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雅,黃榮林,黃俊才,蔣琳,鄧玉華,馬金滿,蔣燚
(1.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廣西南寧 530002;2.廣西國有黃冕林場,廣西鹿寨 545600)
大葉櫟(Castanopsis fissa)為殼斗科(Fagaceae)栲屬常綠高大喬木,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廣東、江西、福建、湖南、貴州、云南和海南,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在廣西主要分布于龍勝各族自治縣、靈川縣、融水苗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蒼梧縣、賀州市、寧明縣、合浦縣、欽州市、那坡縣、平果市、平南縣和大明山等地,生長于1 600 m以下的山坡和溝谷雜木林中[1-2]。大葉櫟是中性偏陽樹種,喜濕熱氣候,適宜種植于深厚濕潤的赤紅壤、紅壤和山地黃壤中,在中等及較差的立地條件下也可正常生長,以土層深厚的酸性土壤為佳。其木材堅硬,是礦柱、車輛和地板等的優(yōu)良用材,樹皮和殼斗可提取栲膠。大葉櫟樹干通直,生長迅速,可進行多代萌芽更新且不衰退,是營造水源林、水土保持林和生物防火林帶的優(yōu)良樹種[3],是常綠闊葉次生林的先鋒樹種,也是廣西優(yōu)良鄉(xiāng)土速生闊葉樹種。據相關研究,大葉櫟木材纖維含量、長度、長寬比、纖維壁厚和壁腔比完全符合中纖板、刨花板及造紙等對木質纖維的要求,是理想的纖維材樹種,也是實現大規(guī)模能源化的理想生物質資源[4]。目前,大葉櫟纖維材的市場價格約為390元/t。大葉櫟擁有良好的生態(tài)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可作為地力維護以及優(yōu)化和調整樹種結構的理想鄉(xiāng)土樹種,應用前景廣闊。
目前,對大葉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長規(guī)律[5]、人工林生物生產力及其養(yǎng)分特性[6]、引種適應性[7]、種源與家系選擇[8-9]和種內與種間競爭關系[10]等方面,對大葉櫟人工林經濟效益的研究未見報道。本研究以大葉櫟木材收入作為項目現金流入,結合動態(tài)和靜態(tài)經濟指標,對廣西國有黃冕林場14年生大葉櫟人工林的經濟效益進行分析與評價,旨在為大葉櫟人工林的科學經營提供參考。
試驗地位于廣西國有黃冕林場波寨分場波寨林站4林班(106°45′E,21°54′N),海拔150~250 m。該地屬中亞熱帶氣候,光照充足,干濕季節(jié)分明,溫暖多雨,雨熱同季,年均氣溫約19℃,最低氣溫-2.8℃,年均降水量1 750 mm,年均蒸發(fā)量1 426 mm,雨量系數92.1,降雨多集中在4—8月。土壤以山地紅壤和黃紅壤為主。試驗地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采伐跡地,大葉櫟造林時間為2006年4月,初植密度為2 m×3 m,造林后(含造林當年)連續(xù)撫育(砍草和施肥各1次)3年,現存密度為1 250株/hm2,林分平均胸徑14.60 cm,平均樹高12.60 m。
1.2.1 出材量
在大葉櫟人工林內設置9個20 m×20 m的標準樣方(合計3 600 m2),對標準樣方內的所有樣木進行每木檢尺;根據樣方內樣木胸徑和樹高情況,在每個樣方內分別選定3株生長正常、健康且不斷梢的平均木進行樹干解析。各齡階的去皮材積采用區(qū)分段法進行計算;林分出材量為各齡階的去皮材積乘以對應徑階大葉櫟的出材量再乘以樣方的調查株數[11]。
1.2.2 經濟評價指標
項目經濟效益采用動態(tài)與靜態(tài)經濟指標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與分析。其中,動態(tài)經濟指標選取財務凈現值、財務內部收益率和動態(tài)投資回收期,靜態(tài)經濟指標選取投資利潤率。
財務凈現值(FNPV)計算公式為:
式中,CI為項目現金流入量;CO為項目現金流出量;(CI-CO)t為項目第t年的凈現金流量;(1+ic)-t為行業(yè)基準收益率下第t年的折現系數;n為項目周期,即經營年限。
財務內部收益率(FIRR)計算公式為:
動態(tài)投資回收期(Pt)計算公式為:
投資利潤率計算公式為:
1.2.3 相關稅費與政策
根據《關于取消、停征和整合部分政府性基金項目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6]11號)等文件,造林投資項目類稅費(育林基金和更改基金)均降為零,其他稅費全免。根據《中國部分行業(yè)建設項目財務基準收益率取值表》(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建設部2006年7月),營造林投資項目基礎收益率按8%計算。
1.2.4 木材銷售價格
根據廣西全區(qū)同類樹種價格并結合廣西國有黃冕林場近幾年的木材銷售價格,大葉櫟原木按800元/m3的價格進行銷售收入計算。
采用Excel 2007軟件進行統(tǒng)計與處理。
大葉櫟人工林造林項目總投資成本為8 310元/hm2(表1)。階段性投資成本主要包括整地、購買苗木和肥料、定植和撫育(追肥和補植等),總計7 050元/hm2,占總投資成本的84.84%。其中,購買肥料和撫育的支出最大,分別為3 500和2 000元/hm2,占階段性投資成本的78.01%。持續(xù)性投資成本包括病蟲害防治和林地管護,總計1 260元/hm2,占總投資成本的15.16%。從整個造林項目來看,資金投入主要在造林初期,即造林前3年。
表1 大葉櫟人工林造林項目投資成本Tab.1 Investment cost of C.fissa plantation afforestation project(yuan/hm2)
木材生產成本主要包括采伐設計、砍伐裝卸和運輸等費用,與木材生產數量關聯(lián)緊密,還與木材生產的實際地形、公路可及度和木材采運難易程度等相關[12-13],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并參考近年來木材采運平均成本進行測算。結合并參考廣西國有黃冕林場近年來木材采運平均成本,木材生產成本按150元/m3計算,其中采伐費用為100元/m3,運輸費用為40元/m3,其他不可預見費用為10元/m3。
廣西國有黃冕林場大葉櫟人工林不同林齡的徑級、樹高及材積等指標見表2。
表2 大葉櫟人工林不同林齡出材量Tab.2 Timber output of C.fissa plantation at different ages
現金流量表是財務報表的3個基本報表之一,反應一定投資周期內投資活動(項目)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增減變動情況,可詳細描述投資活動(項目)所產生的現金流[13]。大葉櫟人工林從營造至采伐期間不進行間伐,第14年采伐木材并進行銷售,實現項目現金流入62 384.00元/hm2;項目現金流出由營林成本、采伐及其他費用組成,合計20 007.00元/hm2,其中營林成本為8 310.00元/hm2,采伐及其他費用為11 697.00元/hm2。項目投資累計凈現金流量,即累計經濟收益,為42 377.00元/hm2;凈現值為17 226.31元/hm2,財務凈現值為10 245.41元/hm2(表3)。
表3 大葉櫟人工林造林項目現金流量表Tab.3 Cash flow statement of C.fissa plantation afforestation project(yuan/hm2)
2.4.1 財務分析
本項目年均利潤為3 026.93元/hm2,年均投資利潤率為15.13%;財務凈現值為10 245.41元/hm2;財務內部收益率為16.33%,高于行業(yè)基準收益率(8%);動態(tài)投資回收期為13.41年(表4)。由此表明,14年生大葉櫟人工林在進行采伐時處于盈利狀態(tài)。
表4 大葉櫟人工林造林項目財務分析Tab.4 Financial analysis on C.fissa plantation afforestation project
2.4.2 敏感性分析
林木生產經營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給營林投資效果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營林投資成本和木材價格等因子會隨著營林周期的增加而增加[14-15]。本研究選取投資成本、木材價格和單位出材量3個不確定影響因子,假設其他影響因子保持不變,對選取的3個不確定影響因子進行分析,變化率設置為±20%,以10%為1個梯度,分別考察財務凈現值、財務內部收益率、年均利潤和年均投資利潤率的變化。
