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代寄傲園與小洞庭考論

      2021-07-20 08:12:28
      中國園林 2021年6期
      關(guān)鍵詞:劉玨嵩山沈周

      李 娜

      方小山*

      劉 爽

      明代15世紀天順、成化年間,蘇州的劉玨有園林名為“小洞庭”和“寄傲園”,由于史料缺乏,這2座園林的基址、園貌等具體情況,一直未得到深入的梳理。顧凱在《明代江南園林研究》中以韓雍(1422—1478)《劉僉憲廷美小洞庭十景》的園詩為依據(jù),分析了小洞庭的一些情況,書中注釋處提及對寄傲園和小洞庭的疑惑[1]34-42,但未深入探討。

      黃曉在《明代沈周<東莊圖>圖式源流探析》[2]一文中,闡述沈周(1427—1509)《東莊圖》受吳寬(1435—1504)、劉玨(1410—1472)及交游圈對盧鴻一(?—740年前后)《嵩山草堂圖》的熟悉、重視及影響時,介紹了劉玨的寄傲園。在文后注釋,黃曉注明李日華(1565—1635)《六研齋筆記》卷五提到劉玨仿盧鴻《草堂十志圖》,造園繪圖,稱:“劉完庵以藩致政家居,葺園寄傲,仿唐盧鴻一草堂圖,自為繪冊十幅?!惫饔颜J為劉玨此圖可能為萬歷年間偽造,劉玨園林應(yīng)為“小洞庭”,也有十景[2-3]。黃曉最后指出“關(guān)于寄傲園與小洞庭,仍有待于進一步詳考”。

      魏嘉瓚先生在其著作《蘇州歷代園林錄》和《蘇州古典園林史》中①,認為劉廷美“此園(小洞庭)又叫‘寄傲園’”,郭明友認為“這其實是一個有待商榷的說法”[4]77,顧凱也認為此說“其中十景與此(韓雍十詠)也不同,未知何據(jù)”[1]42。

      郭明友認為“魏先生此說可見于乾隆年間刊刻的《長洲縣志》”“最早見于《六研齋筆記》”,李日華所述“仿唐盧鴻一草堂圖”可能是晚明偽作,并對劉玨若干好友文集中竟無一提及寄傲園,感到疑惑不解[4]77。幾位先生的疑惑聚焦于“小洞庭”和“寄傲園”是否為同一個園林?寄傲園是否真實存在?

      筆者由劉玨的畫家身份和吳門畫派的傳承著手,發(fā)現(xiàn)了一些新的文獻線索,通過對新舊文獻的再梳理、再研究,考證了寄傲園與小洞庭的基址,并對兩園的園林風(fēng)格、空間布局和意匠做了進一步的考證與分析。

      1 寄傲園基址考論、沿革及其園林風(fēng)格

      1.1 寄傲園基址考論——香草垞為寄傲園舊址

      寄傲園主劉玨,字廷美,號完庵,長洲(今江蘇蘇州)人②。劉玨為人淡泊風(fēng)雅、善書畫,與徐有貞、杜瓊、祝顥、韓雍、吳寬、沈周等人交游甚密。這個聯(lián)系密切、互為姻親的蘇州文人群體是著名的吳門畫派的前身③。深諳畫史的董其昌評述:“沈恒吉(沈周之父)學(xué)畫于杜東原(杜瓊),石田先生(沈周)之畫傳于恒吉,東原以接陶南村(陶宗儀),此吳門畫派之岷源也。[5]④”

      《六研齋筆記》卷一⑤記錄劉玨《寄傲園小景十幅仿盧鴻一草堂圖詩自題》畫上有沈周(1427—1509)所題長句:“余亦村居日久矣,有時興到來城市,委巷深街行幾何……”沈周說自己“有時興到來城市,委巷深街行幾何”,似乎表明寄傲園位于蘇州城的鬧市街巷之中。

