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如月,范京惠,劉 濤, 苑軍輝,李清艷,翟向和*,左玉柱*
(1. 河北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科教興農中心,保定 071001; 2. 瑞普(保定)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保定 071001; 3. 行唐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 行唐 050600)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主要引起新生仔豬水樣腹瀉,致死率高達80%~100%[1]。自1973年,豬流行性腹瀉在我國多有發(fā)生[2],2010年,在我國大規(guī)模暴發(fā),給我國生豬產業(yè)帶來了嚴重的損失[3]。目前,市面上商品化的滅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不夠安全[4]。所以,研制一種安全且有效的新型PED疫苗就顯得尤為重要。
PEDV主要編碼E、S、M和N蛋白這4種結構蛋白[5]。將PEDV的S蛋白分為S1、S2兩個區(qū)域,S1集中了多個中和表位,其中,包含兩個短的保守的B細胞中和表位,分別為744YSNIGVCK752和756SQYGQVKI771,它們主要決定病毒的抗原性[6-8]。所以,PED亞單位疫苗多基于S1蛋白來構建。
乙肝核心抗原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 HBcAg)能夠在酵母表達系統、大腸桿菌表達系統及桿狀病毒-昆蟲表達系統等多種表達系統中表達[9]。本研究選擇的大腸桿菌表達系統和其他系統相比具有表達周期短、經濟、易于操作和表達蛋白量高等優(yōu)點[10]。當外源基因表位插入到HBcAg的主要免疫優(yōu)勢區(qū)(MIR)時,可在原核系統中進行表達,重組蛋白自發(fā)裝配成病毒樣顆粒(virus like particle, VLP),且可增強外源基因表位的免疫原性[11-12]。VLP是具備病毒的一些抗原性,但不具備感染性的能夠自我組裝的類病毒粒子。
因此,本研究以HBcAg作為呈現PEDV S1 抗原表位的載體,構建了重組質粒,表達獲得重組蛋白HBcAg-PEDV S1,通過透射電鏡檢測發(fā)現其可以形成VLP,這為今后研制PED的新型疫苗提供研究方法及理論依據。
限制性內切酶為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產品;PEDV HB/HS株(JQ862708.1) 及大腸桿菌DH5α和BL21(DE3)感受態(tài)菌細胞由河北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動物傳染病實驗室保存;pcDNA3.1(+)-HBcAg(編碼1—144 aa)質粒由河北農業(yè)大學王家鑫教授惠贈。
1.2.1 引物設計 根據GenBank中乙肝核心抗原基因序列(KC774394)及PEDV的S基因(JQ862708.1,與CV777相似性為96.9%),分別設計引物P1、P2及P5并添加相應酶切位點及終止密碼子;設計引物P3-R重疊S1的18個堿基,設計引物P4-F重疊HBcAg的17個堿基(表1)。
表1 構建重組質粒的引物
1.2.2 重組質粒的構建 用引物P3、P4通過融合PCR擴增HBcAg(編碼1—74 aa)-S1片段;用引物P5進行PCR擴增HBcAg(編碼83—144 aa)片段;回收目的片段進行連接轉化并且測序正確后,提取質粒。對上述兩個質粒用HindⅢ和XhoⅠ進行雙酶切并連接。取連接完成的重組質粒pET-32a(+)-HBcAg-PEDV S1,用EcoR Ⅰ和XhoⅠ進行雙酶切鑒定,再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測序。
將測序正確的重組質粒pET-32a(+)-HBcAg- PEDV S1轉化至大腸桿菌BL21(DE3)中,表達并純化重組蛋白,SDS-PAGE檢測。
用尿素濃度梯度法透析法復性重組蛋白,檢測復性后的蛋白濃度,SDS-PAGE檢測。
將復性蛋白濃度調整至200 μL·mL-1,取蛋白樣品滴于銅網上,滴加2%的磷鎢酸負染液,自然干燥后,將樣品置于透射電子顯微鏡下觀察樣品形態(tài)。
用EcoRⅠ和XhoⅠ對pET-32a(+)-HBcAg- PEDV S1重組質粒進行雙酶切鑒定,經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酶切產物,可見702 bp的目的條帶,對重組質粒的測序結果與目的序列進行比對,結果顯示,與預期完全相符,表明成功構建重組質粒。
SDS-PAGE結果(圖1)顯示,重組蛋白HBcAg-PEDV S1通過純化和復性后,可見43.1 ku目的蛋白;復性蛋白濃度約為1.5 mg·mL-1。
M.蛋白相對分子質量標準;1.pET-32a(+)空載體對照;2.純化蛋白;3.復性蛋白
透射電鏡結果顯示,可看到大小均勻的粒子形成,并且直徑在30 nm左右,與預期相符(圖2)。
圖2 HBcAg-PEDV S1 VLP的透射電鏡觀察
目前,國內控制PEDV的主要手段是為豬群接種傳統滅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而傳統滅活疫苗多選用經典毒株,這造成疫苗對各地的豬群免疫保護能力參差不齊;而弱毒活疫苗雖然免疫效果遠優(yōu)于傳統滅活疫苗,但其研發(fā)成本較高、周期較長,并且基于目前的研究和臨床觀察發(fā)現,有弱毒活疫苗與流行毒株基因重組的現象發(fā)生[13-14],這就要求對其進行進一步研究,研發(fā)有效且安全的PED新型疫苗。
以HBcAg為載體可用于新型疫苗的研發(fā),在美國等國家允許應用于疫苗中[15]。近期在研發(fā)PED的亞單位疫苗中, 以基因重組HBcAg與PEDV S蛋白上的B細胞表位構建了VLP,并且可在小鼠體內誘導產生特異性抗體,證明成功構建PED的基因工程疫苗[16-17]。與其相比,本研究優(yōu)勢在于利用融合PCR將其B細胞表位插入到HBcAg中,而不是直接由生物公司合成,降低成本的同時,可以達到相同的免疫效果。
VLP能夠自發(fā)裝配成類病毒粒子,具備病毒的一些抗原性,但不具備感染性[18]。1986年,乙肝表面抗原(HBsAg)作為第一種基于病毒樣顆粒的商業(yè)疫苗被批準上市[19]。大腸桿菌表達系統是第一個用于生產VLPs的系統,已經生產了幾種商業(yè)VLPs疫苗,例如,抗戊型肝炎病毒VLPs疫苗[20]。
PEDV S1區(qū)包含多個主要B細胞表位和受體結合域,與病毒抗原性和吸附入侵密切相關。其主要的兩個B細胞表位為744YSNIGVCK752、756SQYGQVKI771[21]。 據此,本研究通過設計融合PCR[22]將PEDV S1 的B細胞表位插入到HBcAg中,成功構建了pET-32a(+)-HBcAg-PEDV S1重組質粒。將其誘導表達、純化并復性,通過透射電鏡檢測到形成VLPs,表明利用大腸桿菌表達系統成功表達了PEDV S1 VLPs。本研究為后續(xù)PED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進一步的參考。
作者將PEDV S1中含B細胞表位的270 bp片段插入到HBcAg的MIR區(qū)域,利用大腸桿菌表達系統表達其重組蛋白,經過透射電鏡檢測到成功形成HBcAg-PEDV S1 VLPs,為今后PED疫苗的研究提供了進一步的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