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福星 戴婧婷 羅菊香 張建漢
【摘 要】 殼聚糖毒性很低、生物相容性很好,同時又能夠在生物體內降解,而受到學者們的關注。然而殼聚糖的水溶性太差,使得應用研究很難開展。本文研究證實,裂解后HBC的分子量明顯降低,而MTT細胞實驗證實,裂解后HBC的細胞毒性依然很低,完全可以應用于生物材料領域。本課題為溫敏型生物材料HBC在生物、醫(yī)學等領域的推廣應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生物材料;殼聚糖;輻射裂解;分子量;細胞毒性
【中圖分類號】 Q35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4102(2021)03-0097-03
殼聚糖是脫乙酰度(脫去乙酰基的葡萄糖胺單元數占總單元數的比例)在55%以上的甲殼質的總稱。殼聚糖具備了低細胞毒性、優(yōu)異的生物相容性、自然生物可降解性等優(yōu)良性能,在生物材料領域的應用中具備極大的潛力。
在分子結構上,由于殼聚糖鏈上眾多的羥基(-OH)以及氨基(-NH2)等基團很容易形成氫鍵,因此,殼聚糖的溶解性非常差。容易發(fā)生聚沉,穩(wěn)定的溶液濃度較低。通常,殼聚糖溶液的質量分數只能是1%-3%。
殼聚糖的應用在食品、化妝品等行業(yè)很常見,然而,殼聚糖的應用性能始終受限于溶解性,存在明顯的瓶頸。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本課題組設計改性并報道合成了一種親水性殼聚糖——羥丁基殼聚糖(HBC)。實驗結果證實,HBC在溶解性上有了比較大的提升。
由于生物材料在應用過程中,經常會用到輻射滅菌技術,以保證生物材料的安全性能。因此,對于生物材料HBC而言,他們的抗輻射穩(wěn)定性需要進行一定的探索,并且研究他們在輻照過程中的變化。
本研究通過之前報道的方法將羥丁基鍵合到殼聚糖的羥基和氨基上,成功合成了HBC。為了驗證HBC的輻射穩(wěn)定性以及輻射產物的安全性,將HBC溶液放置在60Coγ-ray的輻照下進行一定劑量(分別是0kGy,1kGy,2kGy,3kGy,5kGy,10kGy,)的輻照。之后對輻照制備的樣品進行后續(xù)的分析,包括分子量的測定和細胞毒性的研究。研究結果證實,經過輻照裂解過程之后,HBC分子量有所降低,且降低的程度與輻照劑量呈現正相關。另外,細胞毒性MTT實驗顯示,經過輻照裂解后的HBC毒性非常低,哪怕在10ug/mL的濃度下,細胞存活率依然在93.3%。這充分說明了HBC對細胞的生長沒有毒性作用,是非常良好的生物材料。這為HBC在生物、醫(yī)學等領域的推廣應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殼聚糖(分子量Mw=2.0×105Da,脫乙酰度≧90%)以及1,2-環(huán)氧丁烷購自阿拉丁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聚乙酰亞胺(PEI)來自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有限公司。氫氧化鈉(片狀,97.0%-100%)、異丙醇(99.7%)、丙酮(99.5%)購自醫(yī)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細胞毒性實驗使用的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氮唑溴鹽(MTT)由碧云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人宮頸癌細胞(Hela)培養(yǎng)在37oC以及含5%CO2的空氣中。胎牛血清從浙江天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購買,青霉素-鏈霉素從美國英杰生物試劑有限公司購買,并添加在DMEM全培養(yǎng)基中。