      但歷代縣志卻清晰記錄了小洞庭位于蘇州“齊門外”,如果小洞庭和寄傲園為同一個園林,沈周所言就與“齊門外”的說法互相矛盾。

      劉玨去世的140多年后,文徵明的曾孫文震亨(1585—1645)由馮氏處購置廢圃重修為“香草垞”,此園位于高師巷。明崇禎《吳縣志》、清同治《蘇州府志》和清《文氏族譜續(xù)集》皆記載“香草垞在石馬涇西高師巷內(nèi),文中書震亨即馮氏廢園圃以構(gòu),中有四嬋娟堂、繡鋏堂、籠鵝閣、斜月廊、眾香廊、嘯臺、繞月樓、玉局齋。喬柯奇石、方池曲澗、鶴棲鹿柴、魚床燕幕,以至纖筠弱草,盎峰盆卉,無不被以嘉名,侈為勝事”[6]98。清《文氏族譜續(xù)集》在明代家譜基礎(chǔ)上補充了其他典籍中對香草垞的記錄,“家集所載,尚有扶桑亭、采山堂、旃檀室、秀野堂、小清閟、燕寢、晚翠、槐陌澗戶、螺龕、冪室、宜晚船屋、俱志所未備”[7]。

      香草垞的景名與《六研齋筆記》所錄寄傲園10個景名完全重合。筆者推斷香草垞為寄傲園舊址,寄傲園與小洞庭并不是同一個園林。

      理由之一,兩園的建筑景名高度重合。根據(jù)《文氏族譜續(xù)集》、崇禎《吳縣志》的記載整理(表1),可一覽寄傲園與香草垞的景名相同情況。寄傲園景名多為建筑名稱,且一直作為劉氏、馮氏的宅院使用,在百年間保存完好還是有很大可能性的。況且10個景名幾乎完全契合,僅“眾香樓”與“眾香廊”處有變。很難說這是一個巧合。文獻記載“文中書震亨即馮氏廢園圃以構(gòu)”說明此園為舊園翻修,保留原有園林建筑及景名符合常理。而寄傲園緣何歸為馮氏,此處待考。

      表1 寄傲園、香草垞景名

      理由之二,如果寄傲園(香草垞)位于高師巷,則與沈周所述“有時興到來城市,委巷深街行幾何”的描述相互印證。

      理由之三,根據(jù)韓雍小洞庭詩所詠:“橘子林,小山四旁皆植橘柚”,指“小洞庭”的小山周圍植有成片的橘柚。而王鏊《歸省過太湖》:“落霞漁浦晚,斜日橘林秋”⑥,張雨《上方寺》:“橘林千黃金,林盡路愈僻”⑥,范成大《上方寺留題》:“楓纈醉晴日,橘黃明早霜”⑥,上述蘇州名士的詩句描述的正是宋代、明代蘇州城外以及太湖、石湖區(qū)域可見橘林成片的景色。橘子成林的景觀尺度頗大,也是當(dāng)時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而蘇州城內(nèi)街巷密布,不具備大面積種植的條件,也進一步證明“小洞庭”不可能位于“城市”“委巷深街”中。而寄傲園園詩中也未提及橘林景色,推論小洞庭和寄傲園并非同一個園林。

      綜上所述,推斷小洞庭和寄傲園是蘇州城內(nèi)、外2個基址不同的園林,寄傲園是真實存在的。而香草垞應(yīng)為寄傲園舊址,寄傲園基址應(yīng)位于高師巷。

      前述乾隆年間《長洲縣志》所記“寄傲園位于齊門外”,筆者認為是修撰者的失誤⑦。圖1為筆者根據(jù)文獻繪制的寄傲園(香草垞)基址方位圖,圖底為現(xiàn)在的蘇州行政區(qū)劃圖。

      圖1 寄傲園(香草垞)基址方位圖(作者繪)

      1.2 寄傲園(香草垞)的沿革及其園林風(fēng)格

      清同治《蘇州府志》記載文震亨去世之后,香草垞“今歸陸氏”。民國《吳縣志》續(xù)記“入清朝歸陸氏,湖西主人貢生,名純錫者居之,后漸廢。光緒間歸江寧鄧氏全非舊跡矣”?,F(xiàn)在的高師巷內(nèi)已沒有香草垞遺址了。寄傲園(香草垞)之沿革見圖2。

      圖2 寄傲園(香草垞)的沿革示意圖(作者繪)

