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明,謝佳宜,譚川川,阮曉惠,王 震,羅曉蓓,林建姣,項 立,李愛民,韓澤龍,劉思德
1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廣東 廣州 510515;2南方醫(y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廣東 廣州 510515;3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內(nèi)鏡中心,湖南 長沙 410208;4深圳市龍崗區(qū)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廣東 深圳 518172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全球發(fā)病率居于第3位[1-2],而結直腸癌的預后與早期診斷密切相關[3-4]。窄帶光成像放大內(nèi)鏡(ME-NBI)能清楚地觀察病變微細結構和邊界,從而評估病理性質和腫瘤浸潤深度,可有效鑒別腫瘤性和非腫瘤性息肉[5-6]。2014年,日本內(nèi)鏡窄帶光成像技術專家小組(JNET)提出統(tǒng)一的結直腸MENBI分類標準,即JNET分型[7]。既往文獻報道ME-NBI下JNET分型具有良好的診斷效力,但JNET 2B型的診斷靈敏度、準確性普遍低于JNET的其他3型[8-9],因此提高JNET 2B型的預測病變組織病理學類型準確性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0-11]。Sumimoto等[12]指出2B型病變需結合PP分型進行綜合診斷,從而進一步明確病灶的性質。但關于PP分型對JNET 2B分型預測病變組織病理學類型準確性的提高尚未有深入研究。本研究將通過回顧性分析診斷為JNET 2B型的病例資料來探討影響JNET 2B分型預測病變組織病理學類型準確性的因素,并探索PP分型對提高JNET 2B分型預測病理組織學準確性的意義。
回顧性收集2018年7月~2021年4月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包括南方醫(yī)院深圳消化診療中心、南方醫(yī)院增城分院)行ME-NBI檢查診斷為JNET 2B并有病理診斷的結直腸病變患者資料,排除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炎癥性腸病、復發(fā)及侵襲深度不明的病變,共有255 例患者的261 個病變納入研究。
采用巴黎分類標準[13]對腫瘤的內(nèi)鏡下形態(tài)進行評估分類,將病灶形態(tài)分類:0-Ip、0-Is、0-Isp及0-Is+IIc歸為隆起型;0-IIc、0-IIa及0-IIa+IIc歸為平坦型;0-III為凹陷型;LST為側向發(fā)育型。ME-NBI采用JNET分類標準[7]進行評估。JNET分型標準:根據(jù)病灶的血管和表面形態(tài)分為4型。1型:血管不可見,表面結構為黑點或白點,預測組織學類型為增生性息肉或無蒂鋸齒狀息肉;2A型血管結構分布和粗細均勻,表面結構規(guī)整,提示低級別上皮內(nèi)瘤變;2B型:血管和表面結構不規(guī)整,提示高級別上皮內(nèi)瘤變或黏膜下淺層浸潤癌;3型:血管區(qū)域稀疏或增粗血管中斷,表面結構無定形,提示黏膜下深層浸潤癌。通過ME-NBI分析,根據(jù)病灶的表面微結構及血管形態(tài)進行診斷,血管和表面結構不規(guī)則或模糊的為JNET 2B型[13]。對于進行了色素染色的病變,通過放大內(nèi)鏡進行診斷PP分型[14]。PP分型根據(jù)腺管開口形狀特點分為7型[15]。Ⅰ型:圓形;Ⅱ型:星芒狀;ⅢL型:管狀或長桿狀為主;ⅢS型:小型類圓形,但比正常開口?。虎粜停簻喜垩b、分枝狀或腦回狀;ⅤI型:開口大小不一且排列不規(guī)則;ⅤN型:無結構。
依據(jù)第五版WHO腫瘤分類[16]及維也納分類標準[17]進行病理分組,腺瘤Ⅰ級、Ⅱ級及輕中度不典型增生為低級別上皮內(nèi)瘤變組(LGIN);腺瘤Ⅲ級、重度不典型增生、黏膜內(nèi)癌為高級上皮內(nèi)瘤變組(HGIN);黏膜下浸潤深度<1000 μm為黏膜下淺層浸潤癌組(SM-S);黏膜下浸潤深度≥1000 μm為黏膜下深層浸潤癌組(SM-D)。