本實驗中所使用的水均為去離子水,且上述試劑均為即買即用。
1.2 HBC的制備過程
HBC的制備原理如圖1所示。
首先,稱取25gNaOH片狀固體加入100mL燒杯,倒入50mL水并快速攪拌,待片狀固體全部溶解后通氮氣15min。隨后,取4g殼聚糖粉末加入上述的NaOH溶液中繼續(xù)攪拌,通氮氣15min。過濾,并用水洗至pH=7。之后,將濾紙上的固體加入到異丙醇/水混合溶液(V∶V=9∶1)中,并攪拌反應24h。接著,將1,2-環(huán)氧丁烷加入上一步的溶液,并繼續(xù)通氮氣15min,攪拌反應4d。然后,用丙酮沉淀并離心。將離心下來的沉淀物用水超聲洗滌,再離心分離,直至pH=9,真空干燥24h。
1.3不同吸收劑量的輻照后羥丁基殼聚糖的制備(HBC-X,X表示輻照過程中的總吸收劑量)
為了研究羥丁基殼聚糖在輻照過程的性能變化,需要將HBC溶液置于輻射源的輻照下。首先,用天平稱取10mg的羥丁基殼聚糖粉末溶解在上述的10mL濃度為0.1mol/L乙酸溶液中,超聲溶解,并通氮氣10min。之后,將羥丁基殼聚糖溶液樣品置于60Coγ-ray下輻照,劑量率為8.3Gy/min。控制不同的吸收劑量,得到不同的輻照后羥丁基殼聚糖(HBC-X)。
1.4 HBC-X的分子量測定
為了探究HBC溶液在輻照過程中變化,通過黏度法在25±0.1℃對不同吸收劑量輻照后的HBC樣品分子量進行測定。純溶劑的流出時間以1%的醋酸溶液在烏氏黏度計內的流出時間t0計算。在測試過程中,每個流出時間的測定都需要進行3次取平均值,且3次測量結果之間的極差不超過0.5s。接著,測定吸收不同劑量輻照的HBC樣品(HBC-0、HBC-1、HBC-2和HBC-3、HBC-5、HBC-10)的設置濃度梯度溶液(1、2/3、1/2)的流出時間,分別記為t1、t2和t3,然后根據設置濃度梯度的羥丁基殼聚糖溶液的流出時間(t1、t2和t3)和純溶劑的流出時間(t0),分別計算不同吸收劑量輻照后的HBC溶液的增比黏度?sp和相對黏度?r。最后,通過?sp/c和ln?r/c分別對HBC溶液的濃度c作圖,外推可得不同HBC溶液的特性黏度[?],并通過公式1計算不同吸收劑量輻照后HBC的分子量。
[?]=K·Mα 公式1
公式1中,[?]是測得的特性黏度,K=1.8×10-3cm3·g-1,α=0.93,均為常數。
1.5 HBC-X的細胞毒性研究
為了體現HBC-X的細胞毒性水平,本次實驗選用常用的生物材料PEI作為對照,通過MTT細胞毒性實驗來表征測定。首先,以每孔5000個的密度在96孔細胞培養(yǎng)板上進行Hela細胞的培養(yǎng),每孔添加200?L的含10%FBS、1%青霉素-鏈霉素的培養(yǎng)基,37oC下生長15h。之后讓細胞在100?L分別包含了HBC-0、HBC-1、HBC-2、HBC-3和PEI材料的全培養(yǎng)基中,保持溫度37℃的5%CO2培養(yǎng)箱中生長48h。同時,一組添加100?L不含其他材料的細胞在純培養(yǎng)基中的自然生長設置作為空白對照。Hela細胞培養(yǎng)48h之后,將所有孔的培養(yǎng)液替換為20?LMTT溶液(5mg/mL),繼續(xù)4h的孵化。結束后,每個孔中加入150?L的DMSO。最后,通過酶標儀(美國博騰儀器有限公司)測定各個孔中細胞在490nm波長的吸光度。各種材料不同濃度的細胞毒性都可以通過細胞存活率來體現,細胞的存活率(Cellviability)通過公式2來計算。
[Cell viability%=AsampleAcontrol×100%] 公式2
公式2中,Asample和Acontrol分別代表材料測試組與所設置的空白對照組的細胞在490nm波長的吸光度值。
2實驗結果
2.1 HBC-X的制備