      據(jù)劉玨《寄傲園小景十幅仿盧鴻一草堂圖詩自題》中所詠“暗香浮澗外,恍若在深山”和沈周所題長句“雖云乍入城闉(古指甕城的門)來,恍疑原在深山里”,可推斷寄傲園的園林風(fēng)格有“恍若深山中”的野逸、幽靜的山林意境。

      百年之后,文震亨重修香草垞,使之繼續(xù)成為吳中名園。據(jù)明人顧苓《塔影園集》說到文震亨“所居香草垞,水木清華,房櫳窈窕,阛阓中稱名勝地”。

      文震亨作《繡鋏堂成自題詩》2首:“縱非巖壑頗蕭森,剝啄何妨客屢尋。池窄巧將名作洲,樹濃差得望成林”“鲇綴桃溪復(fù)柳隄,巢林又穩(wěn)一枝棲,周遭古樹將亭擁,掩映繁花與屋齊”,足見園內(nèi)繁花似錦、假山巖壑、亭宅古木、相互掩映的華麗。崇禎《吳縣志》還記載香草垞堂前有“疊石”,“峰頗高,上有石榴樹,文肅公(文震孟,文震亨兄長)手植也”??侣筛裨谘芯苛宋氖献遄V后,認為文震亨其園以“奢麗”見稱[6]107。

      雖然只有百年變遷,寄傲園到香草垞的園林風(fēng)貌已然發(fā)生了由“恍若深山”到“水木清華,房櫳窈窕”的變化?!盎腥羯钌健卑凳炯陌翀@山林面積較多,而表1所列的香草垞“采山堂、秀野堂、船塢、繞月樓”等建筑,顯然是寄傲園易主到香草垞成園期間加建的諸多建筑,侵占了許多舊園內(nèi)自然山水面積,從而改變了園林風(fēng)格。

      由《繡鋏堂成自題詩》“古樹將亭擁,掩映繁花與屋齊”與“池窄巧將名作洲,樹濃差得望成林”的“樹濃成林”“池窄”“作洲”“古樹擁亭”“繁花齊屋”,可見文氏將新增建筑與植物、水景重新做了梳理和營造,形成“水木清華,房櫳窈窕”的園貌,表現(xiàn)了文氏對園林建筑體量較多情況下的一種權(quán)衡過的文人審美:更關(guān)注于建筑與花境、植物、水景的近距離小尺度景觀的營造和高雅的文人生活氛圍的營造。

      劉玨和文震亨有相似的文化藝術(shù)背景,文震亨的《長物志》推崇屋宅、家具遵循古制之美,并不贊賞過分的奢華,故推斷香草垞園林的風(fēng)格應(yīng)該比較接近《長物志》表達的文人格調(diào)。

      2 小洞庭基址考證與空間布局推測

      2.1 小洞庭的基址考證

      歷朝方志與名人文集都記錄“小洞庭”位于蘇州古城的“齊門之外”,基址無疑。

      王鏊《姑蘇志》曰:“會楓橋諸水與虎丘山塘水合,又經(jīng)北壕至圣堂灣分為二,西過錢萬二橋至虎丘山后,北入長蕩折而東至齊門,過石家橋北行由齊門城壕南轉(zhuǎn)入婁江。”說明齊門外的水脈由“楓橋”“虎丘”處自西向東,蜿蜒輾轉(zhuǎn),東至“齊門”。圖3以正德(1506—1521)《姑蘇志》的蘇州府境圖為圖底,圖中標(biāo)注了小洞庭當(dāng)時可能存在的基址范圍以及寄傲園的基址。