3個不確定影響因子對各項經濟指標均會產生影響,影響最大的為木材價格,其次為投資成本,影響最小的是單位出材量(表5)。當3個影響因子向著不利的方向變化20%,即投資成本上升20%、木材價格下降20%、單位出材量降低20%,財務內部收益率均能保持在行業(yè)基準收益率8%以上,分別為14.16%、13.67%和14.22%;其他幾項經濟指標也表明此時項目投資仍處于盈利狀態(tài)。說明大葉櫟人工林造林項目有較強的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表5 大葉櫟人工林造林項目敏感性分析Tab.5 Sensitivity analysis on C.fissa plantation afforestation project
續(xù)表5 Continued
2.4.3 產品價格盈虧分析
通過敏感性分析可知,木材價格是對項目投資影響最大的因子。因此,對木材價格盈虧臨界點進行分析,以更全面地反映大葉櫟人工林在一定產品產量時的收支平衡點。
盈虧臨界點價格計算公式為:
大葉櫟人工林木材價格的盈虧臨界點為256.6元/m3,當木材的市場價格大于此價格時,項目可盈利。
2.4.4 序列收益分析
財務序列收益分析[16]是從投資項目能夠創(chuàng)造效益的時間開始計算,分析項目整個過程中投入與產出間的關系,從而確定最佳的主伐林齡,即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的輪伐期。本研究選取的主要指標為總收入、總支出、利潤、年均利潤率、財務凈現值、財務內部收益率和動態(tài)投資回收期(表6)。從第10年開始,大葉櫟人工林造林項目的財務凈現值開始為正值,財務內部收益率開始高于行業(yè)基準內部收益率,動態(tài)投資回收期為9.97年,小于10年,即動態(tài)投資回收期小于項目計算期。說明從第10年起,無論哪一年進行林分采伐,從營造林投資的角度判斷,項目均有利潤。10~14年,大葉櫟人工林的利潤、年均投資利潤率、財務凈現值和內部收益率均隨林齡的增加而增加;第10、11、12、13和14年的財務凈現值分別為230.19、2 252.82、4 418.52、7 320.96和10 245.41元/hm2,財務內部收益率分別為8.43%、11.37%、13.36%、15.18%和16.33%,說明大葉櫟人工林前14年仍未達到經濟成熟,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的輪伐期(最佳輪伐期)應在14年后。蒙奕奕等[5]對廣西平果縣海明林場23年生大葉櫟人工林生長規(guī)律進行研究,通過繪制材積平均生長量和連年生長量擬合模型曲線,預測大葉櫟材積數量成熟林齡為24年,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表6 大葉櫟人工林造林項目序列收益分析Tab.6 Sequence income analysis on C.fissa plantation afforestation project
通過財務分析,14年生大葉櫟人工林造林項目的木材銷售收入為62 384.00元/hm2,年均利潤為3 026.93元/hm2,財務凈現值為10 245.41元/hm2,年均投資利潤率為15.13%,投資效益可觀;財務內部收益率為16.33%,比行業(yè)基準收益率高8.33%;動態(tài)投資回收期為13.41年。
敏感性分析表明,對大葉櫟人工林造林項目的影響程度為木材價格>投資成本>單位出材量;產品價格盈虧分析表明,大葉櫟人工林木材價格的盈虧臨界點為256.6元/m3。
序列收益分析表明,造林項目從第10年開始盈利,且大葉櫟人工林的經濟成熟期應在14年后。
結合動態(tài)和靜態(tài)的經濟效益評價結果,營造大葉櫟人工林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雖然大葉櫟人工林的經濟效益與桉樹(Eucalyptusspp.)人工林[17-18]相比有較大差距,但大葉櫟適應性廣,對立地要求不高,枯枝落葉量大且易腐,有利于土壤改良,萌生能力強,次生林生長迅速,生物產量高,對長年純林連作造成的林地地力受損能起到很好的修復作用,可有效防止地力衰退,且能在短期內成林,其人工栽培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