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俏俏
啞巴來到這個村子有五十多年了,別人說他就像一塊石頭,不會說話,也不會流淚。他從小就生活在寂靜的世界里,啥也聽不見。
至于他是如何被帶到村里的,老人們也說不清楚,就像來自混沌的遠(yuǎn)方的某個謎團。
啞巴有自己的世界,他不識字,只會打一些自創(chuàng)的手勢,與人簡單交流。啞巴幾乎沒有朋友,年輕時靠力氣在車間干活兒,曾經(jīng)有別有用心的人闖入他的情感世界,他一激動和顫抖,最后連多年的積蓄都沒了。上天為他關(guān)上一扇門后,順便把窗也帶上了。等啞巴上了年紀(jì),還被迫下崗了,最后只剩下了一雙手。
啞巴聽不見,也不會說話,也沒人知道他會不會流淚,但他還有一雙手。他去廠里收集包裝用過的廢棄塑料藤,一根根綠色的藤條到了他手里就像被施了魔法,歷經(jīng)摸索,竟然變成了菜籃,看上去既勻稱又結(jié)實,像一件完美的藝術(shù)品。啞巴沉醉在荒蕪已久的歡樂中……
有一天,村里來了一個老板模樣的中年人,看上去慈眉善目,想請啞巴到自己飯店干活兒。一個上了年紀(jì)的聾啞人,誰會叫他干活兒呢?他們用各自的手勢比畫著,誰也搞不明白,看起來像一場滑稽的鬧劇……老板只好找出三十年前的老照片,指出其中一個少年,啞巴這才恍然大悟,他仔細(xì)端詳著眼前這個中年人,又驚訝又驚喜……原來是兒時的伙伴??!想當(dāng)年因為缺陷,沒有多少人看得起他,唯獨眼前這個當(dāng)時的少年,還愿意跟他一起玩兒……闊別數(shù)十年,啞巴的眼睛有點兒濕潤了。
臨別時,啞巴在簡陋的屋子里翻來翻去,最后找出自己的“手工藝術(shù)品”——菜籃,顫巍巍地送給了老板。
憑著精湛的技藝,啞巴做的手工菜籃一下子征服了老板的心。老板掏錢向啞巴訂購菜籃,想作為禮品送給顧客。漸漸地,十個,二十個,五十個……一批批菜籃從啞巴手里問世,他一絲不茍,做得很慢很慢,提手處的鋼筋一定要借用膝蓋彎出最完美的弧度,儼然一個敬業(yè)的“工匠”形象。
老板想多給他一些錢,啞巴就是不肯要,一旦發(fā)現(xiàn)多給了,他還會特意送回去。也許在他心里,一半是小時候的交情,一半是現(xiàn)在的恩情,他自己內(nèi)心仿佛有一桿秤,不能輕易動搖。
啞巴的菜籃一批批從村里傳出來,運到城里,又輻射到其他地區(qū),人們對菜籃贊不絕口,甚至一度引起搶購,飯店生意也更火了……老板沒想到,原本是自己想幫啞巴,反過來竟然是啞巴幫了自己!
從那以后,老板每年都會開車去接他,等他換上體面的衣服,帶他到自己的各個飯店吃飯。啞巴再也不是沉默的石頭,他的臉上悄然樂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