      圖3 寄傲園、小洞庭基址示意圖⑧

      2.2 小洞庭空間布局推測

      韓雍《劉僉憲廷美小洞庭十景》的詩文記載于《襄毅文集》卷一[8]。詩文不在此贅述,只節(jié)錄韓雍詩文后的注釋,借以了解小洞庭周圍地形地貌。

      “隔凡洞,洞庭林屋,洞天中有大書‘隔凡’二字。镵之石上,小洞因效之以名”。指小洞庭筑有小石洞,以太湖西洞庭的“林屋洞天”的洞內(nèi)題字“隔凡洞”命名之。

      “題名石,古之文士游名山,必有題詠。小山雖不足觀,而徐武功、陳祭酒諸公亦嘗來游,各有絕句以題其石”。說明小山旁有題名石,上有徐有功諸君來此游玩時的詩作。

      “撚髭亭,玨嘗學(xué)詩即山之西麓開亭,曰‘撚髭’,粗句多于此構(gòu)成,蓋取盧延遜‘吟安一個字,撚斷數(shù)莖髭’之句”。在小山西麓筑有一亭,取唐代盧延遜(也名盧延讓)的“撚斷數(shù)莖髭”詩意,意指自己作詩之狀態(tài),題名“撚髭亭”。

      “臥竹軒,莫笑田家老無盆,自從盛酒長兒孫,傾銀注玉驚人眼,共醉終同臥竹根。杜少陵詩也。小山東構(gòu)軒于叢竹中,號以臥竹。酒闌賓散時,醉臥林下則知,少陵詩不我欺也”。在小山東側(cè)筑一軒,隱匿于竹林之中,號“臥竹軒”。韓雍與劉玨等人常在此飲酒雅集。

      “蕉雪坡,唐王摩詰嘗畫袁安臥雪圖,有雪中芭蕉,蓋其人物瀟灑,意到便成。不拘小節(jié)也,玨亦嘗有志繪事,故名其坡”。場地中有坡地,有古典園林常見的芭蕉孤石組合,借指王維繪《袁安臥雪圖》之意,名為“蕉雪坡”。

      “鵝群沼,晉王逸少觀鵝而得腕法之妙,山陰道士常舉鵝相贈,玨學(xué)書久而未成,因名其沼,以著景仰昔賢之私云”。園內(nèi)有池沼養(yǎng)鵝,因劉玨仰慕王羲之書法技藝,羲之好鵝,故取名“鵝群沼”。

      “春香窟,以刺梅木香雜品花卉結(jié)成一室,花時宴坐其中,幽香襲人可愛”。刺梅、木香花等攀緣小灌木植物與其他雜品花卉混合,結(jié)成花室,可供人宴坐,花期時幽香襲人。

      “歲寒窩,以檜柏結(jié)成之歲徂,則蒼翠蔚然。用是名窩,益重其有后凋之操也”。應(yīng)為檜柏樹木聚集、圍結(jié)成頂,中有空地,有比德之意,名為“歲寒窩”。

      “橘子林,小山四旁皆植橘柚”“藕花洲,山下有洲,皆植蓮”,指“小洞庭”的山周圍種植有橘柚林;山下有成片蓮花種植。

      根據(jù)現(xiàn)有文獻只能大致推斷出“小洞庭”十景方位。小洞庭在園林中心“累石為山”,營造景構(gòu)。石山內(nèi)含有“隔凡洞”;“橘子林”圍于小山四周;小山東面有竹林、“臥竹軒”;西面山腳下與平地相接的位置有“撚髭亭”;山頂為平臺,可“與客登眺”,登頂可向北直望常熟的虞山。“鵝群沼”的池水引自齊門邊環(huán)城的水系;“藕花洲”位于山腳下?!敖堆┢隆睘楣糯鷪@林繪畫中常見景構(gòu),位于山腳下較為開敞的坡地處較為合理。“歲寒窩”“春香窟”“題名石”具體位置不能確定。假山、隔凡洞、撚髭亭、臥竹軒的位置相對確定,圖4為筆者推測的小洞庭空間布局關(guān)系圖。

      圖4 小洞庭空間布局關(guān)系圖(作者繪)

      3 《小洞庭圖》與《寄傲園小景十幅仿盧鴻一草堂圖》考論

      3.1 《小洞庭圖》考證

      中國國家數(shù)字圖書館藏有明正德七年(1512年)刻本的劉玨《完庵集》⑨?!锻赈旨沸蛴蓞菍拡?zhí)筆:“完庵先生劉公……引水為池,累石為山,號小洞庭。與客登眺以樂興至輒瞪目為吟哦聲……長洲吳寬序。”

