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霖
《嶗山道士》是根據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嶗山道士”改編而成的,主要描寫了游手好閑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嶗山道士學習穿墻術的故事。故事告訴人們那些想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的人最終只能自作自受。本期“故事匯”讓我們看一下畫者是如何演繹他理解的嶗山道士吧。
1 王七,業(yè)余道術愛好者。
原文: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
2 拜拜山頭、進修一下?
原文:……聞勞山多仙人,負笈往游……一道士坐蒲團上,素發(fā)垂領而神光爽邁。叩而與語,理甚玄妙。請師之。道士曰:“恐嬌惰不能作苦?!贝鹧裕骸澳苤K炝粲^中。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隨眾采樵?!?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1/07/09/qkimageshblhhblh202102hblh20210206-3-l.jpg"/>
3 道士的活兒太多太累太磨人……準備閃。
原文:過月余,手足重繭,不堪其苦,陰有歸志。
4 咦?老同志總是讓人琢磨不透……
原文:一夕歸,日已暮,尚無燈燭。師乃剪紙如鏡……
5 奇跡!原來還有這樣的操作!
原文:……剪紙如鏡,粘壁間。俄頃,月明輝室,光鑒毫芒……嫦娥自光中出……纖腰秀項,翩翩作“霓裳舞”。
6 神乎其技!
原文:……三人移席,漸入月中。須眉畢見,如影之在鏡中。
7 老師的意思是要有平常心。
原文:……移時,月漸暗……道士獨坐……壁上月,紙圓如鏡而已。道士:……宜早寢,勿誤樵蘇。
8 遐想與糾結中……
原文:王竊欣慕,歸念遂息。
9 真?zhèn)饕痪湓挕?/p>
原文:“弟子數百里受業(yè)仙師,每見師行處,墻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傳以訣。
10 神技在身,夫復何求!
原文:王果去墻數步,奔而入;及墻,虛若無物;回視,果在墻外矣。大喜。
11 嶗山上清宮魔法技術學校結業(yè)了!
原文:入謝。道士曰:“歸宜潔持,否則不驗?!?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1/07/09/qkimageshblhhblh202102hblh20210206-12-l.jpg"/>
12 歸心似箭。
13 衣錦還鄉(xiāng)。
原文:抵家,自詡遇仙,堅壁所不能阻。
14 酷炫絕技瞧我的。
原文:妻不信。王效其作為,去墻數尺,奔而入,頭觸硬壁,驀然而踣。
15 幻滅——人心不古……老師也有會騙人的……老同志真的狡猾。
原文:妻扶視之,額上墳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慚忿,罵老道士之無良而已。
(本篇引用原文部分為畫面表現內容,有所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