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強
乳腺癌是婦科臨床常見疾病,該疾病對人體健康產(chǎn)生的危害性較大,在疾病發(fā)展早期癥狀不顯著,只有病情出現(xiàn)惡化時,才會出現(xiàn)明顯癥狀,因此在臨床中做好該疾病的早期治療工作十分重要[1]。針對該疾病,患者早期主要表現(xiàn)為單純性乳房腫塊,在治療工作開展期間,通常借助手術治療方法對其進行切除,但是傳統(tǒng)治療方法的應用,雖然能夠達到相應的治療效果,但不符合乳房美觀學的要求。近年來,隨著臨床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以其創(chuàng)傷小、安全性高、符合乳房美觀學特點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因此,為進一步探究該手術于早期乳腺癌中的具體效果及安全性,本院對2019 年1 月~2020 年11 月接診的42 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展開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1 月~2020 年11 月本院接診的42 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滿足臨床對早期乳腺癌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此次研究,此次研究已取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異常、傳染性血液疾病以及晚期癌癥患者;臨床資料缺,手術治療失敗患者。將42 例患者根據(jù)手術方法不同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每組21 例。參照組患者年齡下限28 歲,上限56 歲,平均年齡(46.34±6.26)歲。實驗組患者年齡下限26 歲,上限54 歲,平均年齡(47.02±7.6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參照組 患者采用改良根治術治療。在治療期間,做梭形切口,皮瓣游離后,將乳房后間隙的脂肪層以及乳腺腺體完整切除,并對同側腋下血管解剖,清掃淋巴結。
1.2.2實驗組 患者采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治療。在治療期間,首先要對腫瘤的具體位置進行明確,做好切口選擇,然后對腫瘤周圍約為2 cm 范圍內的乳腺組織切除,標記并冰凍送檢。若腫瘤與皮膚之間的距離>2 cm,體積不大,就要盡最大努力保留局部皮膚,保證乳房的美觀性。取同側腋下淋巴結活檢,如果為陽性,需繼續(xù)行腺體切除,直到為陰性;如前哨淋巴結活檢陽性,實施腋窩淋巴結清掃術。
患者實施相應手術治療后,均及時采取早期抗感染治療,為患者取得更好的預后。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手術指標,主要包括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與手術時間、住院時間。②比較兩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以健康調查簡表(SF-36)進行判定,包括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以及情感功能4 個維度,每項分值均為100 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3]。③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實施治療后,手術成功,且乳房對稱,順應性較好;有效:手術成功,乳房對稱,順應性差值在0.8~1.5 cm;無效:手術治療效果不佳,乳房不對稱,順應性差值<0.8 cm[4]??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實驗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參照組,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注:與參照組比較,aP<0.05
2.2兩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后,實驗組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以及情感功能評分分別為(85.23±6.53)、(86.24±4.32)、(87.24±3.91)、(84.28±1.41)分,均高于參照組的(74.56±7.27)、(73.24±4.21)、(78.36±1.39)、(76.68±2.64)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0036、9.8760、9.8063、11.6366,P=0.0000、0.0000、0.0000、0.0000<0.05)。
2.3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治療顯效13 例,有效7 例,無效1 例;參照組治療顯效9 例,有效6 例,無效6 例。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24%(20/21),明顯高于參照組的71.43%(15/2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857,P=0.0384<0.05)。
據(jù)近年來臨床數(shù)據(jù)調查顯示,早期乳腺癌發(fā)病率逐漸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因此該疾病的治療方法也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重視。對于早期乳腺癌,臨床多以手術治療為主,此間根據(jù)患者采取治療術式的不同,治療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異[5]。傳統(tǒng)根治術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治療目的,對病灶進行清除,但是會給患者帶來較大損傷,在影響乳房美觀的同時不利于患者更好的預后。而在此期間,基于手術對患者帶來的損傷,術后引起臨床并發(fā)癥的幾率較大,手術切除范圍較廣,不能滿足患者乳房美容效果。隨著近年來臨床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乳腺癌切除手術也在不斷演變,其中乳腺癌保乳手術的出現(xiàn)獲得了廣大女性患者的一致好評[6]。
本次結果表明,實驗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參照組,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以及情感功能評分分別為(85.23±6.53)、(86.24±4.32)、(87.24±3.91)、(84.28±1.41) 分,均高于參照組的(74.56±7.27)、(73.24±4.21)、(78.36±1.39)、(76.68±2.64)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0036、9.8760、9.8063、11.6366,P=0.0000、0.0000、0.0000、0.0000<0.05)。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24%(20/21),明顯高于參照組的71.43%(15/2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857,P=0.0384<0.05)。進一步凸顯出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的優(yōu)勢所在。
對早期乳腺癌采取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進行治療,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其手術時間較短,切口較小,術中出血量較少,療效顯著,安全性較高,從根本上避免了患者治療后臨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且基于手術治療的特點,全面符合微創(chuàng)治療的理念,從根本上減少手術治療對患者機體造成的損傷。該術式能盡可能保留整個乳房,充分滿足了患者對乳房美觀的要求,盡可能不影響女性患者的自信,穩(wěn)定了患者的心態(tài),避免乳房全部切除給患者帶來的心理壓力以及障礙,使其能以良好的心態(tài)參與到后期恢復中,進而大大提升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水平[7]。
綜上所述,對早期乳腺癌采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治療可取得理想效果,治療安全性較高,在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有助于患者病情更好恢復,也是目前早期乳腺癌患者首選的治療方法,臨床應用價值顯著,可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