      值得注意的是,《古今圖書集成》記載有“累石為山,號小洞庭,仿盧鴻一草堂圖,釐為十景圖……吳原博序之”⑩。此句后面記錄為“吳原博(吳寬)序之”,該處應(yīng)參考過《完庵集》的“吳寬序”,但所述“小洞庭仿草堂十景圖”的內(nèi)容,完庵集的“吳寬序”中并未記載,筆者懷疑是清代撰書者記錄有誤,《完庵集》記載更為可信。

      與小洞庭相關(guān)的園林繪畫《小洞庭圖》記載于《清河書畫舫》和《佩文齋書畫譜》。明張丑(1577—1643)《清河書畫舫》[9]十二卷記“近聞完庵后人世傳公畫小洞庭,袖卷清逸動人,名公題詠極多,未及見云”。四庫全書收錄的清代王原祁、孫岳頒編撰的《佩文齋書畫譜》成書靠近明崇禎時期,卷八十六的明代著名書畫目錄處記有“明劉玨小洞庭圖”“明劉玨仿盧鴻一草堂圖”2幅。其中“明劉玨仿盧鴻一草堂圖”的詳情同《六研齋筆記》表述一致。而“明劉玨小洞庭圖”則記:“完庵先生……不修世事,惟筑山鑿池于第中,日與徐武功韓襄毅……諸老游,號曰小洞庭,實寄興于三萬六千頃七十二峰間也,每集多聯(lián)句之作,而先生為之圖,其胸中丘壑已自奇絕古……此雖小幅,而石田稱許,如此不亦重乎……晚學(xué)彭年識(清河書畫舫)?!贝硕蝺?nèi)容為彭年(1505—1567)所書,來源于《清河書畫舫》?!肚搴訒嬼场泛笫懒鱾鞯陌姹痉彪s,有些版本對上述內(nèi)容記錄不全,有缺失?!杜逦凝S書畫譜》成書時間與《清河書畫舫》年代較近,其摘錄較為可信。

      目前藏于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的劉玨《詩畫卷》,圖后題跋正是此文。上有劉玨、沈周、史鑒、杜瓊等人題詩。此畫小幅,只有33cm寬、148cm長,卷軸形式,與張丑前述“袖卷”相符(圖5)。

      圖5 劉玨·詩畫卷(附彭年書),1471年[10]

      高居翰在《江岸送別》一書中明確說明此畫的來歷[10]。1471年初春,劉玨、沈周、史鑒等人一同前往西湖訪勝,路過嘉興,受阻于大雪,被迫借宿友人家中數(shù)日,劉玨繪《詩畫卷》送與沈周的弟弟繼南,“沈周在此次旅行的畫里提及此事”,也“撰文記述此事”。我們可以推斷“完庵后人世傳公畫小洞庭”所指《小洞庭圖》就是此畫,至于此畫是否以劉玨園林小洞庭的自然景觀為依據(jù)繪制,仍需考證。

      3.2 《寄傲園小景十幅仿盧鴻一草堂圖》考論

      《寄傲園小景十幅仿盧鴻一草堂圖》是否真實?李日華記錄了看到劉玨《寄傲園小景十幅仿盧鴻一草堂圖》時的情景,“此冊為岳石梁中丞所藏,中丞筑園西郭先月亭”,梁中丞“邀余作圖”,李日華謙讓自己畫藝不夠好,“不知余繪事草草點染,即倪迂所云聊寫逸氣耳非作圖手也”。于是梁中丞拿出收藏的劉玨《寄傲園小景十幅仿盧鴻一草堂圖》,“中丞乃出此相對評閱,慨然共嘆前輩為不可及云”。李日華工書畫,精善鑒賞,世稱博物君子,鑒賞水平極高。其實李日華本人也曾親眼見過盧鴻一的《嵩山草堂圖》[11]?。對此畫的真?zhèn)危麘?yīng)該會有一個自我判斷?!读旋S筆記》中對劉玨此畫進行了長篇敘述,詳細記錄了劉玨與沈周題跋的內(nèi)容,符合李日華鑒古遇到真品的記錄習(xí)慣。筆者以為此畫存在無疑,只是未見流世,是否為劉玨真跡,以李日華的眼力,真跡可能性較大,但仍需進一步考證。

