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中國第一股民”之稱的職業(yè)投資人楊百萬6月13日離世,享年71歲。這位中國第一代股民中的風(fēng)云人物的傳奇人生就此畫上了句點。
楊百萬,原名楊懷定,1950年生,祖籍江蘇鎮(zhèn)江。1988年,38歲的他放棄上海鐵合金廠的“鐵飯碗”,拿著兩萬元積蓄投身于中國資本市場這個瞬息萬變的舞臺。彼時新中國的資本市場尚處于萌芽狀態(tài),大多數(shù)人對如何在其中賺錢知之甚少。
1988年春,報紙上“國家要開放國債交易,先在上海等7個城市試點”的消息,引起了楊百萬的關(guān)注,看到不同試點城市國庫券價差中的商機,他從異地買賣國庫券中掙得“第一桶金”,隨著試點城市擴大至61個,楊百萬的本金快速膨脹,很快超過百萬元。
那時,楊百萬定了數(shù)十份報刊,從中分析金融形勢和經(jīng)濟狀況。1989年,他看到一篇文章說,由于保值利率的提高,信用社和銀行處于虧損的邊緣。楊百萬敏銳地預(yù)感到這是利率即將下調(diào)的信號,決定拋掉國庫券,買進股票。
他以每股91元的價格買入3000股已觀察一年有余的“電真空”,半年后股票開始暴漲,“電真空”股價漲到800元,他拋售股票后出門旅游了一個月。由于每天在股市進出的資金達到上百萬元,楊懷定被冠以“楊百萬”的稱號,成為股市中炙手可熱的人物。
此后,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發(fā)展壯大,機構(gòu)投資者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以“楊百萬”為代表的一批個人大戶開始逐漸退出舞臺的中央。作為中國證券史上一個標志性的個體股民,其故事還被國外媒體報道。1998年,他被央視評為“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風(fēng)云人物”。
曾經(jīng)叱咤風(fēng)云的他說過,“我不是股神,我不是股評家,我是標標準準的散戶。做散戶不可悲,但千萬不要做散戶中的‘傻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