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昊
朱德非常重視對家庭及家族成員的教育,他說:“社會主義是萬世基業(yè),家庭也是萬世基業(yè)?!敝斓略诼L的革命生涯中形成了優(yōu)良的家風,在家教家風方面堪稱典范,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對家庭的忠誠,應(yīng)該服從于更大的忠誠”
朱德出生在四川儀隴一個窮苦的佃農(nóng)家庭。他曾回憶自己的童年:母親一共生了十三個孩子,只活了六個男的,兩個女的;小的五個生下來就放在水里淹死了,家里太窮,養(yǎng)不起這么多張嘴。1937年,在接受美國作家史沫特萊采訪時,他說:“我違背了古代相傳的孝道,可是自覺對家庭的忠誠,應(yīng)該服從于更大的忠誠——對國家和全體人民的忠誠。”
走上革命道路后,朱德非常注意對親屬革命精神的培養(yǎng)。1937年9月,身為八路軍總指揮的朱德,在給親屬的信中寫道:“那些望升官發(fā)財之人決不宜來我處,如欲愛國犧牲一切能吃苦之人無妨多來。”1944年3月,朱德獲悉母親一個月前已在老家去世,非常悲慟。戎馬倥傯的歲月里,他只能把對父母的孝心和對家庭的親情深埋心中,全力投入到了革命事業(yè)中。其夫人康克清曾回憶說:“老總對我說:‘這一生中如果說我有什么遺憾的話,最大的遺憾大概就是母親去世的時候,我未能在她老人家身邊。這以后有一個月他沒有刮胡子,胡子長得老長。我明白,這是為了悼念他慈愛的母親?!痹凇痘貞浳业哪赣H》一文中,朱德飽含深情地寫道:“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chuàng)造了和創(chuàng)造著中國的歷史。我用什么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xù)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chǎn)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過快樂的生活。”
新中國成立后,朱德沒有忘記家鄉(xiāng)親友支持自己、支持革命的恩情。他向一個老家的親戚表達了可以出資支持幾個親族小孩來北京上學的心意。沒想到這人回去后,將親族中的50多人送到了重慶,并準備來北京。朱德知道后,立即給西南局寫信:“他回家時我只允許他帶三五個小孩,六歲到十三歲以下的為止。他竟將親族都帶來,浪費公款,又使他們脫離生養(yǎng)來作寄生生活,是十足的封建思想作祟,我請統(tǒng)戰(zhàn)部留下幾個小孩,以外全部送回儀隴家鄉(xiāng)各家生業(yè)?!睘榭朔⒙f習,朱德將幾個孩子交給警衛(wèi)部隊加以管束調(diào)教,并請來老師給他們補習功課,孩子們的生活費和學費都是從朱德和康克清的工資收入中開支的。后來,這些孩子有的進了工廠,有的去了部隊,有的去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朱德用實際行動為世人樹立起破除裙帶關(guān)系的榜樣。
“總指揮的兒子不上前線,誰上前線!”
朱德對兒女要求十分嚴格。獨生子朱琦早年與父親失散,直到1938年才來到延安,回到朱德身邊。父子相聚不久,朱德就把朱琦叫到身邊,說:“前線正在打仗,總指揮的兒子不上前線,誰上前線!”就這樣,朱琦當了普通士兵,去了抗日前線。
曾在中共中央軍委做文書工作的陳秉忱,談到這樣一件往事:“1942年,朱總司令的兒子朱琦同志從陜北綏德回到延安,朱總司令的參謀潘開文同志,見朱琦同志洗衣服沒有肥皂,便向軍委辦公廳總務(wù)處領(lǐng)來了兩塊肥皂給他用。當我把這兩塊肥皂送給朱琦同志,正好被朱總司令在院外看見了。后來,他得知是潘參謀向公家領(lǐng)東西給朱琦同志用,便告訴潘參謀以后不能再向公家要東西給朱琦用?!?943年11月,朱琦在山西方山縣的一次戰(zhàn)斗中負傷,左腿致殘。朱德并沒有因此而把他留在身邊,也沒有因為傷殘而安排他到一個條件好點的工作崗位。他一再教育兒子要服從黨組織的需要和安排,不能要任何特殊照顧。朱琦從部隊轉(zhuǎn)業(yè)后,到石家莊工作。朱德要求他不能當官,要從工人學起,學一技之長。于是,團級干部朱琦到石家莊鐵路局當了工人,先當鐵路練習生學技術(shù),然后當火車司爐,3年后當火車副司機、司機。