      4 劉玨造園對《嵩山草堂圖》景構(gòu)圖式和景境的借鑒

      盧鴻一的《嵩山草堂圖》和王維的《輞川圖》一樣,對后世影響頗深[12]。李日華在《六研齋筆記》中評價:“唐佳園林,宋陸渾,王輞川,白履道,李平良,斐午橋,若盧嵩陽 ,元浯溪,直山川借人以勝爾。[13]”此處“盧嵩陽”指的就是盧鴻的嵩山草堂。明末清初山水畫家“四王”之一的王鑒曾言:“畫山水而兼園亭,自摩詰輞川、盧鴻草堂圖始。[14]”李日華和王鑒都強調(diào)了盧鴻一嵩山草堂、王維輞川別業(yè)在造園與園林繪畫方面對后世有著同等重要的影響。周維權(quán)認為“文人園林是士流園林中更側(cè)重于文人趣味的‘文人化’的園林”“淵源可上溯到兩晉南北朝時期,唐代呈興起狀態(tài)”,而嵩山別業(yè)和輞川別業(yè)等唐代草堂是其“濫觴之典型”[15]。

      董其昌說:“余林居二紀,不能買山乞湖,幸有草堂輞川諸粉本,著置幾案,日夕游于枕煙廷、滌煩磯、竹里館、茱萸中。蓋公之園可畫,而余家之畫可園?!?《兔柴記》)顧凱認為:“可以視為文人觀念中園畫相通,以畫為園認識自覺確立的標(biāo)志。[16]”

      董其昌對“草堂輞川”自然山林景觀模式的贊賞,提出“園可畫”向“畫可園”的轉(zhuǎn)化,是在文人園林對名園山水景構(gòu)的模仿借鑒基礎(chǔ)上,提倡由經(jīng)典“再現(xiàn)”向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心中理想山水(畫可園)的造園觀念的進步。

      彭年在劉玨《詩畫卷》(《小洞庭圖》)后題跋:“號曰小洞庭,實寄興于三萬六千頃七十二峰間也,每集多聯(lián)句之作,而先生為之圖,其胸中丘壑已自奇絕古?!迸砟暌彩翘K州人,他對太湖山水之熟悉程度,足以看出劉玨的“胸中丘壑”與太湖山水有著密切關(guān)系。彭年對劉玨小洞庭園林意境的判斷,也符合明末董其昌“園可畫”的理論,間接印證了明代中期文人造園也存有園畫相通,再現(xiàn)胸中丘壑的意識。

      劉玨在園林造景方面還借鑒了《嵩山草堂圖》的圖式和景境。小洞庭的“歲寒窩”,除了表現(xiàn)比德之意,更有結(jié)樹成亭的做法,這個結(jié)構(gòu)模仿“嵩山草堂”的“冪翠庭”(圖6),而吳寬的東莊也有“樹屋”一景,追隨東漢隱士申屠蟠“因樹為屋”的典故[17]。再如,小洞庭的“隔凡洞”與嵩山草堂的“洞元室”相似(圖7)。吳寬說劉玨“與客登眺,以樂興至輒瞪目為吟哦聲”,這個“登眺”處應(yīng)與嵩山草堂的“期仙蹬”類似(圖8)。而吳寬東莊的“振衣岡”、拙政園的“意遠臺”也都與嵩山草堂“期仙蹬”的圖式和景境十分接近(圖9、10)。此種“登眺”景構(gòu)可以將“景觀的視覺形態(tài)與游觀體驗二者之間”形成“密切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18]。

      圖6 盧鴻《嵩山草堂圖》之冪翠庭[19]

      圖7 盧鴻《嵩山草堂圖》之洞元室[19]

      圖8 盧鴻《嵩山草堂圖》之“期仙蹬”[19]

      圖9 沈周《東莊圖》之“振衣岡”[2]

      圖10 文徵明《拙政園三十一景》之“意遠臺”[20]