從圖1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沒有接受輻照的HBC溶液,是澄清無色的。經過1kGy的吸收劑量的輻照,HBC樣品溶液的顏色變成了圖中中間的淺黃色。而隨著吸收劑量的增大,殼聚糖溶液的顏色越來越少,當HBC溶液樣品被γ-ray輻照時,葡萄糖胺和N-乙酰葡萄糖胺單元的β(1-4)糖苷鍵斷裂,使得HBC的主鏈發(fā)生了鏈斷裂。另外,輻照過程通常伴隨著一些氧化反應,產生含大量的羰基和羧基,導致了整個溶液的顏色變黃。
2.2 HBC-X的分子量
烏氏黏度計法測得輻照后HBC溶液樣品的分子量如圖2所示。
不同吸收劑量輻照過后的HBC樣品測得的分子量,相比于原來的HBC-0,都有所降低。從圖2上最左邊,輻照之前的HBC-0組,分子量為35.0×104g·mol-1。吸收劑量為1kGy時,HBC樣品的分子量已經降為HBC-1的30.16×104g·mol-1。要是劑量加大到3kGy,分子量就只剩下26.34×104g·mol-1。而HBC-10這組材料,吸收劑量10kGy的時候,殼聚糖降解更加的明顯,分子量僅為19.27×104g·mol-1。HBC樣品輻照后的分子量降低,說明輻照過程中被一定程度降解。并且可以看到這樣的規(guī)律,隨著吸收劑量的增加,降解的程度越高,分子量降低越發(fā)明顯。
2.3 HBC-X與PEI的細胞毒性探究
對于吸收不同計量的輻照之后的產物(HBC-0、HBC-1、HBC-2、HBC-3)和PEI在不同濃度下的細胞毒性通過MTT法進行表征,結果如圖3所示。
HBC-0組,也就是未經過輻照的羥丁基殼聚糖,細胞存活率都接近100%,即使?jié)舛仍龃蠛芏啾?,細胞存活率也沒有明顯的降低。對于吸收一定劑量輻照之后的HBC,在0.5μg/mL的濃度下,HBC-1、HBC-2和HBC-3的細胞存活率分別是99.5%,97.3%和93.3%,遠高于PEI組的60.8%。當HBC樣品濃度從0.5μg/mL增大到10μg/mL,細胞存活率雖然有所降低,但是依然呈現比較健康的態(tài)勢。而對HBC-2和HBC-3來說,雖然比HBC-0和HBC-1略有降低,但也呈現一樣的趨勢。而之所以細胞存活率有些許降低,可能是輻照過程中所產生的含羰基以及羥基的產物給細胞帶來影響,而在相同的情況下,對比PEI組,它們的毒性非常驚人。PEI組即使在只有1μg/mL濃度下,大部分的細胞都會被殺死,假如PEI的濃度達到10μg/mL,那么,大多數細胞都會死亡,只剩下10%左右的細胞。這樣的對比,也有力地體現了HBC作為生物材料的低細胞毒性,比起劇毒的PEI有更加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3討論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羥丁基殼聚糖作為一種殼聚糖的衍生物,在具備溫敏等其他功能的同時,輻射相關的性質依然比較優(yōu)秀。雖然在輻照過程中,分子量會有少量的降低,但是如果輻照過程的吸收劑量不大的話,分子量降低程度較小。此外,HBC輻照之后的產物,依然具有非常低的細胞毒性,不會干擾Hela細胞的正常生長。因此,HBC作為一種溫敏型生物材料的應用是比較可靠的。
【參考文獻】
[1]廖振勝,張娜,楊宇成,等.多糖溶解性改善方法研究進展[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20,46(24):292-299.
[2]金洹宇,銀華,安艷.輻射技術在醫(yī)用生物材料領域中的應用[J].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2011,29(5):261-265.
[3]黃偉,王英杰,張爽,等.γ-射線輻射可控改性殼聚糖用于藥物釋放研究[C].中國核學會.第十一屆全國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學術討論會,北京:中國核學會,2012.
[4]唐振興,石陸娥,易喻.殼聚糖及其降解物分子量的測定[J].化工技術與開發(fā),2004,33(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