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霞 王曉理 劉麗云 徐榮燕 單忠英 宋建
摘 要:面對新冠疫情,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指導意見,國內各高校積極響應并開展執(zhí)行線上教學。該文以園藝專業(yè)植物學在線教學為例,通過比較傳統(tǒng)教學與在線教學過程中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管理、考核等方面所發(fā)生的變化,闡述了在線教學“以變應變”教學策略,分析了存在的問題,以期為優(yōu)化今后的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冠疫情;植物學;以變應變;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42.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11-0165-04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Based on “Change and Response” Teaching Strategy
——Taking Botany Teaching for Horticulture as an Example
LIU Lixia1 et al.
(1Dezhou University, College of Ecolog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Dezhou 253023, China)
Abstract: Fac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situatio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put forward the guiding opinions of ‘Classes Suspended But Learning Continues. This paper takes ‘botany online teaching for horticulture as an example to explain ‘Change-to-Change strategy in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 and so on, in order to optimize our teaching work in future.
Key words: COVID-19 Pandemic; Botany; Change and response; Teaching strategy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新冠疫情)打亂了高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特殊形勢下,如何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成為全國高校面臨的重要問題和挑戰(zhàn)。在復雜嚴峻的形勢下,防止疫情擴散,保護人民生命安全,黨中央果斷決策,教育部和山東省教育廳及時發(fā)布文件,提出“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具體要求[1]。與常規(guī)教學相比,“教與學的方式變了”“教與學的地點變了”“教與學的時間變了”等。如何制定新的教學方案,快速適應“線上教與學”,保證教學質量與效果等問題給老師和學生提出了挑戰(zhàn)。本文結合德州學院植物學教學團隊在新冠疫情期間的教學實踐,探索總結出了“以變應變”的教學策略,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反思,以期為完善今后的教學工作提供借鑒。
1 “變”理念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變遷,教學觀念也在不斷的轉變更新,但以往的轉變都是一個逐漸的過程,教師主動占主導地位。早在2018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就要求普遍提高師生信息化素養(yǎng)及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大平臺的建設探索。面臨新冠疫情形勢下“停課不停學”的新要求,幾乎所有的理論課程都要實行線上教學,“網(wǎng)課”已成為大學教學的主要形式,但留給老師們的“適應時間并不多。線上開課前2周,根據(jù)教務部門部署安排,要求疫情停課期間任課教師從開課前的準備、課程教學設計以及學習過程的跟蹤管理等多個環(huán)節(jié)認真準備,以保障該學期線上教學順利開展。從線下到線上,從線下“面對面”“手把手”的講授和互動到對著面無表情的“電腦屏幕”,對任課教師來說確實是一個非常大的改變,不少老師可能對自己能否駕馭這種教學方式心存焦慮。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快速轉變教學觀念,由“教師-講臺-面對面”的傳統(tǒng)教學到“屏幕-屏幕-遠程”的網(wǎng)絡教學。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需要快速適應特殊時期的所必須做出的改變。植物學是園藝專業(yè)(側重園林規(guī)劃設計方向)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設置在大一第二學期,包括32個學時的理論課(2學分)和16學時的實驗課(0.5學分)。疫情期間,按照教學管理要求,植物學理論課程部分進行在線教學,2位任課教師及時溝通交流,分工明確,主動探索適于自己的全新教學方式與理念,在最短時間內更新本學期教學設計,掌握2種網(wǎng)課授課平臺的使用方法并提前試講,確保上好開學第1次課。
2 “變”內容