女兒朱敏曾回憶說:“有一次,父親坐的專列,正好是哥哥當司機,父親便在車廂中接見了他。當父親見哥哥身著工作服,滿身油污,便十分高興地緊握他的手說:‘好!好!你學會了開火車,學到了本領(lǐng),就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wù)?!敝烀魪哪箍茖W成歸國后,同樣沒有依靠朱德的權(quán)力謀求過職位。“記住你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人民沒有賦予你特殊的權(quán)利!”這是朱德經(jīng)常對朱敏說的話。就這樣,朱敏參加工作后,住在教工宿舍樓,過著中國普通知識分子的生活,簡單而平靜。1974年,朱琦辭世后,有關(guān)部門準備把朱德的孫子調(diào)到北京,方便照顧。朱德知道后說:“我要的是革命接班人,不要孝子賢孫!哪里來的,還應(yīng)該回哪里去!”當?shù)弥鈱O被分配到工廠工作時,朱德說:“當工人好啊,就是要當工人農(nóng)民。”他還說:“共產(chǎn)黨不是憑哪一個人就可以當官,而是要靠自己的本領(lǐng)。能干什么就干好什么!”
“勤儉建國,勤儉持家,勤儉辦一切事業(yè)”
朱德一生都保持著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吃苦耐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谷諔?zhàn)爭時期,我黨在陜甘寧邊區(qū)發(fā)動了大生產(chǎn)運動。朱德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主動開墾菜園。當時在延安王家坪中央軍委總參謀部工作的雷英夫曾與朱德住在一個院子,他回憶說:“朱總司令身體力行,在王家坪和他的警衛(wèi)員、炊事員等組織了一個生產(chǎn)小組,親自動手種了三畝多菜……每天早晨起來和晚飯后,我們便看到年近花甲的總司令和他的生產(chǎn)小組出現(xiàn)在菜園里……他們這個生產(chǎn)小組種的菜都長得很好,自己吃不完,就送給食堂讓大家改善生活?!?/p>
朱德不僅自己生活簡樸,而且一直要求子女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一位國家最高層的領(lǐng)導人,過起日子來和普通老百姓沒什么兩樣,處處精打細算”,這是子女們對他的共識。他們知道,朱德心中永遠有一個更大的家。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國家經(jīng)濟陷入嚴重困難。朱德主動縮減自己每月的糧食定量。經(jīng)常吃一種把米和菜煮在一起的“菜糊糊”,以節(jié)約糧食。一天,朱德親自做了一頓用馬齒菜、野莧菜和苦菜等山野菜組成的“家宴”。他對大家說:“今天請你們吃這頓飯,是讓大家不要忘記過去戰(zhàn)爭年代那種艱苦奮斗的精神。現(xiàn)在國家經(jīng)濟困難,人民生活艱苦,我們要想到全國人民,和人民一起渡難關(guān),能節(jié)約一點是一點?!薄斑@菜苦嗎?長征時,我們連這樣的菜都沒得吃!現(xiàn)在毛主席領(lǐng)導人民克服困難,帶頭不吃肉,我們都要聽毛主席的話,同人民共艱苦!”1963年12月,朱德還專門為子女題詞:“勤儉建國,勤儉持家,勤儉辦一切事業(yè)”。
1975年3月6日,朱德寫下了“革命到底”四個大字,康克清說:“這四個大字,既是對他自己為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一生的總結(jié),也是對我們?nèi)业钠谕!敝斓氯ナ篮?,康克清?jīng)常教育子女說:“(朱德)無時不以國家和革命為重,凡事不顧自己的利害。他(指朱德)那么大歲數(shù),和老百姓一樣,為老百姓做事,為老百姓工作,總把自己當普通一兵,就應(yīng)該向他學習?!?/p>
好家風涵養(yǎng)好作風。中國共產(chǎn)黨人,特別是領(lǐng)導干部的家風對社會風氣有著重要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位領(lǐng)導干部都要把家風建設(shè)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時,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敝斓略谶@方面為我們作出了榜樣,這對弘揚和培育優(yōu)良家風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作者系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常州大學基地特聘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