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梅 張辛未 趙 陽
(1、陜西國際商貿學院珠寶學院,陜西 西安712046 2、武漢佰鈞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湖北 武漢430000)
“翠青玉”是青海軟玉的特色品種之一。通過查閱大量資料和市場考察發(fā)現(xiàn),市場上出現(xiàn)一類改色“翠青玉”,其美觀程度可以與翡翠“媲美”,在市場上頗受消費者喜愛,導致這類樣品價格與天然“翠青玉”持平。本文將針對這類改色“翠青玉”的常規(guī)寶石學特征進行分析,總結其鑒定特征。為研究“翠青玉”奠定一定理論研究基礎,對規(guī)范市場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本次實驗選用3 個樣品,均為軟玉青海料,大小如圖1 所示,依次分別編號為Q-4、Q-5、Q-6。樣品均攜帶有不同飽和度的翠綠色,呈蠟狀光澤,半透明,表面光滑。
圖1 編號Q-4 至Q-6 樣品外觀
實驗樣品在偏光鏡下均為全亮現(xiàn)象,此現(xiàn)象說明其為非均質集合體,不具有區(qū)分天然與改色樣品的鑒別意義。
用內置鈉光源的折射儀采用點測的方法對樣品進行測試,折射率實驗共三次,最終結果采用平均值。結果表明,天然“翠青玉”與這種改色“翠青玉”的折射率沒有明顯差異,范圍在1.60-1.61(點測)。由于點測讀數存在一定的差異,結果存在一定的誤差,因此不作為鑒別依據。
對樣品利用靜水稱重法進行相對密度測試,實驗進行三次,計算出每次的相對密度值。最終結果采用三次數據的平均值,其相對密度的范圍是2.96~3.08,和田玉的相對密度為2.95(+0.15,-0.15),范圍是2.95-3.17,實驗樣品所得數據在正常的范圍內,與和田玉的相對密度吻合,因此可以采用。但相對密度并不具備鑒別二者的意義。
天然綠色軟玉在鑒定理論上可見鉻譜(紅區(qū)可見吸收線),而實驗樣品Q-4、Q-5、Q-6 均在紅區(qū)650nm 處觀察到明顯強吸收帶,這符合染色綠色玉石的光譜特征。這一特征吸收帶可以幫助區(qū)分天然綠色軟玉與染色處理軟玉。如:天然綠色軟玉在紅區(qū)有吸收線,而650nm 吸收帶是染色處理軟玉的鑒別特征。同時也可以初步推斷Q-4、Q-5、Q-6 為改色染色“翠青玉”。
表1 紫外熒光測試
Q-4、Q-5、Q-6 由于致色劑含量不同,有顏色部分在紫外熒光燈下都顯現(xiàn)出不同程度熒光,呈現(xiàn)明顯的強黃- 黃綠色熒光。Q-4、Q-5、Q-6 因樣品透明度較好,改色程度高,改色致使顏色鮮艷明顯,因此熒光較強。
結果表明,紫外熒光具有鑒定意義,處理的這種改色“翠青玉”在熒光燈下會顯示出強的黃- 黃綠色熒光,顏色越是聚集的地方熒光越強,發(fā)光性可作為這種改色“翠青玉”的鑒別依據[1-2]。
通過對樣品進行查爾斯濾色鏡觀察,Q-4、Q-5、Q-6 在查爾斯濾色鏡下均變紅。通過所學知識及查閱相關資料得知,天然綠色軟玉在查爾斯濾色鏡下不會變紅,而人工致色的綠色軟玉在查爾斯濾色鏡下往往會變紅。一般認為這些人工致色的綠色軟玉其顏色是由于鉻鹽染色所致,所以推測標本Q-4、Q-5、Q-6是以鉻鹽作為染色劑經過染色處理得到的,其在查爾斯濾色鏡下變紅是由所含鉻鹽染色劑導致,并不是樣品本身會變紅。
綜合分析,這類改色“翠青玉”可能由鉻鹽染色所致,因此在濾色鏡下會變紅,這一現(xiàn)象可以作為一項輔助鑒別依據。
寶石顯微鏡放大觀察特征見圖2。
圖2 樣品Q-4 至Q-6 在40 倍寶石顯微鏡下的放大特征
Q-4 是比較明顯的顏色沿結構富集并呈現(xiàn)出色形,染料呈現(xiàn)出絲網狀,并有明顯的顏色富集。
Q-5 是不太明顯的染色,但是在中間部位有一條明顯的裂隙,染料沿著裂隙顏色明顯加深。一般情況下,天然“翠青玉”的顏色不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天然“翠青玉”的顏色是比較均勻的過渡。
Q-6 是具有明顯的染色現(xiàn)象,具備染色現(xiàn)象的所有基本鑒別特征,尤其是凹陷處有染料富集,綠色與白色界限分明。
綜上所述,Q-4、Q-5、Q-6 為改色“翠青玉”,顏色分布不均勻,有明顯的色塊,同時顏色沿裂隙、顆粒間隙分布,多在裂隙、粒隙間或表面凹坑處富集,并且會呈現(xiàn)出絲網狀分布。
綜合以上寶石學特征檢測,另外,通過相關資料發(fā)現(xiàn),染色屬于改色的一種,推測得出改色樣品Q-4、Q-5、Q-6 為染色樣品。歸納出其鑒定特征如下:
3.1 分光鏡測試可得,這類改色“翠青玉”在紅區(qū)650nm 處有明顯強吸收帶,是染色處理軟玉的鑒別特征。
3.2 紫外熒光測試可得,這類改色“翠青玉”在紫外熒光下呈強熒光,染色綠色部分呈強的黃- 黃綠色熒光,顏色越聚集熒光越強。
3.3 查爾斯濾色鏡下觀察可得,這類改色“翠青玉”出現(xiàn)變紅現(xiàn)象。
3.4 放大檢查可得,這類經改色“翠青玉”顏色分布不均勻,沿裂隙或顆粒間隙分布,多在裂隙、粒隙間或表面凹陷處富集,并且呈現(xiàn)絲網狀分布,坑洼處有染料富集,翠綠色分界明顯[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