專業(yè)培養(yǎng)要求決定了課程類型、內容和性質[2,3]。疫情期間,所有的理論課均開展在線教學,授課教師只需要準備自己任教課程,而學生則要接受本學期多門在線課程,如2019級園藝專業(yè),第2學期有10門必修課(含1門實驗課),加之每個學生平均2門公選課,每周上課時間大約為26學時,平均每天面對電腦或手機上課的時間4h以上。面對滿滿的課程表,學生也表示很有壓力。在園藝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指導性教學計劃進程表”中,與植物學相關聯(lián)的課程有園林樹木學(第3學期)、植物生理學(第4學期)、花卉學(第4學期)。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雖然理論部分教學大綱設計在32學時,但實際教學周大約為18周,所以學時基本在36學時,除了大綱要求內容之外,幾門關聯(lián)課重復的內容在植物學教學中也會略加涉及。面對疫情期間學生一直上網(wǎng)課可能會產(chǎn)生的心理疲勞和視覺疲勞,經(jīng)和教學團隊及關聯(lián)課任課教師溝通協(xié)商,對植物學授課內容進行精簡,所有授課內容在32學時內完成。這就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精煉,既要做到減輕學生負擔,又要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結合植物生理學、園林樹木學、花卉學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調整,如:植物細胞部分調整為1學時,植物組織4學時,植物的結構與功能、種子植物各科部分不再詳細講述,具體調整如表1所示。
3 “變”方法
在線教學打破傳統(tǒng)教育的時空界限,如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在新的教學方法下,充分實施網(wǎng)絡化、數(shù)字化、智能化、個性化教學,使教與學的過程進行的更融洽,教學效果更好,是在線教學面臨的另一個挑戰(zhàn)[4]。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授課教師可以看到課堂情況:學生的上課狀態(tài)、表情回應、直接的語言交流等。而在線教學面對的是“近在眼前的屏幕和遠在天邊的學生”,這就要求在線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打破教學軟件所限,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效果。線上教學授課方式多樣,主要以線上直播和智慧樹、超星學習通、中國大學MOOC等平臺資源為主。課程教學主要集中在QQ、釘釘、微信、智慧樹、長江雨課堂以及騰訊課堂等。另外,線上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大多會混合采用直播課、文字交流、語音交流、資源包和錄播課等多種方式組合進行授課。大部分教師采用“實時直播+QQ群語音輔助”的教學模式實施線上授課,學生選用“電腦或手機”模式,直播、觀摩、作業(yè)一體化,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如有疑問可隨時通過語音或留言來討論交流。
在課堂上的時間非常有限,教師講授需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綱挈領重點突出。植物學在線教學中,通過課程QQ群發(fā)布上課通知公告,授課主要采用QQ屏幕分享和騰訊會議平臺。任課教師提前在課程群推送一些相關預習資料推送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使學生大體了解本次授課的目的、內容,提醒學生如有難以理解或者不理解的內容及時反饋給老師,老師在講授過程會重點講解。此外還推薦中國大學慕課平臺(MOOC)上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和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門植物學國家精品在線課程供學生課下學習,讓學生了解國內著名大學的優(yōu)質在線網(wǎng)絡開放課程學習內容,增加知識面,開闊視野,足不出戶即可體驗名校名師精品課程,提高在線自學的興趣。
授課初期,書商不能及時把教材郵寄給學生,沒有教材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學習障礙,畢竟課堂上講授內容有限,預習和復習都受到影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下載電子教材發(fā)給學生,對于更多的細節(jié)知識還需要學生自學鞏固。有些同學家處偏遠地區(qū),網(wǎng)絡不穩(wěn)定,在線上課有一定難度,考慮到這些問題,我們盡量選擇可以回看視頻的講課軟件或者通過單獨輔導等方法不讓一個學生掉隊。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學生需要的,我們都想辦法來解決。例如,當講授植物組織、植物器官及分類的時候,在沒有教具的情況下,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所學知識仔細觀察周圍的植物形態(tài)、生長發(fā)育狀況,一是可以加深記憶,另外也可以提高對植物的認知水平。向學生推薦植物辨認常用的手機APP,如形色和花伴侶,遇到不認識、不熟悉的植物,充分發(fā)揮手機作用,不懂即學,不懂即問,處處用心皆學問。
4 “變”管理
教育部印發(fā)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要保證在線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5]。傳統(tǒng)課堂講授對于教師而言顯而易見是可控的,但是對于學生學習的投入及效果是最不可控的[6]。在線教學中,老師給分散在各地的學生在“看不見聽不到”的狀態(tài)下上課,如何既要保證學習效果又要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這對授課教師又是一個新挑戰(zhàn)。我們建立的植物學課程QQ群包含2019級園藝班學生和授課教師團隊,原來分2個班級的48名學生(各24名)合并為一個班,2名主講老師按照授課計劃進行了主講章節(jié)分配,既節(jié)約了備課時間,又有利于在短時間內進一步完善和改進授課內容和教學設計,同時也能使2個班級同步進行,有利于課后輔導、答疑及作業(yè)批改。48名學生分為6個小組,組長負責本小組的課前提醒、上課前點名、組織課堂討論以及作業(yè)收集。實時課堂督導也是有效保障在線教學質量的方法之一,在授課過程中,老師會不定時點名或提問,被點名學生要及時回應,以此來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項指標。課堂督導的目的是監(jiān)督學生是否在線學習,避免出現(xiàn)手機在線而人不在線狀態(tài)。線下答疑是在線教學必要的補充環(huán)節(jié),同學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同教學團隊的任何老師聯(lián)系,任課老師隨時可以進行答疑解惑,使學生的相關知識更加鞏固和完善。疫情期間不能返校,居家學習的環(huán)境、交流等很多因素容易造成學生心理波動,任課教師還結合課程內容,見縫插針做好課程思政工作,做好學生心理疏導、弘揚正能量及擔當意識。同時還特別要關注偏遠地區(qū)以及貧困學生上課情況,特殊情況可以尋求班主任及家長的配合,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配合學校工作安排。