      如果將圖8~10所示的不同園林有類似景構(gòu)這一現(xiàn)象,結(jié)合《嵩山草堂圖》《東莊圖》《拙政園三十一景圖》所繪園景,放置在文人畫傳承的語境下解讀,可知吳門畫派一脈在造園時,對《嵩山草堂圖》的“登眺”景觀圖式,以及其他源于《嵩山草堂圖》圖式的景境理解是接近的,反映了園林繪畫中的景構(gòu)圖式對造園有一定的指引和影響。

      5 結(jié)論

      本文論證了小洞庭與寄傲園是劉玨的2個園林。寄傲園應(yīng)是劉玨贍養(yǎng)母親女眷的宅第?,地處蘇州城內(nèi)的高師巷。小洞庭為劉玨的別業(yè),位于蘇州城齊門外。《小洞庭圖》真實存在,但其內(nèi)容是否真實反映小洞庭園林景構(gòu),則有待考證?!都陌翀@小景十幅仿盧鴻一草堂圖》尚未見流世,因此暫無法考證其真?zhèn)巍?/p>

      15世紀的江南文人造園在畫脈傳承的語境下,園與畫結(jié)合的頗為緊密。劉玨寄傲園、小洞庭與《嵩山草堂圖》的關(guān)系,證明山水繪畫范式作為造園參考在明代中前期的吳門畫派前派的文人群體中已有實例。而寄傲園與香草垞的傳承也是我們研究明中期和晚期文人園林造園理念與審美變化的絕好案例。相隔百年的文人園林重修,加之兩園主人在吳門畫派傳承中都有一席之地,其文人園林的風(fēng)格審美以及布局變化值得我們未來加以深入研究,借以了解明中期文人園林的造園思想是如何承上啟下影響晚明江南園林營造的。

      致謝:感謝東南大學(xué)顧凱副教授、蘇州大學(xué)郭明友副教授、中山大學(xué)周春健教授對此文的指導(dǎo)和建議。

      注釋:

      ① 魏嘉瓚編著《蘇州歷代園林錄》第113、142頁;魏嘉瓚著《蘇州古典園林史》第280頁。

      ② 劉玨,字廷美,號完庵,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正統(tǒng)三年(1438年)考中舉人,升入太學(xué)。景泰三年(1452年),以出色才能薦授刑部主事。天順元年(1457年),任山西按察司僉事。任職3年后,他毅然辭官回家,年僅50歲。

      ③ 15世紀劉玨交游群體對江南的文學(xué)藝術(shù)影響頗深,該群體為吳門畫派的前身。杜瓊與劉玨同為沈周的繪畫老師,劉玨與沈周有姻親關(guān)系,不僅與沈周的父親是好友,而且與沈周、吳寬是忘年交。徐有貞是沈周的文學(xué)老師,祝顥又是祝允明的祖父,徐有貞是祝允明的外公,沈周又是文徵明的老師……吳門畫派前派的文人關(guān)系密切,互為姻親。

      ④ 董其昌此話題跋于杜瓊《南邨別墅十景圖冊》的冊頁之后,冊后除畫家自錄陶氏《南村別墅十景詠》與自題外,有明吳寬、楊循吉、文壁、周嘉胄、朱泰禎、李日華、陳繼儒、董其昌、王鐸等人題識。董其昌題曰“沈恒吉學(xué)畫于杜東原,石田先生之畫傳于恒吉,東原以接陶南村,此吳門畫派之岷源也”。意為,陶宗儀為杜瓊的老師,杜瓊為沈周父親沈恒吉的老師,沈周受父親影響,董其昌記錄了吳門畫派的畫脈傳承淵源。見參考文獻[5]。

      ⑤ 明代李日華所撰《六研齋筆記》(卷一)。此處黃曉所述《六研齋筆記》卷五有誤,《御四庫全書》《六研齋筆記》無卷五部分,只有卷一部分記載寄傲園園畫相關(guān)內(nèi)容。

      ⑥ 源于崇禎《吳縣志》。

      ⑦ 乾隆《長洲縣志》為清李光祚修,是對沈德潛修撰的長洲縣志的進一步修訂,所記“寄傲園在齊門外”位于第十八卷,此處對寄傲園的其他景點記錄與前述各類文獻記載是一致的,筆者認為“齊門外”這個地址的斷定是修撰者僅根據(jù)古代各種文獻,自行臆斷的錯誤。

