你目力所及,有人怕得罪你嗎?那么,你為什么怕得罪他們?
我也是過了很多年才明白這個道理。
我曾經(jīng)是個“雙商”從不在線、總是亂說話的人—可能現(xiàn)在也是;我為自己的利益與人力爭過;甚至,我也因為不明所以的正義感,為那些可能不存在的受害者大聲疾呼過。
我不知道我有沒有得罪誰,反正不管是我得罪過的,還是得罪過我的人,大多都已消散在人海了。
我喜歡過的人,可能再也不會見面了。
我因為害怕得罪他而忍氣吞聲、令自己利益受損的人,也可能再也不會見面了—我白委屈了。
學(xué)習(xí)“好意思”,趁早不趁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