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慈航,楊宇航,雷云程,黃 斌
(武漢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武漢 430070)
隨著土木工程領域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高層建筑和大跨結構被建造,因此保證建筑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非常重要。TMD是一種傳統(tǒng)且有效的被動控制裝置,在實際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在地震作用下,TMD系統(tǒng)對結構的控制效果還存在一定的爭議[1-3]。在實際工程應用中,傳統(tǒng)TMD系統(tǒng)中的黏滯阻尼器存在耐久性較差和漏油等問題,對TMD的控制效果產生不利的影響。SMA是一種新型智能材料,具有超彈性能,應用這種性能,可以將其作為耗能構件,達到耗能減震的目的。其次考慮到大震作用時,TMD系統(tǒng)會產生較大位移,具有和建筑結構發(fā)生碰撞的潛在風險,目前有不少學者將限位裝置引入到基礎隔震中。在TMD中,限位裝置更多的是用碰撞來達到限位的目的。韓騫子[4]對兩種粘彈性材料的耗能量進行了研究,并研究了碰撞間距的最優(yōu)間隙比,以此來同時達到耗能減震和限位的目的。 受此啟發(fā),將附著粘彈性材料的限位裝置引入SMAS-TMD系統(tǒng)中,提出了帶限位的SMAS-TMD減震系統(tǒng),并對此做相關數(shù)值分析研究,討論該系統(tǒng)的減震控制效果。
研究碰撞的關鍵是正確建立沖擊力數(shù)學模型,而該數(shù)學模型是高度非線性的。在此前提下,采用Wang等[5]提出的一種適用于粘彈性材料的碰撞力模型。
(1)
(2)
考慮到限位裝置對SMAS-TMD控制效果的影響,設計出一個兩層框架模型,如圖1和圖2所示。該模型長度為400 mm,寬度為100 mm,高度為360 mm。第一層質量為1 772 g,第二層質量為2 161 g,第一層剛度為2 759 N/m,第二層剛度為3 251 N/m,一階和二階阻尼比都為0.008。
圖中:1.底層;2.中間層;3.頂層;4.加強條;5.側壁;6.凹槽;7.直線滑道;8.可調式SMA螺旋彈簧固定螺桿;9.粘有粘彈性橡膠的限位塊;10.擰動螺栓;11.TMD質量小車;12.碰撞條;13.傳感器連接角鋼片。
為了研究帶限位的SMAS-TMD體系的減震效果,以1.2節(jié)中的兩層框架模型為例,建立帶限位SMAS-TMD體系的動力學方程,如下所示
(3)
(4)
式中,F(xiàn)P為碰撞力,由式(1)獲得,其中δ=x-x0。
通過MATLAB數(shù)值模擬對比分析無控情況下、不帶限位SMAS-TMD系統(tǒng)情況下和帶限位SMAS-TMD系統(tǒng)情況下的二層框架響應,選取PGA=0.2g的Kobe波進行減震控制研究。
通過表1可以看出,在Kobe波(PGA=0.2g)作用下,當限位距離逐漸增大時,帶限位SMAS-TMD的位移峰值響應減震率先增大后減小,其減震率在50.40%~76.74%之間,而加速度峰值響應減震率在32.20%~61.34%之間,表明了帶限位SMAS-TMD的位移響應控制效果優(yōu)于加速度響應控制效果,而且當限位間距為0.025 m時,帶限位SMAS-TMD的位移和加速度峰值響應減震率均達到最大,且均優(yōu)于不帶限位裝置的SMAS-TMD的控制效果,這是因為在適當?shù)南尬婚g距下,質量塊與附著的粘彈性材料的限位裝置發(fā)生碰撞,增強了能量耗散和動量轉換,提高了控制效果。
表1 Kobe波(PGA=0.2g)作用下的峰值響應減震率
在地震波作用下,選取適當?shù)南尬婚g距,可以使帶限位裝置的SMAS-TMD系統(tǒng)不僅具有良好的減震效果,而且還能起到限位作用,可以有效防止質量塊與結構發(fā)生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