      ⑧ 此圖為正德(1506—1521年)蘇州府境圖。底圖參考(明)王鏊.姑蘇志.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xù)編11:23-24。

      ⑨ 見中國國家數(shù)字圖書館,館藏明正德七年《完庵集》序。

      ⑩ 《古今圖書集成》,理學(xué)彙編文學(xué)典,第九十七卷目錄,文學(xué)總部列傳八十五明七:“鎦玨……工于唐律,時人稱為鎦八句。行草師李邕……精于鑒古,訪求甚富,殘縑斷墨靡不藏弆。累石為山,號小洞庭,仿盧鴻一草堂圖,釐為十景圖……而已曾孫布舉進士,刻其詩曰完庵集。吳原博序之?!痹醋詯廴缟豆沤駡D書集成》數(shù)據(jù)庫。吳原博為吳寬。劉玨去世后,其曾孫劉布在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了進士,為劉玨刻《完庵集》,請吳寬作序。

      ? 彭年字孔嘉,號隆池山樵,長洲人,著名書法家。

      ? 李日華親見《嵩山草堂十志圖》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冬。農(nóng)歷十一月二十九日,《味水軒日記》記“過項晦甫玄度昆季。晦甫出觀盧浩然《嵩山十志圖》:草堂……每景造意,皆造微入妙……誠畫家宗祖也……亦為稀世之珍”。

      ? 四庫全書《吳都文粹續(xù)集》卷四二,祝顥書《劉完庵墓志銘》:“公自幼秀穎出群,天性孝友。父疾,晝夜侍左右,湯液之奉、浣滌之事,皆親之。母患疽,吮之,良愈。女兄嫁周氏,寡孤無依,即養(yǎng)于家,買田宅居之。”史料記載劉玨1460年辭官回鄉(xiāng),“歸理舊業(yè)”。成化元年(1465年),劉玨曾寫詩為其女兄慶生:“節(jié)婦秋霜兩鬢生,弟今休老一身輕。衰年愿得長相見,煮粥時時慰姊情。”可見姐弟情深。結(jié)合各種文獻分析,推斷寄傲園應(yīng)為劉玨祖上舊宅,建筑眾多,母親、寡居后的姐姐都應(yīng)居住于此。據(jù)祝顥書《劉完庵墓志銘》所述小洞庭為劉玨“歸理舊業(yè),以營燕休之所,于后圃輦石為山,引流種樹,筑亭其上,號小洞庭。日與賓客故人相羊其中……”說明小洞庭是辭官回家之后所建,專門用于“燕休”,屬于劉玨與好友雅集的別業(yè)。

      猜你喜歡
      劉玨嵩山沈周
      明 沈周 仿子久富春山居圖卷
      中國書法(2023年5期)2023-09-06 10:00:45
      明 沈周 京江送別圖卷
      中國書法(2023年5期)2023-09-06 10:00:45
      對牛彈琴
      思維與智慧(2023年3期)2023-04-02 12:12:14
      MUST-SEE MOVIES AND SERIES
      漢語世界(2020年6期)2020-12-06 04:06:36
      A FIRST FAREWELL
      漢語世界(2020年5期)2020-10-23 07:20:36
      沈周油畫作品
      MUST-SEE MOVIES AND SERIES
      漢語世界(2020年3期)2020-06-19 08:51:54
      MUST-SEE MOVIES AND SERIES
      漢語世界(2020年2期)2020-04-29 09:53:56
      我愛我家
      尹朝陽:嵩山高
      康乐县| 崇义县| 武隆县| 喜德县| 灵山县| 寿光市| 临泽县| 常德市| 湖州市| 太仓市| 丰镇市| 阿拉善左旗| 根河市| 新干县| 民乐县| 东山县| 海盐县| 慈利县| 阿瓦提县| 盱眙县| 兴业县| 宾川县| 密云县| 涞水县| 广州市| 安新县| 丰城市| 平潭县| 博乐市| 博白县| 思茅市| 鹤壁市| 木里| 陆河县| 井陉县| 靖西县| 万全县| 余干县| 渑池县| 剑川县| 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