使用SPSS 26.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中位數(shù)、平均數(shù)、百分比、頻數(shù)表示,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P<0.05被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55 例患者中,男性163 例,女性92 例,年齡33~81 歲,中位年齡59 歲,平均年齡58.4 歲,共261 處病灶(表1)。其中,病變部位為左半結腸(降結腸至直腸)197 例,右半結腸(盲腸至橫結腸)64 例。平均病變直徑為20.7 mm。
表1 不同病理診斷的JNET 2B型病變患者的臨床資料Tab.1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with JNET type 2B lesions
LGIN組91 例(34.9%),HGIN組132 例(50.6%),SM-S組13 例(5.0%),SM-D組25例(9.6%)。而HGIN/SM-S共占55.6%(145/261),非HGIN/SM-S占44.4%(116/261)(表1)。
表2 為病灶形態(tài)(隆起型、平坦型、凹陷型、側向發(fā)育型)、病變部位(左半結腸、右半結腸)及病變大?。?10 mm、10~19 mm 和≥20 mm)與JNET 2B 分型預測病變組織病理學類型準確性的關系。根據(jù)卡方檢驗的結果,病變部位與JNET 2B分型預測病變組織病理學類型準確性的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8),而結直腸病灶的形態(tài)學分類及病灶大小均與JNET 2B 分型預測病變組織病理學類型準確性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表2中部分病例形態(tài)學分類和病灶直徑數(shù)據(jù)出現(xiàn)缺失,我們剔除了空白的數(shù)據(jù)。
在同時具有PP分型及JNET 2B分型的病變中,PP分型對病理組織判斷符合率是64.4%(143/222),JNET 2B分型對病理組織判斷符合率是57.2%(127/222)。根據(jù)JNET分型和PP分型分別對應的最可能的病理組織診斷,當PP分型為Vi時,則與JNET 2B分型的診斷結果相一致。JNET 2B分型與PP分型診斷一致率為36.0%(80/222)。根據(jù)卡方檢驗顯示,PP分型對JNET 2B預測病變組織病理學類型準確性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而PP分型中的Vn分型對JNET 2B型判斷SM-D的準確性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01,表3)。在結直腸病灶中,JNET 2B分型與PP分型診斷一致時,即PP分型為Vi時,預測病理組織學的靈敏度為0.512,特異度為0.842,陽性預測值為0.813,陰性預測值為0.563,準確率為0.653。JNET 2B分型病灶的PP分型為Vn時,病理組織診斷為SM-D 的靈敏度為0.455,特異度為0.940,陽性預測值為0.455,陰性預測值為0.940,準確率為0.891。
表3 PP分型對JNET 2B判斷病理性質的影響Tab.3 Influence of pit pattern classification on diagnostic accuracy of JNET type 2B colorectal lesions
窄帶光成像結合放大內(nèi)鏡是一種新型的內(nèi)鏡診治技術,能夠清晰地顯示病灶的表面形態(tài)和血管形態(tài),從而能有效評估腫瘤的組織學類型和浸潤深度[18-20]。JNET分類統(tǒng)一了以往的ME-NBI分類,將ME-NBI觀察的病變表面結構與血管形態(tài)綜合考慮,以早期腫瘤的病理學分類為依據(jù)將病變分為1型、2A型、2B型及3型[7,21]。文獻報道JNET 2B分型對診斷HGIN/SM-S癌的能力并不顯著[22-23],Sumimoto等[12]曾對799例JNET 2B型的結直腸病變進行研究,2B分型診斷的敏感度、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準確性分別為61.9%、82.8%、50.9%、88.2%、78.1%,診斷敏感度和特異度遠低于其他3型。本研究中,JNET 2B型病灶與病理診斷相符的比率為55.6%,這反應了JNET 2B預測病變組織病理學類型的準確性相對不足。這與之前的報道相符,JNET 2B預測病變組織病理學類型準確性相對不足的原因可能是2B型病灶對應的病理類型較多且內(nèi)鏡下病變組織的微表面結構和微血管形態(tài)變化復雜以及臨床醫(yī)師的主觀因素影響較大。
