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林,丑洋洋
中車資陽機車有限公司 四川資陽 641301
曲軸連桿頸相位角和偏心距精度是曲軸的一項重要指標,關系到發(fā)動機功率、平穩(wěn)性等工作性能。在曲軸生產(chǎn)品種多、精度要求嚴格,以及產(chǎn)量逐年提高的情況下,如何采用誤差小、效率高的檢測方法顯得十分必要。
9L32/40曲軸如圖1所示,其相關尺寸及技術要求如圖2所示。主軸頸、連桿頸直徑均為相位角偏差:以第1連桿頸中心線為基準,各連桿頸相對其角度偏差為±10′或中心位移±0.6mm,且要求各擋連桿頸偏差盡量分布均勻,避免在任意一擋的偏差累積。偏心距為(200±0.15)mm。
圖1 9L32/40曲軸
圖2 9L32/40曲軸的尺寸及技術要求
第1連桿頸位于水平位置的情況如圖3所示。設第1連桿頸中心線坐標為(1/2沖程,0)。1/2沖程即連桿頸中心與主軸頸中心的距離,也叫偏心距。
圖3 第1連桿頸位于水平位置
根據(jù)三角函數(shù)誘導公式計算各連桿頸中心坐標如下。
1)第4連桿頸:位于第2象限,與第1連桿頸中心線夾角為120°,sin120°=sin(180°-60°)=sin60°,第4連桿頸中心Y坐標為200mm×sin60°=173.21mm。
2)第2連桿頸:位于第3象限,與第1連桿頸中心線夾角為240°,sin240°=sin(180°+60°)=-sin60°,第2連桿頸中心Y坐標為200mm×(-sin60°)=-173.21mm。
3)第3連桿頸:位于第2象限,與第1連桿頸中心線夾角為160°,sin160°=sin(180°-20°)=sin20°,第3連桿頸中心Y坐標為200mm×sin20°= 68.40mm。
4)第9連桿頸:位于第3象限,與第1連桿頸中心線夾角為200°,sin200°=sin(180°+20°)=-sin20°,第9連桿頸中心Y坐標為200mm×(-sin20°)=-68.40mm。
5)第5連桿頸:位于第4象限,與第1連桿頸中心線夾角為280°,sin280°=sin(360°-80°)=-sin80°,第5連桿頸中心Y坐標為200mm×(-sin80°)=-196.96mm。
6)第6連桿頸:位于第1象限,與第1連桿頸中心線夾角為80°,第6連桿頸中心Y坐標為200mm×sin80°=196.96mm。
7)第7連桿頸:位于第1象限,與第1連桿頸中心線夾角為40°,第7連桿頸中心Y坐標為200mm×sin40°=128.56mm。
8)第8連桿頸:位于第4象限,與第1連桿頸中心線夾角為320°,sin320°=sin(360°-40°)=-sin40°,第8連桿頸中心Y坐標為200mm×(-sin40°)=-128.56mm。
9L32/40曲軸相位角的檢測是將曲軸放置在專用的大理石檢測平臺(經(jīng)過計量,大理石檢測平臺的精度級別可達到1級水平以上)上,按照圖樣要求支撐第1、第3、第5、第7和第9主軸頸,其中第1、第9主軸頸使用固定支撐架(見圖4),此支撐架為曲軸專用支撐架,用來檢測中、大型曲軸;第3、第5和第7主軸頸使用浮動支撐架(見圖5),然后用數(shù)顯高度尺檢測其主軸頸中心線是否在同一高度。實際操作是先測量每個支撐主軸頸的實際尺寸是否相同,如有差異,排除誤差;再檢測每個支撐主軸頸上輪廓線是否在同一高度,如有誤差,微調(diào)支撐架螺母,使每個支撐主軸頸中心線等高,然后再將第1連桿頸放置在水平方向,使第1連桿頸與主軸頸等高(見圖6)。9L32/40曲軸主軸頸、連桿頸外圓尺寸、公差相同,實際就是將主軸頸上輪廓線與連桿頸上輪廓線調(diào)至同一水平高度(如主軸頸與連桿頸的實際尺寸有差別,排除誤差)。將第1、第9主軸頸支撐架兩端的螺母鎖緊,固定曲軸,防止曲軸在檢測連桿頸相位角高度值的過程中因發(fā)生轉(zhuǎn)動而影響曲軸連桿頸相位角檢測結果,然后開始檢測各連桿頸的角度偏差值。
圖4 固定支撐架
圖5 浮動支撐架
圖6 第1連桿頸與主軸頸等高
首先,將數(shù)顯高度尺推至第1主軸頸上輪廓線最高處,微調(diào)數(shù)顯高度尺,使百分表測量范圍指針指到1mm處、讀數(shù)指針指到0,將數(shù)顯高度尺的數(shù)值清零;再將數(shù)顯高度尺的數(shù)值升至173.21mm處鎖緊數(shù)顯高度尺,測量第4連桿頸高度偏差值(見圖7),即將數(shù)顯高度尺的百分表推至第4連桿頸輪廓線最高處,數(shù)顯高度尺百分表讀數(shù)指針移動的數(shù)值,就是第4連桿頸高度偏差值。其次,將數(shù)顯高度尺降至-173.21mm處,鎖緊數(shù)顯高度尺,測量第2連桿頸的高度偏差值。各連桿頸的操作方法相同,只是高度值不同而已。用同樣的方法依次把剩余的連桿頸高度偏差值測量出來,每個連桿頸實際高度值等于理論高度值加上實測的高度偏差值。
圖7 測量第4連桿頸高度偏差值
將數(shù)顯高度尺推至第1主軸頸輪廓線最高處,微調(diào)數(shù)顯高度尺,使百分表測量范圍指針指到1mm處、讀數(shù)指針指到0,將數(shù)顯高度尺的數(shù)值清零。升高數(shù)顯高度尺至200mm處,測量第1連桿頸的偏心距,將支撐架兩端的螺母松開,轉(zhuǎn)動曲軸,使第1連桿頸處于朝上90°位置,推數(shù)顯高度尺至連桿頸上輪廓線最高處,來回輕微轉(zhuǎn)動曲軸,找到最高點??窗俜直碜x數(shù)指針移動的數(shù)值,就是第1連桿頸偏心距的偏差值(見圖8)。各連桿頸檢測偏心距的方法相同,依次把剩余連桿頸偏心距的偏差值測量出來。每個連桿頸的實際偏心距等于理論偏心距加上實測的偏心距偏差。
圖8 第1連桿頸偏心距偏差值的測量
以第7連桿頸為例,如圖9所示,第7連桿頸中心線相對于第1連桿頸中心線角度為α,實際偏心距為R,用高度尺所測該連桿頸實際高度值為H,則第7連桿頸實際角度α=arcsin(H/R),其他連桿頸計算方法相同。用同樣的方法依次把剩余連桿頸的實際相位角計算出來。
圖9 連桿頸中心相對角度計算示意
以前曲軸連桿頸相位角使用多面體檢測,偏心距通過專用的馬鞍規(guī)檢測,不同類型的曲軸需要不同的多面體和馬鞍規(guī)。隨著曲軸產(chǎn)量和種類的增多,大幅增加了工裝費用。使用數(shù)顯高度尺結合三角函數(shù)來測量和計算曲軸連桿頸相位角和偏心距,是一種簡單可靠、經(jīng)濟實用的方法。該方法還在其他類型曲軸的檢測上得到了很好的推廣應用,既減少了工裝費用,縮短了檢測時間,又提高了檢測效率。