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惠英 胡偉瓊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是一種因為肺表面活性物質分泌不足或消耗過度導致的新生兒呼吸系統(tǒng)疾病,嚴重可誘發(fā)呼吸衰竭,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1]。該病在早產兒中最為常見,且患兒出生體重越低,其發(fā)病率越高。傳統(tǒng)治療方式是豬肺磷脂注射液聯合氣管插管有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但是此方法較易發(fā)生肺氣漏、肺出血、腹部脹氣、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并發(fā)癥,應用有一定的局限性[2,3]。而豬肺磷脂注射液聯合nCPAP 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操作便捷,能快速改善患兒呼吸困難癥狀,且可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基于此,本文擬對豬肺磷脂注射液聯合nCPAP 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進行深入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20 年2 月~2021 年1 月陸豐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60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guī)組和研究組,各30 例。常規(guī)組男16 例,女14 例;平均胎齡(32.56±0.39)周;平均出生體重(1501.25±61.21)g。研究組男17 例,女13 例;平均胎齡(33.01±0.41)周;平均出生體重(1582.25±62.03)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兒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①與《實用新生兒學》中的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診斷標準相符,經胸部X 線確診的患兒;②發(fā)病時間<12 h 的患兒;③無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的患兒;④臨床資料完整,胎齡>29 周的患兒。
1.2.2排除標準 ①nCPAP 治療失敗改有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的患兒;②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先天性畸形的患兒;③出生后5 min 內心率<100 次/min 的患兒;④治療前經過心肺復蘇的患兒。
1.3方法 所有患兒出生后均置于暖箱中維持正常體溫,仔細清理患兒呼吸道分泌物,保證呼吸道暢通。常規(guī)組給予豬肺磷脂注射液聯合氣管插管有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豬肺磷脂注射液[意大利凱西制藥公司(Chiesi Farmaceutici S.p.A),注冊證號H20080428,規(guī)格:3 ml∶240 mg]200 mg/kg,首先將藥物預熱至37℃,經氣管插管將藥物一次性緩慢注入,氣囊加壓通氣5~10 min,藥物充分彌散后接呼吸機輔助通氣,呼吸機設為同步間歇指令通氣(SIMV),參數:吸氣峰壓(PIP)15~20 cm H2O(1 cm H2O=0.098 kPa),呼氣末正壓(PEEP)4~6 cm H2O,氧濃度30%~40%,呼吸頻率(R)40 次/min;逐漸降低呼吸機參數,達到撤機標準后拔除氣管導管。研究組給予豬肺磷脂注射液聯合nCPAP 治療,豬肺磷脂注射液200 mg/kg,將藥物預熱至37℃,經氣管插管將藥物一次性緩慢注入,氣囊加壓通氣5~10 min,藥物充分彌散后直接拔除氣管導管,給予nCPAP,nCPAP 系統(tǒng)(南京舒普思達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流量為5~6 L/min、呼氣末正壓為4~6 cm H2O、吸氧濃度為25%~40%。
1.4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PaO2、PaCO2、pH 值]及通氣時間、癥狀持續(xù)時間、氧療時間、并發(fā)癥(肺氣漏、肺出血、腹部脹氣、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治療后,常規(guī)組和研究組PaO2、PaCO2、pH 值均優(yōu)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和治療后,常規(guī)組和研究組PaO2、PaCO2、pH 值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表1 兩組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1 mm Hg=0.133 kPa
2.2兩組通氣時間、癥狀緩解時間、氧療時間比較 研究組通氣時間、癥狀緩解時間、氧療時間均短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通氣時間、癥狀緩解時間、氧療時間比較(,h)
表2 兩組通氣時間、癥狀緩解時間、氧療時間比較(,h)
注:與常規(guī)組比較,aP<0.05
2.3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是由于患兒體內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質不足或者缺乏,引起肺泡壁張力增加以及肺泡萎縮所致,主要表現為新生兒在出生6 h 內發(fā)生呼吸性的吐沫、呻吟或者吸氣三凹征等現象,呼吸困難現象持續(xù)加重,并伴隨皮膚青紫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嚴重者可造成酸中毒、缺氧,影響患兒換氣功能和肺通氣功能,誘發(fā)呼吸困難[4]?;純旱姆喂δ馨l(fā)育尚未成熟,子宮內感染、羊水胎糞吸入等都會導致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傳統(tǒng)治療方式為豬肺磷脂注射液聯合氣管插管有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但是此方法因為長時間氣管插管通氣治療容易導致患兒出現呼吸道黏膜損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從而延長患兒的通氣時間、氧療時間,不利于患兒預后。因此本次研究將豬肺磷脂注射液聯合nCPAP 用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治療,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通氣時間、癥狀緩解時間、氧療時間均短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豬肺磷脂聯合nCPAP 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可有效緩解患兒的呼吸困難癥狀,縮短輔助通氣和氧療的時間,治療效果理想。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fā)病機制是患兒體內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質不足或者缺乏[5]。豬肺磷脂注射液含有磷脂酰膽堿以及脂蛋白,后者是具有表面活性物質等特異性脂蛋白,與機體中肺表面的活性物質成分相似,能有效代替、補充患兒體內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質[6]。臨床通過氣管導管將藥物直接送至患兒兩側的肺野,可迅速增加肺部的藥物濃度,補充肺表面的活性物質,維持和穩(wěn)定肺泡內壓,降低肺部張力,防止肺泡萎縮,進而提高患兒的通氣、換氣功能,改善其呼吸困難癥狀,進一步縮短通氣、氧療等時間[7,8]。
相關研究[9]認為,nCPAP 是改善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有效的輔助通氣方式,該方式是通過經鼻給予持續(xù)產生的正壓壓力促使患兒肺泡一直處于擴張的狀態(tài),并穩(wěn)定肺泡內部的壓力,增加體內的含氧量,優(yōu)點是對氣道損傷和肺損傷較小,不易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但由于壓力衰減導致肺部壓力不足,會出現肺泡塌陷。本研究采用豬肺磷脂替代聯合nCPAP 治療,能最大限度避免其肺泡萎縮,以此改善患兒的換氣和通氣功能,達到治療的目的。本次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除了腹部脹氣的發(fā)生率略高于常規(guī)組,肺氣漏、肺出血、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率均低于常規(guī)組。這說明豬肺磷脂注射液聯合nCPAP 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可降低并發(fā)癥風險,改善患兒預后。氣管插管有創(chuàng)呼吸機通氣治療雖可保證準確和穩(wěn)定的壓力維持肺泡擴張,但是豬肺磷脂注射液聯合氣管插管通氣可能由于肺部情況迅速改善導致患兒出現過度通氣,嚴重時甚至發(fā)生肺氣漏,長時間的氣管插管通氣還可能由于肺損傷導致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注入豬肺磷脂注射液后直接改nCPAP 治療,可有效減少患兒對呼吸機的依賴性,盡早脫離呼吸機,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并發(fā)癥風險,提升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采用豬肺磷脂注射液聯合nCPAP 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可顯著縮短患兒的通氣、氧療時間,快速改善其臨床癥狀,減少并發(fā)癥風險,治療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