JNET分型中顯示,JNET 2B型病灶對應的病理組織診斷可包括低級別上皮內(nèi)瘤變、高級別上皮內(nèi)瘤變、黏膜下淺層浸潤癌及黏膜下深層浸潤癌,病理類型跨度大,治療方式也有很大差異[12,24]。LGIN、HGIN和SM-S 癌可以行內(nèi)鏡下切除,而當黏膜下層浸潤深度≥1000 μm時,有淋巴結轉移的風險,需要考慮外科手術擴大切除范圍[25-26]。為做出合理的內(nèi)鏡診療決策,需要對JNET 2B分型病例的內(nèi)鏡及病理特征進行收集總結,分析JNET分型中的2B型預測病變組織病理學類型準確性相對不足的原因及影響因素,以完善JNET分型診斷,甚至為JNET 2B型亞分類提供依據(jù)。
Hosotani等[27]報道JNET 2B型病變中與深度浸潤癌相關的因素包括隆起型病變、病灶直徑大和PP分型的V型。本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結直腸病灶的形態(tài)學分類和病灶大小均會對JNET 2B分型預測病變組織病理學類型準確性產(chǎn)生影響,與文獻報道相一致。直徑較小、平坦型的病灶傾向于浸潤程度較淺的LGIN[13],本研究中直徑<10 mm的病灶的病理結果為LGIN的占97.4%(38/39),LGIN 病灶平均直徑為13.78 mm,而77.4%(48/62)的平坦型病灶病理結果為LGIN。本研究中,JNET 2B型病灶的病理結果為HGIN型的平均病灶直徑為23.70 mm,SM-S型的平均病灶直徑為29.62 mm,而SM-D型的平均病灶直徑為25.96 mm。對于較大、帶蒂的病變,需要內(nèi)鏡醫(yī)師仔細觀察,以獲得病變的全貌,做出綜合判斷,這可能有助于提高診斷效能。由于JNET 2A和2B分型間的區(qū)別主要基于表面形態(tài)和血管形態(tài)的不規(guī)則程度,這種判斷往往受醫(yī)生主觀影響大,需要大量的訓練才能提高醫(yī)生的診斷水平[7-8]。此外,JNET 2B型和3型的表面結構分別為“不規(guī)則或模糊”和“無結構”,表面結構之間的區(qū)別較為主觀[28],以上原因使得部分息肉被誤判為JNET 2B分型,從而導致2B分型預測病理組織學的準確性不高。
PP分型主要用于染色內(nèi)鏡下觀察結腸黏膜腺管開口形態(tài),對異型增生或黏膜下淺層浸潤癌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29-30],Sumimoto等[12]建議2B型病變需要結合PP分型進行綜合診斷。本研究統(tǒng)計分析同時具有JNET 2B及PP分型的病變,發(fā)現(xiàn)PP分型對病理結果的預測符合率低于JNET 2B分型,JNET 2B分型與PP分型診斷一致率較低(36.0%)。當JNET分型與PP分型一致時,診斷病理組織的靈敏度為0.512,特異度為0.842,陽性預測值為0.813,陰性預測值為0.563,準確率為0.653,且PP分型對JNET 2B預測病變組織病理學類型準確性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JNET分型聯(lián)合PP分型相較于單獨使用JNET分型有助于提高對JNET 2B型病灶的總體病理組織學預測的準確性。
根據(jù)血管形態(tài)和表面形態(tài)的不規(guī)則程度以及PP分型將JNET 2B 進行亞分型,高2B 型主要為HGIN/SM-S、SM-D,低2B型大部分病理為LGIN、HGIN/SM-S,但該亞分類仍沒能將SM-D型完全區(qū)分開來,在低2B型中仍存在2%的SM-D[12]。本研究中病理為SM-D的病灶PP分型為Vi或Vn型占95.5%(21/22),其中Vn型占45.5%(10/22),只有1 例為III-s型,PP分型中的Vn型對JNET 2B型判斷SM-D的準確性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JNET 2B分型病灶的PP分型為Vn時,病理組織診斷為SM-D的靈敏度為0.455,特異度為0.940,陽性預測值為0.455,陰性預測值為0.940,準確率為0.891。這提示JNET 2B型病灶的PP分型為Vn型時,病灶的惡變可能性更高,病灶的病理分型為SM-D型的可能性大。
本研究顯示,結直腸病灶的形態(tài)學分類和病灶大小會對JNET 2B分型預測病變組織病理學類型準確性產(chǎn)生影響,聯(lián)合JNET分型和PP分型能提高病變組織病理學預測的準確性。但因本研究為回顧性、單中心的研究,對病灶的評估可能存在不足,且本研究樣本量相對不足,我們對JNET 2B型預測病變組織病理學類型的分析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期望將來開展大樣本、多中心、前瞻性臨床試驗,進一步評價JNET 2B分型預測病變組織病理學的準確性,以期對臨床工作提供更多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