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成華 馮 鋆
江蘇省如皋市江安鎮(zhèn)衛(wèi)生所,江蘇 如皋 226534
無細胞百白破疫苗主要是目前計劃免疫程序中注射次數(shù)最多、應(yīng)用最廣的一種疫苗,該疫苗注射時間為小兒出生后3、4以及5個月各注射一次,1歲半1針,主要用于預(yù)防白喉、破傷風以及百日咳。因無細胞百白破疫苗中含有氫氧化鋁佐劑,顆粒較大,不易吸收,故極易引發(fā)結(jié)節(jié)、發(fā)癢等不良反應(yīng),對小兒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針對小兒接種無細胞百白破疫苗后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yīng),及時給予有效的處理措施至關(guān)重要。研究表明,新鮮馬鈴薯對降低接種百白破疫苗后不良反應(yīng)具有效果[1]。故本文就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的98例接種百白破疫苗小兒進行分析,闡述如下。
1.1一般資料 使用抽簽法對本院接受的98例接種百白破小兒進行分組,分兩組,各49例。時間選為2019年1月~2020年1月。其中實驗組男童、女童各27、22例,年齡在5個月~2歲,平均為(1.24±0.42)歲;局部紅腫皮膚直徑為2~6cm,平均為(4.58±0.19)cm。參照組男童、女童各29、20例,年齡在4個月~2歲,平均為(1.21±0.38)歲;局部紅腫皮膚直徑為2~5cm平均為(3.87±0.24)cm。兩組基本資料相比無差異(P>0.05)。
1.2方法 參照組給予河北武羅藥業(yè)有限公司硫酸鎂(批號:國藥準字H13022977)50g,加100ml溶解后,搖勻成為50%的硫酸鎂溶液,以紗布不滴水、面積>紅腫熱痛皮膚面積為度,于硫酸鎂溶液內(nèi)浸入1塊4層紗布,在紅腫皮膚敷上,30min/次,3次/d,外敷間隔時間應(yīng)≥15min。實驗組給予小兒使用新鮮馬鈴薯片外敷,將馬鈴薯洗凈后切片,厚度為3~5mm,馬鈴薯片面積應(yīng)>紅腫皮膚面積,30min/次,3次/d,間隔時間為1~2h。兩組分別于硫酸鎂紗布或新鮮馬鈴薯外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同時包扎固定,便于活動,以免衣被浸濕。兩組均持續(xù)使用3d。
1.3觀察指標 于3d后隨訪,對兩組療效分析。痊愈:紅腫熱痛完全消退;微效:患兒紅腫熱退顯著改善;惡化: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2]。對兩組患兒紅腫熱痛消退起效時間以及完全消退時間進行對比[3]。
2.1兩組總有效率對比 實驗組總有效率100.00%高于參照組89.80%,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療效 [n(%)]
2.2兩組紅腫熱痛消退起效時間以及完全消退時間對比 實驗組紅腫熱痛消退時間、完全消退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紅腫熱痛消退時間、完全消退時間
在小兒成長過程中為預(yù)防百日咳、白喉以及破傷風會注射百白破疫苗,是小兒計劃免疫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接種該疫苗極易引發(fā)皮膚紅腫熱痛、硬結(jié)等不良反應(yīng),增加了患兒的痛苦,損害了醫(yī)患之間關(guān)系,極易引起醫(yī)患糾紛。硫酸鎂是臨床常見治療紅腫熱退藥物,具有消炎去腫的功效,但大量使用可能會引起鎂離子中毒,故小兒應(yīng)慎用。因此針對接種疫苗后產(chǎn)生的不良反應(yīng)及時給予有效的處理措施至關(guān)重要[4]。
馬鈴薯為一種食用植物,其含有一定量的淀粉,因此具有高滲效果,同時馬鈴薯有一定的膽甾烷衍生物茄堿與龍葵堿,因而可加速血液流通以及興奮平滑肌,促使紅腫熱痛盡快消退,作用于小兒百白破引起的紅腫、熱痛等不良反應(yīng),具有消腫、止痛、祛瘀、散結(jié)等作用,可促進組織細胞修復(fù),使局部破損皮膚盡快恢復(fù)。且馬鈴薯內(nèi)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其中維生素B2可參與蛋白質(zhì)、糖以及脂肪的代謝,對皮膚進行保護,以免其遭受炎癥的損傷。馬鈴薯取材方便經(jīng)濟實惠,可在家直接使用。本文結(jié)果顯示,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實驗組紅腫熱痛消退時間、完全消退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由上述得出,使用馬鈴薯治療百白破引起的不良反應(yīng)具有顯著療效,可促使紅腫熱痛盡快消退,加快患兒恢復(fù)速度,值得推廣。
針對接種百白破引起的不良反應(yīng)可直接采用馬鈴薯治療,取材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可盡快使患兒恢復(fù),減輕其痛苦,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