5 “變”考核
“考試是一定組織中的考試主體根據(jù)考試科目的需要,選擇運用有關資源,對考試客體某方面或諸方面的素質水平進行測度、甄別和評價的一種社會活動”[7]。伴隨著教學模式的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效果評價方式相對單一。教育現(xiàn)代化背景下,課程教學改革及教學效果評價改革永遠路上,新的在線教學效果考核應該是多元化的。由于本學期后期學生返校(其中一人因病未返校),植物學教學后4周是在教室授課,實驗也是在實驗室線下進行。學習效果最終還是要進行全面評價,按照學校疫情期間課程考核指導意見,結合實際教學情況,最終考核成績包括卷面考試(閉卷)(40%)、平時成績(作業(yè)及表現(xiàn))(20%)、返校學業(yè)檢測(20%)、課程實驗報告(20%)。其中增加了作業(yè)、實驗報告、學業(yè)檢測銜接考試等過程性考核比例,減少了卷面考試分數(shù)的占比。未返校學生在第二學期開學后進行了補課、補考工作,并按照學校要求考核成績第二批錄入教務系統(tǒng)。從總評成績統(tǒng)計整體符合正態(tài)分布(表2),各檔次人數(shù)分布和往年相比差別不大。但從學生的卷面考試(閉卷)成績來看,和往年一般集中在70~89分這一分數(shù)段相比差別較大,本次考試主要是70分以下人數(shù)居多。為什么在作業(yè)、平時表現(xiàn)、銜接考試以及實驗成績都表現(xiàn)很好的情況下,卷面考試表現(xiàn)并不盡如人意。推測原因可能有在平時作業(yè)中可能會存在查閱資料、互相商量討論的情況,而在閉卷考試的情況下,學生就“無計可施”了。因此,如何扎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效果,使學生能夠把所學知識真正掌握牢、記得住、記得準,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6 “變”常態(tài)
隨著科技進步和理論更新,在線教學將逐漸成為常態(tài)化教學方式,并且趨向于線上線下教育常態(tài)化整合發(fā)展。本次突發(fā)的疫情,我們在倉促中能夠迅速調整教學狀態(tài),得益于國家制度的優(yōu)越,科技的發(fā)展和普及,從各方面為我們提供條件。通過調研部分在線授課教師,教師們普遍反應,自己對在線教學開始是質疑,后來是得心應手,最后發(fā)現(xiàn)在線教學的優(yōu)點并善于利用在線教學;老師們普遍反映在線教學提高了教學進度,可以通過時時檢查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教學中學生不易掌握的知識點,教學效果優(yōu)良。比如,在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正常的線下教學中,仍有很多老師結合線上資源來推送課程資料、隨堂測驗等。疫情期間的在線教學實踐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寶貴的經(jīng)驗和成果,我們要抓住機遇,適應變化,積極探索在線教學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標準、新模式,進一步推進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革命”[8]。
7 存在問題
經(jīng)過近一個學期的實踐和探索,在線教學在疫情期間“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學生方面主要問題有學習環(huán)境及家庭條件影響較大;部分地區(qū)網(wǎng)絡條件不好,也會影響學習效果;長時間在線學習對視力、心理造成影響,居家狀態(tài)容易導致學習狀態(tài)松弛,精神懶惰懈怠,部分學生難以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受學生學習自律性影響較大等。教師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積極轉變思想,加大學習力度,深挖網(wǎng)絡課程建設及利用多種方法和教學手段、工具,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做好線上線下教學無縫銜接,從多方面提升教學效果。學校層面需要加大在線課程開發(fā)和建設,加強課程在線網(wǎng)絡課程學習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努力推動在線教學平臺建設和服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高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2/t20200205_418131.html,2020-02-05
[2]陳中義,姚振,周存宇.高等學校學科基礎課實施模塊式教學探究:以《植物學》課程教學為例[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3(5):27-29.
[3]劉志雄,胡蝶,周存宇.新時期地方高校農(nóng)林類專業(yè)《植物學》課程教學現(xiàn)狀及改革舉措——以長江大學為例[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8,15(15):87-89.
[4]商守衛(wèi).新冠肺炎疫情會顛覆大學傳統(tǒng)教學模式嗎?[J].高等理科教育,2020(03):19-20.
[5]教育部.教育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2/t20200205_418138.html,2020-02-05.
[6]強勝.教育現(xiàn)代化背景下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的角色轉換[J].中國大學教學,2019(11):29-32.
[7]廖平勝.考試學原理[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8]王丹.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現(xiàn)代商貿工,2020,41(35):153-154.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